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论农业学术期刊的特色品牌建设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科技期刊是出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传播科技成果与交流科技信息的作用,为地方科技期刊品牌特色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方法】品牌特色是地方科技期刊出版质量和水平提高的表现。【结果】重视特色出版品牌发展,必须做好对《新疆农业科学》特色出版发展的统筹规划,从组稿、推送服务、参加学术会议、宣传、微信公众号刊发短视频介绍等建立特色出版品牌发展保障体系,使之在系统化的架构保障体系安排下实现发展目标。年度精心组织出版栏目23个,刊登新疆农业科研创新项目成果产出论文349篇,均为省部级、国家级项目支撑。强化数字出版,融合发展,加大论文数据双频道多渠道传播,通过制作论文短视频、微信公众号发文等方式,影响因子1.418。【结论】以品牌特色为切入点,阐述了地方科技期刊品牌特色发展的意义,重点探讨了品牌特色发展的路径。品牌特色在出版精品化的重要性


延迟环剥处理对克瑞森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以优质鲜食葡萄品种克瑞森无核为试材,设置一次环剥和延迟环剥2个处理,以常规管理为对照。于7月28日至9月17日每隔10 d采样1次,共采集6次,对单粒重、粒径、果形指数、色差等外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糖酸组分含量等内在指标进行测定,以期为新疆产区克瑞森无核葡萄促早提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延迟环剥处理对克瑞森葡萄果形指数无显著影响,一次环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单粒重,延迟环剥处理对单粒重无显著影响;一次环剥和延迟环剥处理均显著促进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显著提高固酸比,促进果实成熟;糖酸组成及含量比例有很大的不同,其中,葡萄糖含量、果糖含量最高的都是一次环剥处理。一次环剥处理明显提高了糖含量。延迟环剥对酒石酸、苹果酸与柠檬酸含量有显著加速下降的趋势,一次环剥草酸含量有所降低。克瑞森葡萄一次环剥和延迟环剥处理VC含量显著提高,表明延迟环剥对克瑞森葡萄VC含量增加有明显作用。克瑞森葡萄不同时期环剥处理中,延迟环剥处理能明显改善克瑞森的着色,提高亮度,促进果实着红色。


采前喷施乙烯利对树上干杏果实品质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盛花后第52天对树上干杏果实喷施不同浓度乙烯利,于果实采收前、贮藏期测定品质。结果表明:在处理后第12天,喷施200 mg/L乙烯利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最优,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分别较CK增加6.54%、16.82%、27.79%、57.11%,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分别较CK降低33.59%、14.08%;喷施200 mg/L乙烯利的果实在贮藏期品质综合评价最优,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分别较CK增加19.99%、21.04%、28.88%、130.16%,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分别较CK降低29.30%、43.36%。


新疆阿克苏地区春油菜品种鉴选及综合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新疆油菜目前存在品种混杂退化、单产偏低、含油量偏低、品质低、高产品种缺乏等问题,以67个高产高抗的春油菜品种为供试材料,以一级分枝数、二级分枝数、有效分枝总数、株高、主序角果数、主序长度、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千粒重、产量及倒伏率等指标为鉴选依据,采用加权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建立新疆油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筛选出适宜新疆栽培的高产油菜品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产量范围为1 857~5 314.5 kg·hm-2,变异系数为0.151。油菜有效分枝总数、株高、茎粗、主序角果数、每角粒数、单株角果数、产量和倒伏率可以作为衡量春油菜综合评分的主要性状,其中有效分枝总数和每角粒数与综合评价(D值)相关系数最高,分别达到0.82和0.81(P<0.01)。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发现,各品种估计精度高于90%,表明构建的回归方程中14个农艺参数对油菜高产性具有较明显影响,该方程也可用于油菜高产评价。根据各品种的综合表现,鉴选出‘青杂12号’和‘陇油19号’为适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种植的春油菜品种。


