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饲用燕麦种质资源的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开发利用贵州的野(逸)生饲用燕麦资源,对收集的部分资源进行了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从100对引物中筛选出了30对谱带清晰并呈现多态的引物用于研究22份燕麦资源,其结果如下:(1)30对引物共扩增出204条条带,其中89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比例为43.63%;GS值的变化范围为0.715 7~0.990 2,平均值为0.844 6。表明供试燕麦材料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对所有燕麦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在GS值为0.85处聚为4类,结果表现出一定的地域性规律,即来源相同或生态坏境相似的材料大致聚在一起。
关键词: 贵州山地 皮燕麦 饲用燕麦 种质资源 SRAP 遗传多样性


栽培因素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施钾量5个主要栽培因素对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品质性状的影响,以‘油研599’和‘三北98’为材料,运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芥酸含量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负相关,与密度呈正相关;硫苷含量与播期呈负相关、与施钾量呈正相关;含油率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负相关,与密度、施钾量呈正相关;种子蛋白质含量与播期、施氮量间均呈正相关,与密度、施钾量呈负相关;油酸含量与施磷量呈负相关,与施氮量呈正相关;棕榈酸含量与施钾量呈负相关,与‘油研599’的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均呈正相关,与‘三北98’的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均呈负相关;硬脂酸含量与播期、密度、施磷量、施钾量间均呈正相关;亚油酸含量与密度、施氮量呈正相关,与施钾量呈负相关;亚麻酸含量与施氮量、施钾量呈正相关;廿碳烯酸含量与播期呈负相关。栽培因素对品质性状的影响有的呈相关,有的呈负相关,正负相关会发生部分相互抵消,每一个处理品质性状的表现都是5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5个因素与10个品质性状的50对简单相关中,有26对在2个品种中表现一致,有24对在2个品种中表现不一致。播期、密度、施氮量、施磷量4因素对2个品种芥酸含量的影响较大、播期、密度、施氮量、施钾量4个因素对2个品种棕榈酸含量的影响较小。多个栽培因素的综合作用不能根本性的改善杂交油菜的品质性状。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已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感染症的防治中。为使养殖鱼类及水生动物细菌性疾病能够有效、迅速地得到治疗,并且在治疗后避免药物残留等问题出现,笔者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进展及其药物代谢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贵州金荞麦营养成分、生长性能及繁殖技术研究
《种子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选育出的贵州金荞麦进行营养成分、生长性能和繁殖方式的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荞麦含有丰富的粗蛋白质、氨基酸;其叶片肥大、叶量丰富且叶茎比高;生长旺盛、年可刈割次数6~8次;繁殖方式多样化,用种子、扦插和根茎繁殖都可行,3种繁殖方式的鲜草产量为7 860~8 204 kg/667 m~2,说明贵州金荞麦为一种优质、高产且易繁殖的牧草资源。


甘蓝型油菜双低黄褐籽恢复系8149R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选育出优质甘蓝型黄籽油菜用于生产,利用2004年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从浙江引进的常规黑籽双低材料04R中的优良选系8148R,与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的双低黄籽恢复系8296R进行有性杂交,经4年6代选育,结合室内品质分析及田间观察记载进行定向选择育种,最后育成了丰产性好、品质优良、配合力强、抗倒耐病的双低黄褐籽恢复系8149R,与不育系8187A配制的组合SH0901表现很强的超亲优势,产量达199.16kg/hm2,增产率为19.07%。


火龙果树体主要矿质营养元素的分布特征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火龙果的科学施肥及水肥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整株枝解法分析了5年生紫红龙和晶红龙火龙果的根系、枝条、花、果中矿质元素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生长期,树体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分布差异明显。在盛花盛果期,根系中的K、Mg元素都在不断积累,到果实采收末期,根系中的大部分Fe元素已被消耗掉或转移到树体其他部位,其含量仅为现蕾前的2.5%(紫红龙)和1.8%(晶红龙)。另外,火龙果基部枝条的矿质元素含量与顶部枝条差异较为明显,与中部枝条的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小。2个火龙果品种的花中的矿质元素具有相似的变化规律,而果实中矿质元素的变化规律完全不同。


白芨属种质资源的SRAP标记分析
《贵州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为验证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技术研究中药资源多样性的可行性,并对白芨属的育种研究工作提供分子理论依据,采用SRAP技术对兰科植物白芨属(Bletilla Rchb.f.)种类的17份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72个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8个多态性好的引物组合,经扩增共产生417个多态性条带;UPGMA聚类分析表明,17份材料可以分为3大类,供试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幅为0.288 1~1.095 6,平均值为0.610 9。
关键词: 白芨属 兰科植物 遗传多样性 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标记 UPGM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