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805条记录
采收期对糯玉米郑黄糯2号品质和鲜食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糯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采收期,比较了5个不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品质、酶活性及鲜穗产量。结果表明,采收期对郑黄糯2号籽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和鲜穗产量影响较大。随采收期推迟,粗蛋白、粗淀粉、粗脂肪含量增加,赖氨酸、可溶性糖含量减少;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先降低后升高;鲜穗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以授粉后24 d(即8月24日)采收鲜穗产量最高(15 492.36 kg/hm2)。兼顾品质、产量双重因素,郑黄糯2号最适宜采收期为授粉后24 d。

关键词: 采收期 郑黄糯2号 品质 鲜食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苄嘧磺隆土壤残留对玉米幼苗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玉米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壤添加法研究苄嘧磺隆残留对玉米幼苗叶片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苄嘧磺隆残留的增加,玉米幼苗株高、地上鲜重、根长和干重显著降低,高剂量的苄嘧磺隆处理导致其根冠比升高。随着苄嘧磺隆残留浓度升高,叶片SPAD值、Pn、Gs、Tr及Ls均显著降低,Rd和Ci显著升高;Fv/Fm、Fv、Fm、q P、Y(II)及ETR均降低,且叶片吸收的光能向P的分配逐渐减少,向D和E的分配逐渐增加。在苄嘧磺隆胁迫下,叶片发生了光抑制,PSⅡ复合体受损且光合电子传递受阻。玉米幼苗自身具有一定的光合保护机制,可减轻或消除苄嘧磺隆的胁迫,增强玉米对苄嘧磺隆残留的耐受性。

关键词: 玉米 苄嘧磺隆 土壤残留 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基于光学暗场反射测量的光学遥感技术探测飞行的农业害虫(英文)

昆虫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开发一种光学遥感技术实现在农田昼夜连续自动地监测农业害虫。【方法】一个望远镜通过对准远处的暗箱,得到一个低亮度水平的基线。当昆虫在望远镜的视野中飞过时,它散射的太阳光的光学信息就被连接到望远镜的记录系统采集到。在夜晚我们使用很强的灯光替代太阳光来照亮昆虫。【结果】昆虫计数、昆虫的振翅频率分析及反射光谱记录都获得成功。这表明使用暗场背向散射探测系统监测昆虫是可行的。手动释放的已知昆虫种类都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几种害虫特别是桃蛀螟Conogethes punctiferalis(Guenée)和短角异斑腿蝗Xenocatantops brachycerus(Willemse)都用本文描述的方法进行了成功识别。【结论】用暗场背向散射探测系统昼夜连续监测田间农业害虫是可行的。跟预期的一样,散射的振翅频率和光谱信息可以用来识别害虫。

关键词: 光学遥感 暗场背向散射探测 昆虫 桃蛀螟 短角异斑腿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大白菜栽培品种应用现状及优势品种推荐

长江蔬菜 2016

摘要:大白菜在河南各地广泛栽培,生产上品种繁多,国内外品种均有种植,但是春播和出口大白菜以进口品种为主。按照播期介绍了河南省春播、夏播、秋早熟、秋中晚熟品种及其应用情况,同时,提出了河南省大白菜产业存在的问题,并对河南省大白菜产业下一步要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小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香菇热泵干燥工艺

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香菇热泵干燥的最佳工艺,采用3因素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香菇热泵干燥工艺进行了优化,分析了温度(X_1)、风速(X_2)和装载量(X_3)这3个因素对干制香菇色泽(Y_1)、甲醛含量(Y_2)和干燥时间(Y_3)3个指标的影响及交互作用。根据试验数据推出描述这3个指标的二次回归模型,并进行了响应面分析,得出了香菇最优热泵干燥工艺:温度为54℃、风速为3m/s、装载量为1176 g/m~2,此条件下,干制香菇的色泽为45.68,甲醛含量为108.26 mg/kg,干燥时间为8.7 h。

关键词: 香菇 热泵干燥 甲醛 响应面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植酸尿素对冬小麦增产效果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腐植酸 2016

