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GIS的夏玉米氮肥精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贵州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推动夏玉米精确施肥,以遥感监测技术为智能决策支撑,基于系统工程思想,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将GIS和夏玉米生长监测模型耦合与集成,建立氮肥精确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土壤肥力查询、作物长势反演、氮肥播前和追肥决策、专家知识咨询、系统帮助等功能。对系统功能在河南省延津县的测试与检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施肥区相比,变量施肥区植株氮积累量提高2.67%、平均产量提高67.53kg/hm2,经济收入提高148.6元/hm2。系统界面友好,易于使用,是集夏玉米生长监测和氮肥精确管理调控的决策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混合感染的诊断
《养猪 》 2016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感染引起的一种猪烈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病情和临床症状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母猪高烧以及繁殖障碍,产死胎、木乃伊胎和弱仔等,仔猪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病症状,死亡率可达100%[1]。该病最早由荷兰学者在1987年报道[2],并于1991年由荷兰学者首先分离报道,并将毒株命名为Lelystad Virus(LV),随后美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立体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在烟草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认为,在对不同生态类型烟区主要病虫害种类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集成和优化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立体防治等为主的生态控制策略将成为我国各植烟区烟草病虫害防治的主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瓜口感评价与营养成分的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中国蔬菜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以31份印度南瓜、12份中国南瓜、4份印度南瓜×中国南瓜种间杂种为研究对象,进行老熟南瓜口感评价及营养成分相关性研究,鉴定影响南瓜口感的关键指标,并建立一种科学评价口感的方法。结果表明:供试南瓜材料干物质含量为28.27~219.12g·kg~(-1)(FW),淀粉含量为4.13~93.68g·kg~(-1)(FW),可溶性糖含量为8.48~128.14g·kg~(-1)(FW),纤维含量为2.46~80.94g·kg~(-1)(FW),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3.2~12.2°Brix(FW),VC含量为17.9~258.2mg·kg~(-1)(FW);含水少、甜、面、质地细腻、平滑的南瓜口感好,反之口感差。从口感与营养成分的整体趋势上看,干物质、淀粉、可溶性糖、VC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纤维含量降低口感变好;反之,口感变差。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剔除了可溶性固形物、VC、纤维含量等贡献率小的营养成分,建立南瓜口感评价公式Y=-5.481+17.974X_1+10.716X_2+12.473X_3(Y为口感得分预测值,X_1为干物质百分含量,X_2为可溶性糖百分含量,X_3为淀粉百分含量),拟合优度指标R~2为0.907,预测口感效果较好。说明利用干物质百分含量、可溶性糖百分含量、淀粉百分含量预测肉用南瓜口感是可行的。
河南枣区绿盲蝽春秋季迁移能力及寄主转移规律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4年秋季和2015年春季在河南省濮阳市林业科学院扁核酸红枣试验示范林,分别采用铷标记和荧光粉标记技术,对绿盲蝽秋季种群和春季种群在枣园的迁移扩散距离及季节性寄主转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河南枣区,春季绿盲蝽主要集中在枣树上取食危害,枣树是其主要春季寄主,在枣园环境稳定、食源丰富的情况下,其迁移扩散速度很慢,2周内最远扩散距离为400 m;秋季绿盲蝽已从枣树转移至枣园周边的其他寄主植物上危害,2周内其在枣区的扩散距离可达4 km(试验最远回捕距离),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秋季绿盲蝽会进行长距离的迁飞以寻找枣园周边其喜好的寄主植物来维持生命,葎草、艾蒿、南瓜、苍耳、绿豆、豆角等是其主要的秋季寄主。
关键词: 枣树 绿盲蝽 “标记—释放—回捕”法 迁移距离 寄主转移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夏花生养分限制因子及养分吸收积累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在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的基础上,研究了不施氮、磷、钾、锌对花生生长发育、养分积累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砂姜黑土区夏花生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测土配方优化施肥处理的花生产量以及不同器官氮、磷、钾、锌含量和积累量均最高。与不施肥相比,测土配方优化施肥处理以及不施氮、磷、钾、锌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分别增加1 375.0、898.9、1 089.3、705.4、1 172.7 kg/hm~2;与测土配方优化施肥相比,不施氮、磷、钾、锌处理的花生荚果产量分别降低8.9%、5.3%、12.5%、3.8%。可见,花生主产区砂姜黑土中钾是限制花生增产的首要因子,其次是氮,再次是磷,最后是锌。N、P2O5、K2O、Zn SO4·7H2O施用量分别为150、90、120、30 kg/hm~2时,花生产量最高,为5 357.1 kg/hm~2,且对氮、磷、钾和锌的吸收积累量均最大,分别为262.1、37.6、112.8、2.8 kg/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Dx5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综述了1Dx5亚基的基因序列、高级结构、分子标记、氨基酸序列一级、二级结构的研究进展以及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应用,以期为更高效地运用1Dx5亚基提高小麦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1Dx5 品质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作物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设施作物生产管理的智能化水平,结合设施作物监管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了设施作物智能监测系统。在设施作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该系统可以全程对设施作物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温室内光、温、气等环境参数和生产现场远程视频的实时监测,还可以远程自动控制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加温补光等设备,从而实现了温室环境的自动调控,提高了获取数据的效率和准确性。通过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该系统具有功耗低、成本低、扩展灵活、性能稳定等优点,说明了该系统设计的合理性、稳定性与实用性。该系统的构建和运行,为设施作物长势进行实时跟踪监测与综合分析以及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艺措施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6
摘要:为进一步解决黄淮海免耕夏玉米栽培节水问题,于2011年和2012年进行大田种植和室内分析试验,测定微生物数量、根际酶活性及产量指标,研究了农艺措施(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和保水剂对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播后镇压)、处理B(播后镇压+秸秆覆盖)、处理C(播后镇压+保水剂)、比处理E(播种后只覆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增加土壤根际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及脲酶、蛋白酶活性,这种作用在夏玉米的生长前期更明显。处理D(播后镇压+秸秆平茬覆盖+保水剂)集成了镇压、秸秆覆盖、保水剂的作用,提高夏玉米产量和根际生物活性的效果最好。建议在黄淮海区夏玉米实行播后镇压结合秸秆覆盖等农艺措施,结合保水剂的使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