玉米高直链淀粉合成通路研究进展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直链淀粉的含量是玉米淀粉品质的重要指标,sbeⅡb是直链淀粉合成的关键基因。sbeⅡb基因的隐性突变能够降低淀粉合成途径中的淀粉分支酶(SBEⅡB)的活性,使支链淀粉合成减少而胚乳直链淀粉相对含量提升。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除了sbeⅡb外,还有sbeⅠ、su2、du等基因参与淀粉的生物合成,这些基因对直链淀粉含量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修饰作用。本研究对玉米淀粉生物合成通路,该通路中支链、直链淀粉合成所需的酶及相关编码基因的功能,玉米直链淀粉提高的途径以及直链淀粉在各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概述,并展望高直链淀粉玉米未来的需求及利用。本研究结果为玉米直链淀粉研究及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直链淀粉 抗性淀粉 淀粉的生物合成 sbeⅡb基因


不同处理对'吊干'杏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特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吊干’杏种子发芽的最佳消毒方式,筛选促‘吊干’杏种子萌发的最佳方法,分析其萌发及幼苗生长特性,为揭示杏种子休眠机理及提高苗木生长质量提供参考。【方法】试验设置4种消毒杏种子处理,并用激素法、温汤浸种法、低温层积法、激素+低温层积法处理‘吊干’杏种子,测定发芽率及幼苗生长指标。【结果】(1)1%多菌灵处理杏种子,其发霉率为0.00%,对种子毒害最小,种子发芽率最高为88.67%。(2)‘吊干’杏在不去皮处理下,经激素浸种与温汤浸种,发芽率均较低,‘吊干’杏种子具有种皮休眠特性。带壳‘吊干’杏种子经低温层积,发芽时间较长,‘吊干’杏种壳具有休眠特性。(3)温汤浸种及先用激素处理后低温层积的种子发芽率及出苗率普遍不高,出苗率不整齐,且幼苗生长特性较差。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半去皮‘吊干’杏种子发芽及出苗时间最短,种苗长势最好,发芽率高达90.50%,出苗率高达80.10%。其次低温层积处理‘吊干’杏带壳种子120 d时,发芽率及出苗率均较高,发芽率为84.67%,出苗率79.10%,且幼苗生长特性良好,但是育种时间较长。【结论】1%的多菌灵对杏种子消毒效果最佳。‘吊干’杏具有种皮、种壳休眠特性。不同方法处理‘吊干’杏种子比较,500 mg/L的赤霉素处理半去皮种子发芽率及出苗率较高,幼苗长势最好,培育周期短,生产上可作种苗培育的方法。
关键词: ‘吊干’杏 发芽试验 种子发芽 幼苗生长 种子休眠


地膜残留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覆膜5、10、15、20、25、30年0~40 cm土层残膜量变化特征。【方法】(1)每个采样点5个样方,每个样方规格100 cm×100 cm,逐层测定0~40 cm土层残膜量;(2)地膜回收情况调查。【结果】(1)5~30年0~40 cm土层土壤残膜量排序20>15>5>10>25>30年,介于92.83~195.13 kg/hm2,平均值128.88 kg/hm2;(2)随着年限增加0~1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为5>10>30>15>25>20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10~2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15>20>30>10>5>25年,15、20年残膜量高,较5、10、25、30年差异显著;20~3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15>20>10>25>5>30年,15、20年残膜量高,与5、30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30~40 cm土层残膜量排序依次为20>25>5>15>30>10年,20、25年残膜量高,与5、10、15、30年有显著差异。(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年各土层之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10年0~30 cm各土层残膜量差异不显著,30~40 cm较其它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15年10~20 cm与0~10 cm、30~40 cm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30~40 cm与10~20 cm, 20~30 cm土层残膜量差异显著;20~30年各土层之间残膜量差异不显著。【结论】(1)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5~30年0~40 cm土层内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覆膜20年时达到峰值,呈略下降的趋势;(2)随着覆膜年限增加5~30年0~1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总体量呈下降趋势;10~2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变化不明显;20~3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量呈略下降趋势;30~40 cm土层残膜量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总体呈上升趋势。(3)随着土层深度增加,5~30各年份残膜量呈下降趋势,残膜主要在0~30 cm累积,30~40 cm也有少量残片:覆膜5、10年0~10 cm土层为主要累积区;覆膜15、25、30年10~20 cm土层为主要累积区;覆膜20年0~10与10~20 cm土层残膜量基本相同。


