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0008条记录
北京市大兴区土壤养分空间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

水土保持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指导土壤培肥管理,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首先基于地统计学和GIS技术对大兴区土壤养分进行空间克里格插值和模糊隶属度函数模型标准化处理;其次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获取了大兴区土壤养分的空间结构,即全氮、碱解氮、有机质、有效磷和速效钾所占空间比例分别为0.32,0.25,0.23,0.03,0.17;最后对土壤养分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大兴区土壤中氮含量最高,有机质含量较高,钾含量较低,磷含量极低,整体上大兴区土壤养分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和中部区域;主要与大兴区土壤类型、质地、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施肥结构等密切相关。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空间结构 主成分分析 G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防治潜能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异色瓢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防治效果潜能,本试验以芹菜为寄主植物,研究了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捕食功能反应和不同益害比的控害效果。结果表明胡萝卜微管蚜密度为40、80、120(头)时,异色瓢虫的捕食量成增大趋势且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当胡萝卜微管蚜的密度为160、200、240(头)时瓢虫的捕食量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4龄异色瓢虫幼虫的取食量受胡萝卜微管蚜密度影响显著,且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II型反应模型。4龄异色瓢虫幼虫的瞬时攻击率a′为1.1862,取食1头胡萝卜微管蚜所需时间(即处置时间Th)为0.004,4龄异色瓢虫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的最大捕食量为210.9头,瓢虫对蚜虫的搜索效应S=1+0.00474 N。益害比试验中得出4龄异色瓢虫幼虫对胡萝卜微管蚜捕食量符合二次回归方程,二次回归方程显示当胡萝卜微管蚜密度均为500时,随着异色瓢虫数量的增加,其捕食量成先增大后减少趋势,根据公式其最大捕食量为186.26,最佳益害比例为1:83。本试验对利用异色瓢虫防治胡萝卜微管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期为无公害芹菜种植提供有效的生物防治对策。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胡萝卜微管蚜 功能反应 益害比 捕食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控制效果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 persimilis对茄子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的控制效果,探索智利小植绥螨控制茄子二斑叶螨的最优释放数量。【方法】在1︰10、1︰30和1︰50不同益害比及10、30和60头/叶二斑叶螨不同猎物密度下,研究了智利小植绥螨捕食二斑叶螨的效果以及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结果】随智利小植绥螨释放比例的提高,防治效率明显提高,益害比1︰10、1︰30和1︰50的防效分别在释放后第14、22和26天达100%;在不同猎物密度下,按益害比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效均随时间延长而提高,且6 d后不同猎物密度下防效差异不明显,第20天时3种密度下的防效均达100%,表明其捕食作用受到益害比影响较大而受猎物密度影响不明显。随着捕食螨释放比例的降低和二斑叶螨密度的提高,智利小植绥螨的增殖率增加,在益害比为1︰50、二斑叶螨种群密为60头/叶时,智利小植绥螨的最高增殖率分别达643%和893%,表明智利小植绥螨具有较高的种群增殖力。【结论】智利小植绥螨对茄子二斑叶螨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推荐在二斑叶螨发生早期时按益害比1︰10~1︰30释放智利小植绥螨,以保证较快的防控效果和较少的捕食螨释放量。

关键词: 智利小植绥螨 二斑叶螨 生物防治 益害比 增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子检验机构如何获得ISTA认可

种子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子检验的目的是保证农业生产、加工、仓储、销售的种子达到国家规定的质量标准,为农业生产用种提供准确的质量信息,实现对农作物种子从种到收的全程质量评价和监控。充分发挥种子检验工作的作用,推动种子产业健康发展,对加速我国种业参与国际贸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6]。未来农业的竞争首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对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雏鸡免疫效果的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将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免疫复合物疫苗和BX株活疫苗分别免疫1日龄中等母源抗体水平京红雏鸡,同时免疫1日龄SPF雏鸡作对照,免疫后第9天观察法氏囊病变,免疫后第28天采血测定IBDV中和抗体,并用强毒攻击,计算各组疫苗保护率。结果显示,免疫后第9天,免疫复合物疫苗组SPF雏鸡和京红雏鸡法氏囊均正常,BX株活疫苗组SPF雏鸡法氏囊出现了萎缩病变;免疫后第28天,对照SPF雏鸡和京红雏鸡的免疫复合物疫苗组、BX活疫苗组IBDV中和抗体效价分别为9.2log2、8.5log2和7.2log2、4.4log2,攻毒保护率均为100%。试验结果表明免疫复合物疫苗免疫1日龄中等水平母源抗体雏鸡效果很好,能产生较高的中和抗体,攻毒保护率能达到100%。

关键词: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免疫复合物疫苗 法氏囊 保护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区试小麦品种(系)DNA指纹图谱构建及遗传差异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42个SSR标记为2009-2013年河北省区域试验的70份小麦品种(系)构建DNA指纹图谱,进行遗传差异分析,为小麦品种改良和种质资源创新提供参考。结果表明,42个SSR标记在70份品种(系)中共检测到303个等位变异,单个SSR位点的平均等位变异为7.21个,PIC值平均0.69;基因多样性平均0.73,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05-1.00,平均0.28;表明参加河北省区域试验的品种(系)间存在不同程度的遗传差异。聚类分析把70份品种(系)划分为4大类,6个亚类,表明同一育种单位或地区品种(系)遗传背景相近,应该加大外来小麦种质资源的引进和利用力度。

