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分泌表达牛白细胞介素2
《中国兽医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含有强启动子 PAOX1 和 α-因子信号肽序列的巴斯德毕赤酵母载体 p PICZαA,构建出含牛白细胞介素 2(Bo IL - 2 )基因的重组质粒 Bo IL 2 - p PICZαA。线性化的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巴斯德毕赤酵母 X- 33及 KM71H中 ,筛选Zeocin高抗性酵母菌株 ,甲醇诱导目的蛋白表达。经 SDS- PAGE和 Western blot检测表明 ,Bo IL- 2以融合蛋白形式在胞内表达 ,但没能分泌到胞外。通过 Bo IL- 2在巴斯德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重点讨论了信号肽、基因的偏爱性等对外源基因分泌表达的影响
关键词: 牛白细胞介素2(BoIL-2) 毕赤酵母(Pichiapastoris) 分泌表达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遗传分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 10个水稻品种配制 4 5个半双列杂交组合 ,并在冷水处理下探讨了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差异、配合力和遗传参数 ,以及冷水反应指数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 ,抽穗天数、秆长、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和穗颈长等农艺性状冷水反应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呈显著 ,且一般配合力的变异大于特殊配合力的变异 ;水稻品种的冷水反应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通 88 7、高产 10 2和TR2 2 183等品种的冷水反应较迟钝 ,并对主要农艺性状的冷水反应指数 (CRI)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亲本中控制秆长及其CRI值的正、负等位基因的频率基本相等 ,显隐性基因频率基本相同 ;秆长的表现型值及其CRI值受少数主效基因控制 ,具有较高的狭义遗传力。穗粒数、穗颈长和结实率及其CRI值与秆长的CRI值呈显著正相关 ,结实率的CRI值与穗颈长的CRI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担子菌类两新种——记念陈梅朋教授诞辰102年(英文)
《云南植物研究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描述和图示了担子菌中的两个新种 ,即梅朋华牛肝菌 (Sinoboletusmeipengianus)和梅朋华鸡 (Sinotermitomycesmeipengianus)。


通过共转化和花药培养快速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且无抗性标记的转基因水稻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根癌农杆菌共转化的方法将p13W8质粒(含反义蜡质基因)和pCAMBIA1300质粒(含潮霉素抗性基因)导入水稻。经PCR检测,发现在29个T1群体中发生抗潮霉素抗性基因和反义蜡质基因的分离;从1264个T1单株中筛选到183个只带反义蜡质基因片段的转基因植株。选择了4个直链淀粉含量降低的T1单株进行花药培养,获得正常结实的花培苗34株;经PCR检测,有23株为只含反义蜡质基因而无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株。从转化到获得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遗传稳定的转基因植株仅用了一年半时间。


籼稻转反义蜡质基因后代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和纯系选育
《实验生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籼型雄性不育保持系龙特甫B中,获得30个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基因植株,其中,28个为Southern检测阳性。T_1种子直链淀粉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有21个转基因植株比龙特甫B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为3%-13%,并在部分转基因植株的种子中观察到蜡质状籽粒;对6个转基因植株进行了不同世代的直链淀粉含量测定,在L3和L5的T_4代中,选择到直链淀粉含量分别为15.9%和8.4%的纯合株系,经凝胶电泳测定,W_x蛋白量明显降低,并与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表现一致。以L3-1-1-1(15.9%)和L5-8-2-1(8.4%)纯合株系为亲本,分别与龙特甫A进行成对杂交和回交,并测定了F_1和B_1F_1种子直链淀粉含量,以L3-1-1-1作亲本的F_1为21.4%,B_1F_1为17.1%;以L5-8-2-1作亲本的F_1为13.6%,B-1F-1为9.3%,结果表明:在不育系的转育过程中,以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转基因纯合株系为亲本,能有效降低F_1和B_1F_1的种子直链淀粉含量。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的控制作用
《植物保护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试验表明,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种群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当饲毒浓度在1.14×10~8PIBs/mL 以上时,能引起97%的甜菜夜蛾幼虫死亡;饲毒后1~8天内,致死中浓度 LC_(50)值在8.4718×10~5~2.6098×10~(12)PIBs/mL 之间;在饲毒浓度范围内,致死中时间 LT_(50)在1.98~6.99天之间;感病幼虫每日病死时间分布可用时间-剂量-条件死亡率模型较好地拟合,累计病死时间分布可用 Gompertz 模型拟合。室内试验还表明,病毒对甜菜夜蛾种群有明显的亚致死作用。免于病死蛹重量减轻,羽化所得雌成虫产卵量下降,产卵期延长;从感病高龄幼虫发育的成虫能将病毒传播至子代,引起20%~48%的子代幼虫死亡,并使子代成虫产卵量下降。田间试验表明,病毒除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外,还有一定的后效作用。
关键词: 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疾病流行模型 毒力测定


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评价(英文)
《微生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ERIC和RAPD两种PCR方法对木耳属 3种 2 9个菌株进行遗传鉴别 ,其中ERIC方法是首次运用于食用菌的研究领域。在相似系数 75 %的水平上 ,ERIC和RAPD分别将供试菌株分为 9组和 6组。由ERIC所得的聚类图可将黑木耳和毛木耳两个种区分开 ,而RAPD则不能完全区分两个种 ,但两种方法得到了一个相似的结果 ,即琥珀木耳与黑木耳的亲缘关系极其相近。Southern杂交实验进一步证明了ERIC所得到的 2 9个菌株的同源性关系。分析表明 ,RAPD方法主要在种的水平上进行鉴别 ,而ERIC则可以在菌株水平上进行鉴别 ,结果与菌株栽培性状更为一致。研究结果表明ERIC PCR是一种比RAPD更快捷可靠的分子标记方法 ,可以替代RAPD应用于木耳属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类的研究


微卫星(TATG)_n基序在香菇菌种中的验证
《微生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TATG) 4重复序列为引物对香菇属的 3个种 1 3个菌株的微卫星区DNA进行PCR扩增 ,1 5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 ,获得了 2 5个条带 ,并且在供试菌株上表现出多态性 ,可以实现遗传分类研究。为了验证微卫星分子标记实验准确性 ,又用RAPD技术对 1 3个供试菌株进行了实验。 7个引物在 1 3个菌株上共获得了 1 0 2条多态性条带。通过聚类分析 ,RAPD获得的分类结果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结果一致。此外 ,为了证明微卫星分子标记获得的条带不是假阳性 ,在实验中回收了No .1 0菌株的PCR扩增产物 ,进行克隆测序。测序结果显示有 (TATG) n 基序存在 ,并且达到了微卫星基序重复数量的最低限度。通过本实验可知 ,香菇中是存在微卫星 (TATG) n 基序的 ,且基序的多态性可以用于香菇的遗传分类研究


限根对大棚栽培油桃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变化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一、二年生沪油018幼树为试材,分析了设施栽培条件下三种限根处理对幼树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设施栽培中,限根幼树秋季枝条停长后不同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三种限根处理均表现为"升-降-升"的变化特点;相同叶位表现为处理TR2各个叶位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和TR1,CK仅在第1、8叶位较TR1高,而其它叶位均低于TR1.(2)测定沪油018幼树盛花后19D~262D期间叶绿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发现不同的限根处理下CHLA、总叶绿素含量与CHL(A/B)的变化均表现"降-升-降"的变化规律.不同的限根方式对CHLB的季节变化进程的影响差异显著.(3)在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限根方式比叶重的季节变化趋势差异极其显著,但总趋势基本呈上升状态.(4)叶片干重含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总趋势呈下降趋势,不同限根处理之间的变化动态差异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