6%寡糖·链蛋白对不同定植期和密度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效果的研究
《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探究不同定植期和不同密度对日光温室番茄病毒病的防控效果,以期为秋茬番茄高效利用光热资源和茬口安排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进行了不同定植期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T3和T4处理番茄病毒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显著降低,防控效果达74.57%和92.75%。T2处理病毒病发病率较T1处理低25.52百分点,T4处理病毒病发病率较T3处理低13.33百分点。SPAD值、氮含量及净光合速率以T4处理较高。产量以T4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2、T3、T4处理分别较T1处理增产47.05%、63.50%、76.34%。所以新疆和田地区避开8月高温干旱时期定植可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为保证秋冬茬番茄能在12月底采收完成,应减少留果数,增加密度,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产植酸酶益生乳酸菌的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筛选产植酸酶益生乳酸菌菌株.[方法]以发酵饲料、博扎、浆水为代表的发酵样品中,分离筛选出形态差异菌株,通过产酶筛选及 16S rDNA分子鉴定,获得产植酸酶乳酸菌菌株,并通过耐酸、耐胆盐、耐肠胃液、自聚集力及抑菌分析对其进行评价.[结果]筛选出4 株产植酸酶乳酸菌,其中菌株JS5 植酸酶酶活高达0.83 U/mL,与植物乳杆菌菌株 DSM 20174 相似性为 100%,确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菌株JS5 在pH值3 条件下存活率高达100%,在胆盐浓度0.1%时JS5 存活率为0.55%,在模拟肠液和胃液中,存活率分别为8.56%和 0.38%,其活菌数均在 1×106 CFU/mL以上,达到发挥益生作用的最小活菌数要求.菌株JS5 自聚集力为(9.69%±0.44%),可促进菌株在肠道定殖.菌株JS5 发酵液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结论]植保乳杆菌JS5 产植酸酶较高,可在模拟肠胃液中存活,具有良好的细胞黏附能力和抑制病原菌生长,可用于益生的畜禽微生态制剂.


不同药剂对敦煌叶螨与截形叶螨的室内毒力测定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 2024
摘要:为明确不同药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棉花上重要叶螨敦煌叶螨Tetranychus dunchuangensis、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的毒力效果,采用FAO推荐的玻片浸渍法,研究了9种药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敦煌叶螨、截形叶螨的毒力效果.9种药剂对敦煌叶螨雌成螨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敦煌叶螨雌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0.013 4μg/L;螺虫乙酯、乙螨唑、乙唑螨腈对敦煌叶螨雌成螨也显示出较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16.593μg/L、18.449μg/L、29.370μg/L;甲氰菊酯对供试敦煌叶螨雌成螨显现出的毒力在9种药剂中最低,LC50为636.291μg/L;其余药剂对供试敦煌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均在上述几种药剂毒力之间,大小分别为哒螨灵104.854μg/L、苯丁锡164.132μg/L、联苯肼酯245.507μg/L、仲丁威435.702μg/L.阿维菌素对截形叶螨雌成螨的毒力最高,LC50为0.203μg/L;哒螨灵、联苯肼酯、螺虫乙酯对截形叶螨雌成螨也显示出较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13.801μg/L、19.596μg/L、61.379μg/L;仲丁威对供试截形叶螨雌成螨显现出的毒力在9种药剂中最低,LC50为618.146μg/L;其余药剂对供试截形叶螨雌成螨的毒力均在上述几种药剂毒力之间,大小分别为甲氰菊酯65.974μg/L、乙唑螨腈93.083μg/L、苯丁锡121.919μg/L、乙螨唑182.520μg/L;研究还发现不同种类的叶螨对同种杀螨剂抗药性不同.建议防治敦煌叶螨时,轮换使用阿维菌素、螺虫乙酯、乙螨唑为常规防治药剂;防治截形叶螨时,轮换使用阿维菌素、哒螨灵、联苯肼酯为常规防治药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