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五种杀螨剂对黄瓜茶黄螨的防治效果

北方园艺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黄瓜上的茶黄螨为试材,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5种杀螨剂对大棚黄瓜茶黄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1~14d防效均达93%以上;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 000倍液,具有较理想的防治效果,1~14d防效达90.60%~99.27%;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药后1d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防效只有73.26%,可是随着施药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逐渐提高,药后7d和14d的防治效果达95%以上;240g/L螺螨酯悬浮剂4 000倍液和110g/L乙螨唑悬浮剂5 000倍液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综合考虑,在保护地防治蔬菜上的茶黄螨,推荐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倍液、2.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5 000倍液,建议在茶黄螨发生初期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3 000倍液。

关键词: 茶黄螨 杀螨剂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四个抗草甘膦基因的抗性比较

草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甘膦抗性是当代农业重要的农艺性状。为了选择最佳的抗性基因用于植物筛选标记,通过选取cp4-epsps、GR79-epsps、gat4621和GAT四个草甘膦抗性基因进行比较,在拟南芥中验证各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4个基因的转化苗经4个浓度的草甘膦喷施检测,结果显示,GAT类基因的抗性明显高于epsps类基因,基因间的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gat4621基因对草甘膦的抗性最好,在各浓度下存活率均表现为最高值,且抗性稳定。国内发掘的GAT基因对草甘膦也表现出良好的抗性。GAT类基因的拟南芥转化苗在喷施高浓度草甘膦条件下出现严重抽苔抑制;但在停施草甘膦后抑制解除,且可以开花结实。转epsps类基因可以获得高抗草甘膦植株,但在花期喷施草甘膦将造成败育。从基因大小及抗性强弱考虑,GAT类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应该更为适合。

关键词: 比较 草甘膦 抗性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有鱼用疫苗热点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在宏观上掌握鱼用疫苗的研究状况,为该领域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利用引文分析与信息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Ⅱ对数据库中收录的1300篇鱼用疫苗文献进行系统分析,绘制了知识图谱,以知识图谱的形式展现国内外鱼用疫苗研究的进展、热点及前沿。

关键词: 鱼用疫苗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典型热带台地地区的海南省屯昌县南吕镇土地整治项目区为例,探讨基于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土地整治规划设计技术。首先,利用Arc GIS和FRAGSTAS软件,计算项目区景观尺度和斑块尺度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项目区的景观格局情况;然后,采用农用地分等因素组合的方法,分析项目区耕地利用的限制性,以项目区农用地分等单元为基本评价单元,分析评价单元的分等因素组合类型以及不同组合类型对农用地质量的限制强度,以此明确评价单元整治的难易程度和整治重点;最后,在对项目区进行景观格局与限制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区的规划设计,包括空间布局和生态设计两部分,空间布局主要是确定整治项目区土地利用格局,包括确定各类用地的空间位置和数量比例关系以及各种地类及整治工程的位置,生态设计是对项目区内的用地类型和整治工程进行生态化设计,包括对田块、道路、沟渠等提出适合热带台地地区气候和地貌特点的生态化措施。研究结果可为热带台地地区土地整治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景观格局 限制因素 规划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Web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数据实时推送设计与开发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Web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是当前农业节水信息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为了提供定制灌溉控制方案和精准的用水计量,系统需要较高的数据传输实时性能,而基于Web的应用程序在实时性上表现较差,难以满足应用需求。针对这一问题,该文首先分析了基于Web的自动灌溉控制系统的结构和数据传输实时性瓶颈,提出了通过数据推送模式提高实时性的方案,并对数据层与逻辑层、逻辑层与表现层之间的具体数据推送模式进行了设计。通过编程开发完成基于Web的灌溉控制系统的构建,实现了数据实时推送的机制,并对系统数据采集和控制指令发送过程的实时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数据采集平均延时为1 676 ms,控制数据从发送到结果返回的平均延时为3 378 ms,基本能够满足其设备控制和灌溉决策的需要;软件系统内采集和控制过程的数据库至客户端数据传输的平均延时分别为124和118 ms,消除了数据拉取模式中的延时因素,对提高系统实时性起到了重要作用。该研究为基于Web的实时监测与控制系统的开发提供了方法参考。

