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方法]在2003~2006年研究菌核病病原菌侵染循环的基础上,探讨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方法。[结果]蔬菜菌核病病菌多为核盘菌,在土壤中以菌核的形式越冬,形成第2年的侵染源。幼嫩果实较老熟果实容易发病。温度20℃左右,大棚相对湿度在85%以上,有利于病菌发育,发病较重。蔬菜栽植密度过大和病田连作地菌核病发病较重。生态防治菌核病的措施包括深翻灌水、覆膜栽培、种子处理(温汤浸种或药剂浸种)、清洁田园、高温闷棚,均能控制病害的发生。1 000~1 500倍液的50%腐霉利、50%异菌脲、50%乙烯菌核利等可湿性粉剂对保护地蔬菜菌核病的防效较高。植株生长后期,仍要重点防治根茎部。[结论]该研究明确了菌核病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途径,制定了以生态措施为主的有效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津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天津农业的特点和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要求,在讨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农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德尔斐法(Delphi)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利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天津市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肉杂鸡的杂交改良试验
《天津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由于在北方鸡肉主要以食肉为主,炖汤饮用较少,因此更加注重鸡肉的品质,而当前肉食鸡的品种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为提高肉食鸡品质,笔者进行了肉食鸡杂交改良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适应沿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学科建设
《农业科技管理 》 2008
摘要:文章结合天津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和天津农业科技学科现状,分析了学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队伍、构建四大平台和建设六大实验基地的发展思路,制订了重点建设一级学科、巩固发展二级学科、培育扶植三级学科的发展计划,并提出了各学科的具体建设内容。对天津农业科技如何适应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发展,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具有一定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