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对茶鲜叶机械组成的影响,从而了解茶园实行机采后茶青原料和品质的变化,为在贵州茶园推广机械化采摘奠定基础。[方法]在福鼎茶园设置3种施肥水平,分别采用3种不同的采摘方式,分析测定各采摘方式和施肥措施下茶鲜叶的机械组成变化。[结果]随着施肥量的增加,优质芽叶的百分比上升,3倍施肥比对照的优质芽叶数量百分比提高了55.45%;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机采比手采后优质芽叶的百分比提高。[结论]在贵州福鼎茶园,夏秋季使用机械采摘,可以减少劳动力投入,而且充分利用了茶青原料,能提高产业效益。


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防效评估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组装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水稻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于2011年在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5个村寨的水稻上开展了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杂糯稻间栽防治稻瘟病、专业化统防统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及防效评估试验。结果表明:综合配套使用绿色控害技术,水稻绿色控害区大田期主要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6.27%,较农民自防区病虫害总体防效(68.30%)提高17.97%;稻纵卷叶螟等主要虫害发生高峰期推迟,高峰期危害时间相对缩短;防治成本降低,水稻绿色控害区较农民自防区减少施药1.67次/hm2,减少农药量5 870.00g/hm2,减幅达83.86%,减少农药费215.50元/hm2,减少劳工800.00元/hm2,减少防治成本投入967.50元/hm2;增产效果明显,较完全不防治区和农民自防区分别挽回产量3 061.65kg/hm2和1 878.00kg/hm2,增产率分别为76.07%和36.06%。


荒漠草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对比
《中国草地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不同利用条件下(休牧40d、休牧50d、休牧60d、自由放牧、禁牧)对荒漠草原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进行了动态监测,并采用最优母序列关联分析探讨了荒漠草原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贮藏性碳水化合物的年度内及年际间的差异,结果表明:试验期年度内和年际间不同利用条件下短花针茅还原糖含量波动均较大;休牧4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高,休牧60d次之,休牧50d短花针茅总糖含量较低,但还原糖含量较高;还原糖与总糖比值的变化较还原糖含量、总糖含量稳定;休牧50d有利于短花针茅植物种群生长发育和种群繁衍。
大白菜新品种黔白7号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黔白7号是结合贵州春夏及夏秋反季节大白菜生产实际,采用自交不亲和系66121和592a互为父母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该品种具有耐热性好、产量高、抗性强、品质好、商品性佳等特点。2010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于贵州大白菜产区及类似生态区种植。


不同磷肥品种及用量在辣椒上的施用效应
《湖北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不同磷肥品种及用量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施磷肥处理对辣椒生长、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磷肥使辣椒生长受到严重制约,产量只有正常施用磷肥的7.5%~11.6%;磷肥对辣椒的果重、果径、分枝及产量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不同的磷肥品种,增产效果也有一定差异,同等高施磷量中,过磷酸钙效果最好,钙镁磷肥次之,低含量磷酸氢钙(白肥)最差。


杂交水稻新组合健优388的制种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健优388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用自育恢复系黔恢1388与湖南金健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系不育系健645A组配而成的迟熟籼型三系杂交种,于201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黔审稻2010003号)。该组合高产、抗倒、耐寒,适宜在贵州迟熟一季中稻区种植。为了加快贵州杂交水稻品种的更新,促进新品种在生产上的应用,对杂交水稻新品种健优388的制种技术进行探索实践,提出了健优388新组合的制种技术要点。


贵州耐旱性水稻品种的筛选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应对频发的极端干旱气候,2009—2010年引进生产上具有耐旱性强的水稻品种在非灌溉条件下试种,考察各品种在贵州种植的耐旱性,从中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耐旱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所需活动积温在2 558.8~3 639.3℃的耐旱性水稻品种适宜贵州各稻区种植;耐旱性较强及产量表现好的杂交稻品种有荃银1号、赣香优2833、黔两优58、黔优568、国稻1号等,常规稻品种武育粳3号、合系41号等;在干旱胁迫环境下,增加有效穗、穗总粒数及干物质重是栽培上应采取的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