摘要:以冬小麦为试验材料,研究腐植酸尿素对其产量构成因素、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尿素能显著提高冬小麦产量、千粒重及氮肥利用率。施用腐植酸尿素I型和腐植酸尿素II型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753.2、756.9 kg/hm~2,千粒重分别提高1.3、1.4 g,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1.97、11.60个百分点;与普通BB肥相比,冬小麦产量分别增加897.7、894.0 kg/hm~2,千粒重分别提高0.5、0.6 g,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10.11、9.74个百分点。

关键词: 腐植酸尿素 冬小麦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小绿叶蝉触角化感器的扫描电镜观察

西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试验应用电镜扫描技术,观察比较了小贯小绿叶蝉与凯小绿叶蝉成虫雌、雄两性的触角及感器的形态、数量和分布,为小绿叶蝉的行为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和电生理学研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2种小绿叶蝉成虫触角均呈刚毛状,包括柄节、梗节和鞭节3部分,雌雄间无差异。柄节及梗节较粗短,其上具鳞状突起,鞭节细长,分为多个亚节,分布有毛形感器和锥形感器。2种小绿叶蝉的触角感器类型及数量在雌雄个体间无差异。雌、雄性成虫触角表面都有刺体存在,且均为球状刺体。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凯小绿叶蝉 感器 刺体 扫描电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顶谢花酥梨叶片、新梢、果实生长动态及花芽分化进程研究

落叶果树 2016

摘要:以宁陵的金顶谢花酥梨为试材,观察研究叶片、新梢、果实生长发育及花芽分化状况。结果表明,短枝叶片生长高峰期为4月5~14日;新梢生长高峰期4月14日至5月14日;果实体积增大高峰期7月25日至8月12日和8月24~30日;花芽形态分化初期6月下旬,大量分化期7月29日至8月28日。由此建议生产上应在枝叶生长高峰前约2周进行追肥灌水,促使叶片面积增大加厚、新梢生长。果实迅速增大期又是花芽大量分化期,在此之前约15天进行追肥灌水,利于果个增大,提高品质,促进花芽进一步分化。

关键词: 金顶谢花酥梨 叶片 新梢 果实 花芽分化 发生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南省审定花生品种的指纹图谱构建

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4个SSR标记构建了河南省2015年之前选育并审定的90个花生品种的DNA指纹图谱,用14个SSR标记产生的95个多态性位点可将90个花生品种完全区分开,其中84个品种间有≥2个位点的差异,在剩余的3对品种中,每对仅有1个差异位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98处,90个花生品种被聚集成88类,有2对品种分别聚集在一起,是由于它们每一个品种分别以另一个品种作亲本选育而成,仅有1个差异SSR位点,表明所构建的指纹图谱是有效的。以遗传相似系数0.95为划分标准,有74.4%的品种具有特异性,与其他作物相比,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总体上亲缘关系相对较近。根据60个SSR标记的群体结构分析,90个花生品种可以分为3个亚群,与根据分枝开花习性和荚果类型的分类相吻合,亚群划分情况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花生品种 指纹图谱 SSR标记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籽粒脂肪含量核磁共振无损快速测定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冷榨芝麻油为标样,制作出核磁共振检测芝麻脂肪含量的标准曲线,建立了核磁共振无损快速测定芝麻籽粒脂肪含量的方法(简称核磁共振法,NMR)。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核磁共振仪检测方法,测定了50份国内外芝麻种质资源籽粒的脂肪含量,对这2种方法测定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利用NMR法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的结果同样稳定,籽粒脂肪含量范围在29.48%~58.71%,而且2组测定结果极显著相关(系数为r=0.991 8),测定值的绝对偏差仅为0.10~2.05百分点。与索氏抽提法相比,核磁共振法可保证籽粒不破损,而且操作简便、快速,所测数据准确、可靠,不受种子含水量、种皮色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该方法在今后芝麻籽粒脂肪含量快速测定和品质性状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芝麻 脂肪含量 索氏提取法 核磁共振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