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脱落酸对混合苏打盐碱胁迫苜蓿幼苗营养器官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对混合苏打盐碱胁迫下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幼苗营养器官离子含量的影响,本试验以WL343HQ苜蓿种子为试验材料,对苜蓿幼苗进行150 mmol·L~(-1)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和25,50,75和100μmol·L~(-1)ABA缓解处理,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ABA缓解混合苏打盐碱胁迫下苜蓿幼苗根、茎和叶中钠(Na~+)、钾(K~+)、钙(Ca~(2+))和镁(Mg~(2+))离子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导致苜蓿幼苗各器官的Na~+,K~+,Ca~(2+),Mg~(2+)含量产生不同的变化;其中根中Na~+和Ca~(2+)含量增加,K~+和Mg~(2+)含量降低,茎中Na~+,K~+,Mg~(2+)含量增加,Ca~(2+)含量降低;叶中Na~+和Mg~(2+)含量增加,K~+和Ca~(2+)含量降低。经不同浓度的ABA处理的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后苜蓿幼苗各器官中,根中Na~+含量、根和叶K~+含量、根和叶Ca~(2+)含量、根、茎和叶Mg~(2+)含量均随ABA浓度增加而增加,茎和叶Na~+含量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茎中K~+和Ca~(2+)含量随着ABA浓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各器官中的Na~+/K~+,Na~+/Ca~(2+)和Na~+/Mg~(2+)比值均随着ABA浓度的升高而下降。可见,混合苏打盐碱胁迫影响苜蓿幼苗对Na~+,K~+,Ca~(2+),Mg~(2+)在根、茎、叶营养器官的分布,与苜蓿幼苗的抗盐碱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苜蓿 脱落酸 混合苏打盐碱胁迫 营养器官 矿质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中3个Dof转录因子的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Dof转录因子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探明Dof转录因子参与大豆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对大豆中3个Dof转录因子(GmDof2.1、GmDof3.1和GmDof4.6)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3个Dof基因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它们所编码的蛋白序列长度为212~305个氨基酸残基,均具有1个保守的Dof结构域。3个Dof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且含有不同数量的磷酸化位点。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GmDof2.1启动子序列中含有3种与逆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元件(ARE、DRE1和MBS),GmDof3.1启动子序列中含有6种与逆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元件(ABRE、ARE、CGTCA-motif、TGACG-motif、W-box和WUN-motif),GmDof4.6启动子序列中含有7种与逆境和激素响应相关的元件(ABRE、ARE、CGTCA-motif、GARE-motif、MBS、TGACG-motif和WUN-motif)。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3个Dof基因均可不同程度的响应高盐、干旱、低温和高温胁迫。GmDof2.1和GmDof3.1在大豆根中的表达量最高,GmDof4.6在大豆茎中的表达量最高。由此推测3个Dof转录因子可能在大豆应对非生物胁迫过程中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关键词: 大豆 Dof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浓度可杀得叁千对西瓜幼苗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

中国林副特产 2019

摘要:为了研究铜制剂对西瓜幼苗光合系统指标的影响,为西瓜病害的防控提供有效药剂及适宜的施用浓度,以西瓜幼苗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可杀得叁千叶面喷施对西瓜幼苗叶片光合系统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铜浓度的提高,西瓜幼苗叶片内光合系统指标以可杀得叁千浓度4.7 mmol/L和9.4 mmol/L为分界线先上升后下降。

关键词: 西瓜 幼苗 可杀得叁千 光合系统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江平原草甸土水田土壤酶活性的演变特征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明确三江平原水田土壤酶活性的演变特征。[方法]以三江平原水田土壤类型(亚类)草甸土为调查对象,采用室内分析方法,揭示土壤酶活性随水田垦殖年限的变化趋势。[结果]旱田土壤开垦为水田后,随垦殖年限的增加,草甸土水田土壤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耕层草甸土脲酶活性随垦殖年限的增加均显著降低,草甸土犁底层脲酶活性在垦殖为水田后降低;随垦殖年限增加,草甸土垦殖为水田后磷酸酶活性在各层均表现降低趋势;草甸土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垦殖为水田后犁底层和心土层表现降低趋势,而耕层有增加趋势;草甸土垦殖为水田后转化酶活性在耕层和犁底层降低,在心土层上升。[结论]草甸土在垦殖为水田后土壤酶活性演变速率不同。

关键词: 水田 垦殖年限 土壤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内生菌活性代谢物研究进展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9

