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晚疫病马铃薯新品种黔芋8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种子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黔芋8号是2016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抗晚疫病马铃薯新品种。为促进黔芋8号在贵州地区乃至西南地区的推广,2017—2018年在威宁及贵阳2点对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黔芋8号高产最佳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最佳施肥量为750kg/hm2复合肥(15∶15∶15)和1 500kg/hm2有机肥配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山地芒果复合保鲜剂的筛选及保鲜效应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复合保鲜剂对山地芒果的保鲜效应,选用赤霉素、壳聚糖和氯化钙3种保鲜剂对贵州山地芒果贮藏保鲜进行试验分析。以"桂热芒10号"为材料,综合发病指数、转黄率两个表观指标分析得出:单一保鲜剂处理的过程中,赤霉素浓度为300 mg/L,壳聚糖浓度为1.0%,芒果果实贮藏时间长,效果佳;复合保鲜剂处理中配制300 mg/L的赤霉素、0.75%壳聚糖和3%氯化钙组合溶液,芒果在常温贮藏下表现良好。并将这3种处理果实的呼吸强度、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进行比较表明:复合保鲜剂处理后,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时间长、能有效延缓果实呼吸、维持Vc含量的降低。证实了芒果通过复合保鲜剂(300 mg/L赤霉素+0.75%壳聚糖+3%氯化钙)处理能有效增强果实在常温条件下的耐贮藏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育秧技术对稻水象甲防控效果研究
《植物检疫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Kuschel))在贵州稻区危害面积逐年加大,局部地区暴发成灾。为了明确水稻旱育秧技术对稻水象甲的实际控制效果,分别设置单独水秧、单独旱秧以及水秧和旱秧混合栽种3种方式,连续两年观察稻水象甲越冬代成虫在3种栽种方式的水稻秧苗上取食、产卵情况。研究发现稻水象甲成虫在水秧和旱秧上都能取食,但是仅在水秧上产卵,连续两年在单独旱秧和混合旱秧上平均产卵量均为0。因此旱育秧技术是一项可以有效阻隔稻水象甲繁殖扩散的防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规律初步调查
《食用菌 》 2018
摘要:为探明红托竹荪腐烂病发生规律和防控措施,2014年至2015年对红托竹荪几个主栽地区的腐烂病进行了调查研究。以病害棚中的发病竹荪蛋为材料,观察其发病症状、发病规律,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曲霉单宁酶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食品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单宁酶(EC3.1.1.20)在食品、化工及医药等领域应用广泛,期望通过单宁酶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来提高单宁酶的产量。以经室温常压等离子体诱变技术诱变得到的较高产单宁酶的黑曲霉B1401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单宁酶基因(tan)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PIC9K-tan,通过电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利用甲醇诱导培养重组菌获得单宁酶。单宁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30℃,最适反应pH为5.0,最高酶活力可达到34.25 U/g,相较于黑曲霉B1401产单宁酶活力提高了1.38倍,Ca~(2+)、Fe~(3+)、Mn~(2+)等金属离子对重组单宁酶酶活力影响不大。实验结果表明实现了单宁酶在毕赤酵母中的高效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强力霉素对鲈鲤幼鱼的毒性效应
《贵州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为强力霉素在鲈鲤养殖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考察24h、48h和96h不同浓度强力霉素[0mg/L(CK1)、770mg/L、847mg/L、932mg/L、1024mg/L和1127mg/L]对鲈鲤幼鱼的毒性效应;再根据毒性试验结果,在低于96h半致死浓度(LC50)下设0 mg/L(CK2)、100 mg/L、200mg/L、300mg/L和400mg/L 5个浓度梯度,研究24h、48h、72h、96h和120h时强力霉素对鲈鲤幼鱼肝脏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4h、48h和96h时强力霉素对鲈鲤幼鱼的LC50分别为967.72mg/L、914.09mg/L和914.09mg/L,安全质量浓度为244.63mg/L;强力霉素对鲈鲤幼鱼肝脏SOD和GOT活性均有影响,在浸浴感染24h和48h,SOD和GOT活性被诱导,不同浓度处理其活性均高于CK2,72h后酶活被抑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越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型氮肥对水稻产量养分积累及吸收利用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新型氮肥对贵州水稻产量、生物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探讨其在水稻种植中的节肥增产效果,筛选适宜贵州山区水稻种植的高效新型氮肥.[方法]以水稻品种乐优58为试验材料,设置普通尿素和4种新型氮肥不同施肥方案的大田对比试验.[结果]相对于普通尿素处理,新型氮肥处理均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其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增产率和籽粒生物量最高,分别为16.28%、84.44 g/穴;控失尿素、腐植酸尿素、控失尿素一次追肥和普通尿素+等量锌肥处理均能提高水稻地上部分氮、磷、钾积累量,且腐植酸尿素处理能使水稻养分更多的积累在籽粒当中;腐植酸尿素处理水稻的氮肥利用率、肥料偏生产力、养分收获指数、养分吸收效率及氮肥农学效率综合表现最好,促进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利用.[结论]在贵州稻区施用腐殖酸尿素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水稻 新型氮肥 产量构成因素 产量 养分积累 养分吸收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