关键词: 小麦 SSR标记 DNA指纹图谱 遗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胁迫对柳枝稷生物量、品质和光合生理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盐胁迫对柳枝稷生物量、品质及光合生理的影响,以无盐胁迫作为对照(CK),选取0.40%Na Cl、0.80%Na2SO4和0.80%Na HCO3进行了土柱试验。结果表明:(1)与CK相比,Na Cl、Na2SO4、Na HCO3胁迫下柳枝稷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总生物量、籽粒产量及根冠比均显著降低(P<0.05),总生物量分别降低49.39%、60.52%、76.45%,Na HCO3对柳枝稷的生长抑制作用最强,Na Cl最弱;(2)Na Cl胁迫下柳枝稷地上生物质灰分含量显著增高14.89%,Na2SO4胁迫下硫(S)含量显著增高262.32%,纤维素含量显著降低13.71%,Na HCO3胁迫下钾(K)含量显著增高54.95%,半纤维素含量显著增高10.87%,灰分和S含量的增高不利于柳枝稷地上生物质的燃烧利用,纤维素含量的降低和半纤维素含量的增高不利于其转化利用;(3)Na Cl、Na2SO4、Na HCO3胁迫下柳枝稷叶片净光合速率(Pn)分别显著降低21.89%、29.54%和24.59%,气孔限制因素可能是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生物量下降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柳枝稷 盐胁迫 生物量 品质 光合生理 边际土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浓度NaCl对水培韭菜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aCl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一个胁迫因子,且是造成植物盐害的主要因素,而低浓度NaCl对植物生长不仅没有危害,反而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品质的作用。韭菜营养液水培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方式,很好的解决了韭蛆等病虫的为害。为了探究低浓度NaCl添加到营养液中对韭菜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设定了0 mmol·L-1(对照)、5 mmol·L-1、10 mmol·L-1、20 mmol·L-1、30 mmol·L-1 5个NaCl浓度,研究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韭菜生长、生理和产量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韭菜的株高、假茎粗和叶长均以20 mmol·L-1 NaCl处理下最高,各处理的叶片数均多于对照,叶片宽度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低浓度NaCl增加了韭菜的光合色素含量,10 mmol·L-1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a+b含量最高。NaCl处理能有效降低韭菜中硝酸盐的积累,各NaCl处理硝酸盐含量分别比对照下降12.42%、13.17%、15.16%和26.76%。Vc含量随添加NaCl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各NaCl处理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2.2%、12.8%、5.1%、-15.4%,可溶性糖与粗纤维均在10 mmol·L-1时达到最大值。产量以10 mmol·L-1处理最高,3茬产量及总产量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6.7%、6.6%、6.9%、6.7%。综合分析认为,韭菜营养液中添加10 mmol·L-1的NaCl,在促进韭菜生长,降低硝酸盐,改善品质和提高产量上综合表现最佳。

关键词: 韭菜 营养液 水培 低浓度氯化钠 生长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差分的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数据误差修正方法

农业工程学报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墒情自动监测设备能够快速、高效、连续地观测土壤墒情数据,但由于受安装调试水平、设备自身状态、以及田间环境变化的影响,在长期连续监测中输出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会逐渐降低,不利于墒情监测业务的开展。本文以北京市昌平区土壤墒情的人工和自动同步观测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数据的误差特点,构建了一元一次、一元二次和一元三次差分方程对自动监测数据进行误差修正,并对修正后的误差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差分修正后,20 cm深度的绝对误差均值减小了34%和24%,40 cm深度的绝对误差均值减小了67%和54%,自动监测数据误差显著下降;3种差分方程中线性差分方程表现最优;修正后的误差统计特性符合简单随机误差,可以通过求算数平均数的方法进一步降低误差。通过差分方法来修正自动监测数据简单易行,能有效的提高自动监测数据精度,充分能够发挥人工和自动监测的优势,提高监测体系整体性能。

关键词: 土壤 墒情 误差分析 自动监测 误差修正 差分方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结球甘蓝品种硫代葡萄糖苷组分及含量分析

中国蔬菜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HPLC法,对11个结球甘蓝叶片硫代葡萄糖苷(硫苷)组分及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结球甘蓝叶片中共含有9种硫苷,分别为3-甲基硫氧烯丙基硫苷(IBE)、2-羟基-3-丁烯基硫苷(PRO)、2-丙烯基硫苷(SIN)、4-甲基硫氧丁基硫苷(RAA)和3-丁烯基硫苷(NAP)等5种脂肪族硫苷,4-羟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OH)、3-甲基吲哚基硫苷(GBC)、4-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4ME)和1-甲氧基吲哚基-3-甲基硫苷(NEO)等4种吲哚族硫苷;IBE、SIN和GBC是结球甘蓝叶片中硫苷的主要组分,三者总量占总硫苷含量的63.60%~91.06%。结球甘蓝叶片总硫苷含量在3.59~19.70μmol·g-1(DW)之间,总脂肪族硫苷含量在2.74~15.15μmol·g-1(DW)之间,总吲哚族硫苷含量在0.81~7.19μmol·g-1(DW)之间。

关键词: 结球甘蓝 硫代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