摘要:植物内生菌是指其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阶段存在于植物的各种器官、组织以及细胞间隙内,同时宿主植物一般不表现出外在感染症状的一类微生物,包括内生真菌、内生细菌和内生放线菌。据报道,植物内生菌活性代谢物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多种活性。本文对近年来植物内生菌在活性代谢物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进行简要概述,为科研人员对植物内生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活性代谢物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欧李冻干粉物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以‘农大4号’欧李真空冻干果实为材料,比较常规研磨与破壁粉碎后制成的果粉在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方面的变化,为欧李果粉的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冻干果实进行常规研磨粉碎与破壁粉碎,破壁粉经标准筛分为3个等级(100~200目破壁粉、200~300目破壁粉、300目破壁粉)。进一步对研磨粉与破壁全粉以及3个等级的破壁粉进行了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与常规研磨果粉相比,破壁全粉容重降低和持水力、膨胀力和溶解性增大,有效成分溶出度显著提高,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此外,破壁粉持水力、容重随粒径减小而降低,亮度值、水溶性指数、膨胀力随果粉粒径减小而增加;总酚、总黄酮及花色苷含量随粒径减小而降低,可溶性糖及可滴定酸含量随粒径减小而升高;破壁粉抗氧化活性随粒径减小而降低。[结论]破壁全粉物理性质优于研磨粉,有效成分及抗氧化能力均高于研磨粉;但是随着破壁粉粒径减小,物理性质有效改善,抗氧化活性成分显著降低,抗氧化活性也随之下降,但与常规研磨粉之间没有差异。

关键词: 欧李 冻干粉 物理特性 营养成分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CLUE-S模型的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与展望

农业展望 2019

摘要:哈尔滨地区作为黑龙江省的核心区域,模拟其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可以在宏观尺度上把握各种土地类型的变化过程,有利于把握驱动因素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可以对农业发展、城市扩张等进行合理规划,对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数理统计技术和GIS技术支持下,以Landsat TM5数据为数据源,利用CLUE-S模型以2005年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数据为基年,模拟了2010年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格局.与2010年哈尔滨地区实际土地利用数据相对比,模拟准确率为82.13%, Kappa系数为76.17%,说明此模型对哈尔滨地区2010年土地利用的模拟比较成功.在此基础上,利用CLUE-S模型对哈尔滨地区2025年土地利用变化格局进行模拟.与最初基年数据相比,面积减少最多的地类为耕地和草地;面积增加最多的地类为建设用地.耕地面积减少最多地区为林地边缘和建设用地周围;山区河谷地带草地减少较多,多退为林地或被耕地侵占;水域面积减少多为被耕地侵占,主要表现为坝外地种植农作物.湿地减少多为被耕地侵占;林地增加多为退耕还林较多;建设用地增加多为侵占耕地.最后,基于模拟结果,对哈尔滨地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哈尔滨地区 土地类型 土地利用变化 CLUE-S模型 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析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方向与优化

福建质量管理 2019

摘要:中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创新制度变迁模式,提高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效率.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改变了原有和新的会计制度,反映了利益的再分配.制度变迁模式是利益分配机制的具体体现.新制度经济学将制度变迁分为诱导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在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中采用强制性制度变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政府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改革 方向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优化财务内部控制对策探讨

管理观察 2019

摘要:随着基层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视.2019年1月新政府会计制度全面施行以来,基层农业科研单位的财务工作内容激增,出现了各类的管理问题,如何构建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成为摆在农业科研单位面前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从实际出发,指出了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优化财务内部控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农业科研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合理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财务 内部控制 管理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 及抗氧化性的比较

经济林研究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给蓝靛果种质资源收集、优良品种的选育、综合开发及利用提供参考,以蓝靛果栽培品种'蓝鸟''蓓蕾'及野生蓝靛果为材料,比较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生物活性成分的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利用生理生化实验方法,测定各品种成熟果实提取液中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分析DPPH、FRAP、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蓝鸟'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多,其体积分数为2.49%;按照类黄酮、总酚及花色苷的含量由高到低排序,3个品种依次为'蓓蕾'、野生、'蓝鸟'.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显示,3个蓝靛果品种果实的抗氧化能力差异较大,'蓓蕾'果实抗氧化活性最高,其次是野生蓝靛果,'蓝鸟'果实的抗氧化活性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蓝靛果果实的抗氧化能力与类黄酮、总酚、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其中,类黄酮含量与·OH清除能力相关系数最大,即蓝靛果果实类黄酮清除·OH的能力最强.综上可知,'蓓蕾'果实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比其他2个蓝靛果品种强,适宜进行加工及内含物提取利用,是制备抗氧化剂的优良材料.

关键词: 蓝靛果 生物活性成分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