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品种大樱桃在贵州威宁的生长发育与花芽分化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威宁地区适栽大樱桃的品种及为其栽培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采用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大樱桃不同品种在威宁的生长势和花芽数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特性,在威宁县牛棚示范园中,桑提娜的长势较好,艳阳较差,在威宁县黑石示范园的表现与牛棚示范园相似;2个示范园的花芽形成能力相似,均为布鲁克斯的较多,桑提娜、黑珍珠的较少;示范园中不同品种的生长特性与花芽数量呈现出不同的相关性。结论:威宁黑石是大樱桃的适种区域,而砂密豆在2个示范区生长状况都较好。
关键词: 大樱桃 品种 生长发育 花芽分化 生长势 威宁 贵州


火龙果果汁饮料的杀菌工艺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最佳的杀菌方法,保证火龙果果汁饮料的品质,将配制好的火龙果果汁饮料分别进行水浴、微波加热、臭氧杀菌处理,通过感官评分、微生物检验及理化指标测定,并进行Duncan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最佳的杀菌工艺参数为微波高火加热1.5min,杀菌后饮料中的氨基态氮为4.85mg/100mL,维生素C含量为0.85mg/L,对总糖、氨基态氮和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的破坏较小。


贵州某地羔羊“瘫痪病”与外环境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探明贵州某地羔羊"瘫痪病"的发病原因,采集患羊放牧环境中的土壤、饮水及牧草样品,进行铜、钼、铁、氟4种微量元素检测,以研究羊体缺铜与其放牧的外界环境中微量元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铜:病区一(22.7 mg/kg)略高于正常值,病区二(20.8 mg/kg)低于正常值,对照区(81.60 mg/kg)明显高于正常值;土壤钼:3个区分别为68.30,56.70和58.4 mg/kg,均超过正常值的33倍;土壤氟:3个区分别为1300.00,1110.00和990.00 mg/kg,均超过正常值2倍。玉米铜钼比:3个区分别为1.36∶1,1.82∶1和0.68∶1,均低于正常值;玉米氟:3个区分别为21.10,17.30和17.70 mg/kg,均超过正常值的5倍。牧草铜钼比:3个区黑麦草和三叶草的比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黑麦草氟:3个区分别为100.00,61.90和52.50 mg/kg,均超过正常值的5倍;白三叶氟:3个区分别为51.20,38.90和35.80 mg/kg,均超过正常值3倍。饮水铜:3个区分别为0.004,0.003和0.003 mg/L,明显低于淡水正常值和饮用水标准;饮水钼:3个区分别为0.12,0.11和0.10 mg/L,均超过淡水钼均值的200倍;饮水氟:3个区分别为0.15,0.09和0.07 mg/L,低于正常值。检测结果说明,该地区种羊因长期食用含高氟高钼的牧草引起机体铜代谢障碍导致机体缺铜,母体缺铜及高氟高钼的放牧环境是造成羔羊瘫痪的主要原因。


数字化鱼类标本网络信息系统设计
《渔业现代化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实现在互联网用户端的网页浏览器(IE)上能进行鱼类标本的360°虚拟展示,观察到鱼类标本的全貌,利用旋转台及数码相机,进行多角度的数字化图像自动采集,设计了数字化鱼类标本网络信息系统。该系统基于2.5维图像技术,集合图像处理及微软银光(Microsoft Silverlight)应用程序技术,实现鱼类数字标本的图像建模和制作,并利用网站发布,在用户端上实现可操控标本的360°自由旋转,图像流畅,无停顿。该系统具有图像自动采集、全景观察等特点。
关键词: 鱼类标本 图像自动采集 网络数据库 信息系统 数字化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L株Nsp10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对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贵州JL株Nsp10基因(GenBank登录号:EU886322)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了解其生物学特征,为下一步Nsp10的表达和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基础。应用BioEdit、DNAStar、PsortⅡ、SignalP、TMHMM、ProtFun、Clustal_1.81、Mega等软件对Nsp10蛋白的理化参数、信号肽、跨膜区域、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抗原性、二级结构、亚细胞定位及与其他PRRSV毒株相应片段同源性等进行分析和预测。该蛋白理论分子质量为26.38ku,pI为8.93,为稳定蛋白,不含信号肽,无跨膜结构,具有良好的形成抗原表位的条件。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该蛋白极有可能位于细胞质,其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同源性为97.4%~100%。该蛋白保守性较高,是可溶性蛋白,有良好的抗原性,具备作为靶蛋白建立免疫方法的条件。
关键词: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JL株 Nsp10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于GIS的赫章县半夏生态适宜性的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明赫章县耕地种植半夏的适宜性,促进赫章县农业结构优化及半夏产业稳步发展,以赫章县的耕地为研究对象,根据半夏生长与环境条件的关系,运用ArcGIS 9.3和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4.0软件,在确定半夏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和评价单元的基础上,采用加权指数法构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赫章县半夏生态适宜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赫章县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半夏的耕地分别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6.82%、63.6%、24.85%和4.73%;不适宜种植区土体浅薄,质地粘重,土壤有效磷等养分含量中等偏低。


利用氯前列烯醇诱导奶牛同期发情及定时输精效果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奶牛同情发情及定时输精配种的实用技术,以达到缩短产犊间隔,提高受胎率和牛群的繁殖力。[方法]采用不同给药方式对奶牛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并比较研究了定时输精技术对受胎率的影响。[结果]①采用注射2次氯前列烯醇的试验Ⅱ组、试验Ⅴ组的同期发情率极显著高于采用注射1次氯前列烯醇的试验Ⅰ(P<0.01)、Ⅳ组(P<0.01);②采用子宫颈内注入氯前列烯醇的效果较好,试验Ⅵ组(子宫颈内注入2次)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均高于试验Ⅱ组(肌肉注射2次)(P>0.05),试验Ⅳ组(子宫颈内注入1次)的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也高于试验Ⅰ组(肌肉注射1次)(P>0.05);③采用定时输精方法的试验Ⅲ组、试验Ⅵ组的受胎率分别显著高于试验Ⅱ(P<0.05)、Ⅴ组的受胎率(P<0.05),试验Ⅲ和Ⅵ组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和Ⅴ组的受胎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定时输精技术不仅可以省去观察发情,还可以减少因发情鉴定不及时和隐性发情造成的漏配,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