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延长玉米与小麦共生期对全年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在分带轮作制中,玉米适当早播使玉米躲过伏旱,适当延长玉米与小麦的共生期,有利于增加全年粮食产量。玉米与小麦适宜共生期为40d左右。
关键词: 分带轮作;共生期;全年粮食产量


杂交玉米新组合在安顺的适应性鉴定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安顺市每年玉米种植面积8240hm2,1993~1995年平均产量为219.26kg/667m2,产量极低的原因之一是品种布局不合理,新的优良组合引进较少,品种的增产潜力没有很好发挥。因此,在安顺市实施玉米高产示范工程首先需要进行玉米品种的改良,通过...


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不育系32Y-2A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以玻里玛不育系315A和双隐性黄籽双低核不育两型系3231AB为材料,经过5年6代的回交选育,育成了核不育与质不育之比为1∶1的甘蓝型黄籽双低隐性双基因细胞核+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系(DRGCMS)32Y-2A。该不育系群体不育率为100%,不育度达98.1%以上,群体育性指数仅为1.95,有粉花朵平均育性级别≤1.0级,且自然结实接近相应保持系32Y-2B,该双重不育系的恢保关系与玻里玛和陕2A质不育系几乎完全一致。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隐性双基因细胞核+细胞质双重雄性不育;不育度;育性指数


复合回交设计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选育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在甘蓝型油菜黄籽双低隐性核不育两型系的选育中,采用逐步加入优良亲本,各世代都以F1植株与A株回交的复合回交设计方法,通过5年的综合选择,已育成黄籽频率达80%以上、芥酸含量小于1%、硫甙含量低于20μmol/g的两型系112AB及3231AB系列,且品质稳定,植株性状整齐度高,抗性好,丰产性强。所配组合绝大多数比对照油研七号增产,增产幅度为2.5%~33.3%,同时抗菌核病能力强于华杂三号和油研七号。


粉锈宁防治小麦叶锈病、白粉病示范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用15%粉锈宁采取不同施药方式,在紫云县对小麦白粉病和叶锈病进行大面积示范防治。结果表明,拌种处理的防效分别为32.63%~85.71%和41.79%~84.43%;拌种处理加喷雾2次的防效分别为52.17%~86.73%和76.34%~92.13%;喷雾2次的防效分别为28.51%~64.35%和53.21%~75.31%。防治区比对照增产,拌种为29.48%,喷雾2次为39.45%,拌种加喷雾2次为42.49%。15%粉锈宁对小麦叶锈病有较长的持效性,对小麦白粉病前期效果较好,后期减弱。
关键词: 粉锈宁;小麦;叶锈病;白粉病;防治


绿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绿肥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使玉米获得大幅度的增产;与磷钾配合施用也使玉米获得较高的产量;减少了化肥的投入,这在贫困山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绿肥;玉米;配合施用


磁肥、光合微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安顺地区1993~1995年的小麦平均产量为110.4kg/667m2。产量较低的原因之一是施肥不合理,当地农民栽种小麦只习惯施农家肥(作底肥)和一定的尿素(作追肥),很少施P,K肥及微肥。针对这一情况,引进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的新型肥料——磁肥和光合微...


安顺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探讨
《贵州农业科学 》 1999 CSCD
摘要:小麦是安顺地区秋种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是农民秋收前的接茬粮,又是目前农村副食品加工的主原料,对农业和农村经济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安顺地区小麦生产的现状全区小麦分布在海拔600~1300m,常年播种面积为4.5万hm2左右。“八五”期间,安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