科研产出
大豆质-核互作不育系研究
《科学通报 》 199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世纪初以来,在大豆中陆续发现多种雄性不育材料,但绝大多数属核不育类型。唯一一例大豆细胞质不育系的报道,是Davis于1959年在其申报的一项杂交种专利中提到的。他声称通过栽培豆与栽培豆杂交获得了细胞质不育系。但专利公布至今已逾8年,未见进一步的研究报道。


大豆高蛋白高产育种的可能性
《作物杂志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多数研究表明,大豆产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呈负相关。Thorne和Fehr(1970)从三交群体中选出了高蛋白高产的优良品系,Wehrmann等(1987)通过选择高蛋白植株与高产亲本回交的方法也获得了产量与蛋白含量均优的理想品系。上述结果为有效解决这种负相关的矛盾带来了希望。本文利用9个不同杂交组合的35个高世代(F_5~F_8)品系


不同类型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后代影响的研究
《大豆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不同结荚习性栽培大豆(G.max)亲本对种间杂种(G.mzx×G.gracilis)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表现最优,无限性组合的株高则优势最强;除有效分枝以外,其余性状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遗传变异系数均大于无限性组合;有限及亚有限性组合的单株粒重及其主要构成因素的遗传进度,明显地高于无限性组合;选用植株较矮、主茎较粗、百粒重较大的有限和亚有限性栽培大豆作亲本有利于克服种间杂种后代蔓生、籽粒小、主茎细弱等不利性状。


松嫩平原盐渍土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土壤通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根据土壤调查及多年的研究资料,论述了松嫩平原盐渍土资源的特点与潜力,指出了目前利用中存在的中心问题,即是因不合理的利用所引起的草原退化和耕地次生盐渍化.并提出了这一区域综合开发与治理的设想;松嫩平原盐渍土总面积约319.7万ha,其中易于开发的盐化碱化土为242.5万ha,现已利用的仅占43.77%,施之一定的改良和保护措施尚可重新开垦136.4万ha.对这类资源的治理利用首先应从流域治理及调控水盐运动入手,在此基础上再采取因地制宜地局部治理措施与开发利用,方是松嫩平原盐渍土资源开发的根本措施.


中国杂交高粱的研究与利用(综述)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对我国高粱杂种优势研究和雄性不育遗传研究的主要结果进行了阐述,对杂交高粱的应用情况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对杂交种选育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连锁情况下自交群体遗传组成的一般表达及紧密连锁基因的选择
《遗传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基因连锁模型推导出了计算杂交后代群体中基因型频率的数学公式,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紧密连锁基因的选择策略。当Aa和Bb紧密连锁时,重组基因型在F_2的频率很小,但是,随着世代的递增而迅速增大,重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与连锁强度有密切的关系,连锁越紧密,加代对提高其频率的效果就越明显。在两个位点紧密连锁的情况下,在F_2代对重组类型直接进行选择很困难。推迟选择世代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选择效率,如果把选择世代由F_2推迟到F_3—F_7,当连锁强度为5%时,选择效率可以提高到F_2代的20—68倍;当连锁强度为0.5%时,选择效率可以提高到F_2代的200—708倍,本文中推导出的数学公式和原理适用于任何连锁基因的选择和群体组成分析。当P=0.5时,也可以用于独立基因的遗传分析和选择。
关键词: 自交世代 群体遗传组成 基因型频率 连锁强度 群体大小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与气象因素的统计学分析
《吉林农业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相关和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吉林省1981~1992年问扩推的5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产量及产量性状与气象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生长期间(5~9月),平均温度在18.8~20.5℃,降水量在370~740mm,日照时数在1050~1343范围内,5个品种的产量和平均温度呈负相关,和日照时数呈正相关,和降水量相关很小。百株穗数和温度,穗粒数、百粒重和日照时效也多为正相关。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气象因素进行选择,发现温度对中熟种产量影响最大,平均温度每增高1℃产量将减少0.53~0.83公斤/100米~2;日照时数对晚熟品种作用较大,每增加1小时日照,产量将增加0.05公斤/100米~2。在分析以玉米抽丝期为界的前后两段气象因素与产量的关系时发现,各因素在后期的影响往往大于前期。


半干旱风沙寒冷地区的葡萄丰产稳产经验总结
《中国果树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满足我省西部地区人民对果品的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条件,该地区自1985年开始大力发展葡萄生产。到目前为止。葡萄栽培面积已达1866hm~2(公顷),占该地区果树总面积的46.7%。但不少葡萄园由于栽培管理不当,产量连年很低,影响了农民发展葡萄生产的积极性。为了推动我省西部半干旱、风沙、寒冷地区葡萄生产的发展,我们对长岭县新风乡三十九村张修本的420m~2、280株玫瑰香葡萄丰产试验园的栽培经验进行了总结。该园为1985年春直接扦插建园,1987年开始结


贵州不同海拔高度及播种期对大豆子粒化学成份的影响——Ⅰ.大豆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大豆科学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在贵州省内不同海拔高度的4个地点分4个播期研究了海拔高度和播期对大豆子粒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海拔高度的地点间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脂肪含量除最低海拔点(镇远)略低于较低海拔点(贵阳)之外,基本趋势是随海拔高度增高而下降;地点间蛋白质含量虽存在显著的差异,但未发现与海拔高度呈规律率性变化。播期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基本无显著的影响,表明本试验所设的4个播期无显著的提高或降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