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5016A系浙江省农科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以BT型粳稻不育系寒丰A作母本,中熟晚粳稻常规品系5016为父本杂交,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2004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5016A秆矮穗多,群体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99.98%,以圆败为主;其配合力强,已选配出浙优9号等高产杂交晚粳新组合,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不育系
5016A
选育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生态型聚优方法培育出优质早熟高配合力糯玉米自交系申W22,经DUS测定,在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方面符合国家标准,获国家新品种权。该自交系具以下特点:①优质,糯性品质好,支链淀粉/粗淀粉含量98.88%。②早熟性状遗传稳定,以申W22为亲本组成的杂交种生育期介于双亲之间,比双亲平均值缩短,并倾向于早熟的申W22亲本。③配合力高,以申W22为父本育成的沪玉糯一号、二号、三号,产量高,比对照苏玉糯一号增产5%-22.9%左右。
关键词:
糯玉米
自交系
生态型聚优方法
优质
早熟
配合力
《中国水稻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水稻汕优63重组自交系群体顶部3张叶片的长、宽、重和单穗重等10个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和QTL定位。穗重与9个叶片性状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倒2叶重的相关系数最大,剑叶重次之。所有性状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接近正态分布。共检测到44个主效QTL和43对双位点互作影响上述10个性状。主效QTL分布于水稻的除第8染色体外的其余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3.19%~26.23%;互作分布于水稻的12条染色体上,贡献率变幅为2.03%~8.93%。第2染色体的R2510-RM211标记区间同时检测到控制单穗重和倒2叶重的QTL,该QTL对超级稻株型育种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数量性状基因座位
库源关系
叶片性状
穗重
《生态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上海市农业示范区(松江区)农药用量减少优化为例,在对其稻田农药用量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进行了农药用量对策研究,建立了综合效益和综合代价的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将综合效益分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3个元素,综合代价分为经济、社会、生态代价3个元素。建立了判断矩阵,并作一致性检验,求出相应的权重;提出代价效益比RCP概念(综合代价与综合效益的比),对稻田农药用量对策进行排序,并依此作为衡量稻田农药用量的参考因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采用杀虫灯和施用化学农药5次(有效成分为2.23kg.hm-2)”相结合,是上海市水直播稻田有害生物的最佳防治策略。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上海市
有害生物治理
代价效益比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沪油16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种子含油率为41.22%、芥酸含量为0.74%、硫苷含量为21.20μmol/g。沪油16在上海市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3.0kg/hm2,比对照双低油菜品种沪油12增产12.0%;在国家油菜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 956.0kg/hm2,比对照双高品种中油821增产10.1%。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沪油16
选育
《长江蔬菜
》
2005
北大核心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lacZ作为报告基因,对野生菌、肌苷低产菌和肌苷生产菌分别构建了研究型质粒pYH1206、pYH1618和pYH1620,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以研究pur操纵子与其阻遏蛋白PurR的相互作用对肌苷合成的影响。lacZ表达β-半乳糖苷酶相对活性的测定结果和阻遏蛋白PurR的序列分析表明,肌苷生产菌中pur操纵子的启动子部分-272位点处的突变是肌苷高产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肌苷合成
pur操纵子
阻遏蛋白PurR
序列分析
《果树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瑞光3号×五月火的杂交后代中选育出优质早熟油桃沪油018。果实生育期为85d,在上海地区的果实成熟期为6月20日左右。幼龄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自花结实率为16.8%-25.3%。果实椭圆形,单果平均重146g,大果重223g。果面底色浅黄,着紫红色,覆盖率50%-75%。果肉黄色,风味甜香,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黏核,丰产性好。已在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示范推广。
关键词:
油桃
新品种
沪油018
黄肉
早熟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种子包衣机的主要构造、类型及国内主要包衣机械的型号及特点,提出了今后我国包衣机械研究的发展方向。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玻璃温室的气象资料和对温室内外PAR的测定,系统比较研究了温室内外光环境的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冬春季节(11月~3月),温室外太阳辐射相对不足,PAR低,且经常出现连阴情况。温室内的PAR与温室外太阳辐射呈同步变化,且二者间呈极显著线性关系(r=0 972** ),晴天温室内外PAR较阴雨天高。实验温室的平均透光率为50 6%。还对温室覆盖材料透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与提高措施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温室
光环境
PAR
透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