关键词: 灌溉 数据采集 设计 灌溉控制 实时 数据推送 观察者模式

干旱胁迫对芒草生长与生理特性的影响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为明确芒草在干旱胁迫处理下的耐受能力从而筛选出优质的芒草种质资源,文中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芒草的生长,其株高、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p<0.05);2)光合作用受到显著抑制,光响应曲线特征参数均呈现出降低趋势;3)重要渗透性物质显著增加,抗氧化系统相关酶活性显著增强,表明芒草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文中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B053和B026两抗旱能力强的芒草品种,为芒草在干旱、半干旱边际土地的推广种植提供依据。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芒草 抗旱能力 边际土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新品种京玉绿宝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京玉绿宝是以白沙蜜5代自交系357为母本,以地方品种240提纯系选后代397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薄皮甜瓜一代杂种。果实扁卵圆形,单果质量200~400g,果面光滑无棱,果皮深绿色,果肉白绿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15%,早熟,抗逆性较强,适合保护地及少雨露地栽培,每667m2产量1600kg。已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地示范推广3000hm2。

关键词: 薄皮甜瓜 京玉绿宝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小农户不同规模化组织的生产效率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主体,也是实现我国粮食安全战略的主要贡献力量,因此提高小农户的生产效率对提高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河北省曲周县小农户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几种典型模式(种粮大户、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高产创建以及一种新型的农民组织模式—大方操作)为对象,比较2012年夏玉米不同组织模式下农业生产因素,包括土壤,施肥,水分,劳动力及现金成本的差异,分析其农业生产效率,探讨不同农户组织方式生产效率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不同形式的农户组织在满足农户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方面开展的工作存在明显的差异。与分散经营模式相比,向规模化经营转变的农户产量提高了2.9%-15.7%、关键技术平均到位率提高了18-7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36.8%-103.8%,在资源利用效率(氮肥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和资本生产率方面,除种粮大户低于分散经营农户之外,其他三种典型模式均高于分散经营农户,其中,大方操作模式在综合提升小农户各项效率效益方面表现更为突出。研究揭示了农业技术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规模化经营方式结合更加具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优势。

关键词: 大方操作 效率 农户组织 合作社 小农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未授粉子房诱导出胚和再生植株的研究

中国蔬菜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以7个不同黄瓜基因型为材料进行黄瓜未授粉子房的培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出胚率差异显著,其中密刺型黄瓜北京102出胚率最高,达25.3%,鄂黄3号出胚率最低,为0.7%。以北京102、中农26号和津优1号为试材进一步研究热激诱导、外源激素、植株不同生长阶段对胚状体诱导产量的影响,发现35℃热激处理2d胚状体产量最高,分化培养基中NAA为0.20mg·L-1、6-BA为0.8mg·L-1时最易分化出胚,在植株第21~30节位采收的子房出胚量最高。再生培养基中GA浓度达到0.4~0.8mg·L-1时,可有效打破再生植株"花打顶"现象从而提高植株再生率。再生植株中二倍体植株比率为70.0%,二倍体植株中DH株比率为84%。

关键词: 黄瓜 未授粉子房 再生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粪堆肥过程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及抗性细菌的消减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实验研究了堆肥生产过程中,菌剂添加对鸡粪高温堆肥中四环素类抗生素(四环素和土霉素)降解、四环素抗性细菌和致病菌(大肠菌群和沙门氏菌)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添加可以提高鸡粪堆肥的高温期温度,促进肥料腐熟,并且能够提高土霉素的降解速率。实验组原料中76μg·kg-1的土霉素经过高温堆肥得到有效去除,而不接种菌剂的对照组中土霉素没有明显去除;原料中沙门氏菌在堆肥起始阶段(8 d)就能够杀灭,而大肠菌群一直持续检出,直到堆肥末期(47 d)才小于2 lg CFU·g-1。抗四环素细菌在堆肥过程中的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堆肥成品分别比原料减少1.41 lg CFU·g-1(实验组)和1.60 lg CFU·g-1(对照组),抗性细菌占总菌数的比例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最终比例分别为4.00%(实验组)和1.17%(对照组),均高于原料的抗性菌比例(0.40%和0.39%)。

关键词: 四环素类抗生素 堆肥 四环素抗性细菌 堆肥菌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