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固定化pXJ128酰化酶工程菌酶学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脱乙酰鸟氨酸酶是酶法生产L -蛋氨酸的关键酶。为了获得高效表达的脱乙酰鸟氨酸酶工程菌株 ,在工程菌技术改造及其固定化研究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表达产物脱乙酰鸟氨酸酶酶活可达 2 0 0 0 0 μ/g以上。对此工程菌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 ,确定最佳酶作用条件及酶活影响因素。采用固定化细胞技术 ,使酶的利用率大幅度提高 ,固定化细胞酶活的半衰期达 2 0d以上 ,可连续拆分使用生产 2 4d ,L -Met产率可达 75 %以上
关键词: L-蛋氨酸 脱乙酰鸟氨酸酶基因 蔗糖酶基因 固定化


库尔勒香梨黄化病机理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2000年在库尔勒市香梨黄化病较重的兰杆乡、英下乡和阿瓦提乡进行定点定株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造成库尔勒香梨黄化病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壤和水的pH值偏高,致使土壤中重碳酸根含量偏高,与土壤和叶片中的铁离子结合成盐而沉淀,不能被植株吸收利用,出现正常叶片和黄化叶片中铁离子含量相差甚微的状况;二是由于施肥不合理造成土壤和叶片中硝态氮含量偏高,致使土壤和叶片中的铁离子被固定而使叶片失绿;三是土壤和叶片中的锰、镁离子偏低,镁离子是叶绿素形成的核心,致使随叶片的黄化程度不同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四是在同一个果园中,黄化树与非黄化树只有个体间的差异,树势强的相对树势弱的植株来说黄化病发生的要轻、要迟,3个香梨园中黄化病的发生与树龄无明显关系。


新疆南部高密度棉田二代棉铃虫种群自然消亡因子及其危害损失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新疆南部主要棉区高密度棉田二代棉铃虫消亡因子主要可以归纳为天敌捕食、寄生、生理死亡、自然损失及人为活动等5个因子。1龄、5~6龄幼虫以及卵是新疆南部主要棉区二代棉铃虫田间自然消亡的主要阶段。各龄期幼虫田间自然存活率分别为53.3%、14.93%、10.60%、8.16%、6.69%、4.62%和2.58%。新疆南部棉产区二代棉铃虫总消亡率为97.95%,种群趋势指数(Ι)为8.8778。单头二代棉铃虫幼虫蛀食蕾数为0.921~14.35,平均4.92个,其数量与棉花蕾、花、铃数量减少率和产量损失呈正相关,综合棉铃虫危害和当前高密度棉花种植的生产成本,其防治指标为102粒卵/百株。


哈密市日光温室哈密瓜无公害无土栽培技术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介绍了日光温室哈密瓜无公害无土栽培的栽培基质及栽培床形式,供排液系统,品种选择,育苗,定植,以及营养生长期、结果期、成熟期等环节的管理技术。同时提出温室大棚栽培甜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


96%金都尔乳油防除加工番茄田杂草试验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田间试验结果表明,96%金都尔乳油在1296~1728ga.i./hm2(90~120ml/667m2)剂量下对加工番茄田禾本科杂草稗草、画眉草、狗尾草有较好的防除效果,对阔叶杂草反枝苋、灰绿藜有一定的防效,对野西瓜苗、苘麻基本无效。在试验剂量下对加工番茄安全。


论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资源研究开发意义及建议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二十世纪 9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十几年来 ,极端环境微生物因其具有特殊的基因类型、生理机能和代谢产物 ,潜藏极大的科学和应用价值而成为世界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对它们的研究开发必将带来某些生物技术工艺的革新 ,改变生物工程的面貌。(一 )新疆地域辽阔 ,地理位置、地貌、气候独特 ,不乏有极端恶劣或次极端恶劣的特殊环境 ,蕴藏丰富多样的极端环境微生物、次极端环境微生物 ,称为特殊环境微生物 ,主要为耐高温微生物、耐低温微生物、耐干旱微生物、耐高盐碱微生物等等 ,在国内外都有相当的典型性 ,是新疆的一种独特资源和财富。(二 )研究开发新疆的这些特殊环境微生物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科学价值。国内外研究开发特殊环境微生物的主攻方向是寻找新的物种和特殊基因类型 ,丰富生物基因库 ,分析它们的基因组 (图谱 ) ,探讨生命起源和生物基因的独特形式 ,为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提供更多的材料来源 ;分析特殊基因结构与功能 ,为开发价值更高、效率更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推动生命科学进步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加强新疆这些特殊资源的研究、开发、利用 ,对实施资源有效转换具有重要的现实而长远意义。(三 )新疆的微生物科技工作者凭着在新疆这块独特地理和气候环境里多年工作积累的认识 ,较早地涉足?


非传统小麦套种玉米耕作技术在西部地区的应用
《玉米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非 传 统 小麦 套 种 玉 米耕 作 技 术 于 1999年 引 入 西 北 ,经 过 几 年 试 验 、示 范 ,取 得 了 显 著 效 果 :①充 分 利用西 北优 越 的自 然资 源,开发 出 新型 种植 模 式。在北 疆天 山 一带 小麦 一 年一 熟区 , 利用 本技 术 增加≥10℃积 温 500℃·d,实现 一年 两 熟,增 收 一季 玉米 ,套 种 玉米 产量 6468kg/hm ,增益 3580元 /hm ;南 疆 小麦 、夏 玉米 一 年两 熟 区 改 2 2为小 麦套 种 玉米 ,增 产 2250kg/hm ,增 益 3269.3元 /hm 。②解 决了 棉 花早 春烂 种 、死 苗问 题。利 用控 制 种子 延迟 发 2 2芽技 术,将高 分子 材 料包 膜棉 花 种子 ,早 播晚 出,既保 住 了墒 情,又解 决了 烂 种和 早霜 死 苗问 题。


二十一世纪新疆植物保护的形势与对策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通过对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国际市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新疆农作物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趋势等因素的分析,面向二十一世纪,新疆植物保护应调整思路,采取应对措施,从加强检疫、监测和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研究等多个层面入手,逐步建立以可持续防治技术为核心的新疆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御体系,为二十一世纪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这既是未来新疆植保工作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在二十一世纪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有害生物 检疫检验 生态调控 监测和预警技术 防御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