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滨麦蔗糖:果聚糖6-果糖基转移酶(6-SFT)基因全长cDNA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挖掘和利用滨麦(Leymus mollis,2n=4x=28,JJNN)的优良基因,以拓宽小麦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资源,以滨麦为材料,利用RT-PCR结合RACE技术从滨麦叶片中克隆到6-SFT基因cDNA的全长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cDNA全长为2 086bp,开放阅读框为1 866bp(命名为Lm-6-SFT),编码621个氨基酸;其推导的蛋白分子量为69.1kDa,理论等电点(pI)为5.18,属于酸性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表明,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含有SDPDG、RDP和EC结构域。多序列比对及进化树分析表明,滨麦6-SFT与冰草6-SFT在氨基酸水平具有高度的序列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焙炒对芝麻及芝麻油主要成分的影响
《中国油脂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电加热平底导热油锅焙炒芝麻,水代法制取芝麻油,研究高温焙炒条件对芝麻油品质及脱脂芝麻粕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炒程度的加深,芝麻油的红值逐渐增大,氧化稳定性逐渐增强;芝麻油中芝麻素的含量变化不明显,为0.84%~1.02%,芝麻林素含量逐渐减少,由0.47%减少为0.25%,芝麻酚的含量逐渐增多,最大值为0.01%;芝麻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逐渐增多,含量最大为0.87%;在240℃焙炒条件下,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脱脂芝麻粕中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氨基酸组成发生了变化,其中丝氨酸、胱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明显减少,这可能与焙炒过程中发生的美拉德反应等有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研究——以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为例
《农业经济问题 》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在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分析框架下构建农民福利指标体系,本文基于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项目区农户调研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对农民福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增减挂钩政策实施中,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谈判权没有得到有效保障,存在农民被迫搬迁的现象;虽然增减挂钩政策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增加了农民的非农收入,但由于农民自愿搬迁比例低,大部分农民需要支付额外资金新建或购买安置房,绝大多数农民未能将多余房屋出租或出售等,导致农民家庭收入降低,同时农民家庭日常生活消费支出和总支出却大大增加,加剧了农民家庭经济状况的恶化;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导致农民居住面积变小和环境变差,但农村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集约利用;农民对增减挂钩政策实施的总体满意度不高。建议实施增减挂钩政策要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谈判权等权利,要分层次为农民提供就业和养老保障。
关键词: 城乡建设用地 增减挂钩 政策实施 农民福利 满意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厚皮甜瓜主要农艺性状的变异性及其与产量和品质构成关系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9个厚皮甜瓜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甜瓜主要农艺性状指标变异性分析及甜瓜产量和品质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瓜质量、叶面积指数、纵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4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22.75%、19.74%、15.99%、13.21%;主成分分析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88.09%,可以利用其对厚皮甜瓜品种进行综合评价;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厚皮甜瓜产量构成、品质构成回归模拟方程,其中产量模拟方程为:Y1=-2.655 4+0.063 6X_3+0.008 56X_4+0.069 6X_5+0.178 5 X_6(R=0.953 4,X_3为叶面积指数,X_4为果实发育天数,X_5为果实纵径,X_6为果实横径),回归方程拟合度高,可以较好地预测厚皮甜瓜品种的产量。
关键词: 甜瓜 农艺性状 变异性 产量构成因子 品质构成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铭贤169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Ju4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构建
《植物病理学报 》 2016 CSCD
摘要:条锈病是我国小麦种植区域重要的流行病害之一。病原菌群体中流行小种改变常导致抗病品种“丧失”抗锈性。构建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对于抗条锈病基因鉴定分析、病原菌小种毒性变异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高感病冬麦品种铭贤169为遗传背景、尤皮Ⅱ号为抗条锈病基因供体转育构建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采用基因推导并结合遗传分析方法,明确铭贤169*6/尤皮Ⅱ号的近等基因株系N27和N36株系所含基因的个数,并利用与Yr Ju4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对鉴定株系进行分子检测。基因推导分析结果表明,N27和N36近等基因株系可能含有Yr Ju3或Yr Ju4,或Yr Ju3+Yr Ju4。用菌系CY17和CY26对利用N27和N36株系构建的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发现这两个株系对CY17和CY26的抗性都是受对1对显性基因控制。分子标记检测结果表明,N27和N36株系都可扩增出与来源于抗性基因供体尤皮Ⅱ号的Yr Ju4相同的型带。因此,来源于小麦条锈菌鉴别品种尤皮Ⅱ号的抗病基因Yr Ju4已成功转育到轮回亲本冬麦品种铭贤169中,N27和N36株系是以铭贤169为遗传背景的Yr Ju4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即铭贤169*6/Yr Ju4。
东亚飞蝗对LED光信号视觉响应的波谱视敏效应测定
《农业机械学报 》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东亚飞蝗视觉响应LED光信号的视敏反应效应,以明确东亚飞蝗趋光的光敏响应因子和生物光诱参数,利用LED光照和Ava Spec光纤光谱仪系统,在室内进行了东亚飞蝗视觉响应表征的光谱测定。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波谱光照装置,验证其波谱光照调控东亚飞蝗的趋光反应及响应程度。测定结果显示,东亚飞蝗复眼吸收365、400、520、610 nm波长光照射后,其视觉响应波谱表现为380、402、540、602 nm的微光特征,当波谱光照强度增加时,东亚飞蝗视觉微光反应随之增强,且呈现时变效应的调控特性。东亚飞蝗视觉光敏调控的时变强度以紫光最优、依次是橙光和绿光最差,而其调控容度以橙光最优、绿光次之和紫光最差,紫外光较快的光敏聚集速度、紫光较强的光敏聚集程度和橙光较好的趋光效果说明,趋光光敏活性、趋光程度和趋光效果分别与视觉激发强度和视觉光敏调控的时变强度以及视觉光敏调控容度呈正相关,且东亚飞蝗视觉反应强度的光敏时效性影响其趋光行为选择和视觉光敏活性。因此,依据紫外光较强的激发效果、橙光较好的光敏时效性和紫光较强的光敏调控强度的特性,进行趋光视敏性光照时间的刺激调控,可以增强东亚飞蝗的趋光效果。该研究结果为蝗虫光诱捕机械装备的研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枯萎病菌毒素成分分析及其对芝麻幼苗的毒性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枯萎病(sesame Fusarium wilt,SFW)是由尖孢镰刀菌芝麻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sesami(Zap.),FOS]引起的一种土传真菌病害,严重影响着我国芝麻生产。为确定FOS是否产生毒素以及毒素成分,利用液相色谱和液质联用等技术分离并分析了FOS菌株培养滤液的主要组成物质。研究发现FOS能够产生4种特异物质,分别为镰刀菌酸(5-丁基吡啶甲酸,FA),及C_(10)H_(13)NO_4(FA+O_2)、C_(10)H_(13)NO_3(FA+O)和C_(10)H_(11)NO_2(FA-H_2)_3种镰刀菌酸类似物。在Richard培养基上强致病力和弱致病力FOS菌株均可获得毒素,不同致病力的菌株所产生4种物质的含量和比例存在差异。芝麻幼苗生长试验结果证明含有上述特异物质的FOS培养滤液能够对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而随着FOS毒素浓度的增大,芝麻幼苗受毒害程度增大。但在含相同FA浓度的FOS培养滤液处理下,不同芝麻品种幼苗生长受抑制程度无显著差异。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FOS致病机理及芝麻-FOS互作奠定了技术和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