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高频率再生植株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napus)912品系带柄子叶为外植体,不同浓度6-BA与NAA激素组合的分化培养基诱导芽苗的分化,开展提高甘蓝型油菜带柄子叶再生频率的因素研究。发现甘蓝型油菜912品系带柄子叶在不同激素及浓度的6-BA与NAA组合中的再生频率、分化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无菌苗苗龄、诱导分化前2,4-D的预培养以及添加AgNO3等因素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912品系带柄子叶在诱导分化前经过1.0mg/L2,4-D的MS培养基中预培养3d,在最适培养基MS0+6-BA4.0mg/L+NAA0.02mg/L+3.5mg/LAgNO3中,可较大程度地提高植株再生频率,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分别为70%和269.5%,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912品系的高频率再生植株体系。


三种提取XJT-9503菌染色体方法的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提取染色体是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的基础实验之一 ,染色体提取的成功与否对构建基因组DNA文库、鸟枪法克隆未知基因及其他后续工作都有重要意义。在实验中分别采用传统方法、CTAB法、试剂盒法等三种方法提取XJT - 95 0 3芽孢杆菌染色体 ,发现三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可根据实验室条件及实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 ,同时总结了一些工作经验 ,供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学者参考


新疆小麦品种配粉后对馒头、饺子、拉面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利用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新春9号与中筋力小麦品种新冬17号、新春12号和伊农18号配粉,测定其粉质参数、拉伸参数和馒头、拉面、饺子的蒸煮加工品质。结果表明,4个品种的品质有较大差别,其它三个品种,随着新春9号搭配比例的上升,加工品质在不断变优;但各品种与新春9号配粉的适宜比例有所不同,用30%或40%的新春9号与新冬17号配粉,可生产出较好的馒头粉;用50%或60%的新春9号与新冬17号配粉,可生产出较好的拉面粉。用40%、50%新春9号与新春12号配粉可生产出理想的拉面粉;用60%、70%的新春9号与新春12号配粉可生产出较好的饺子粉;这对合理利用现有小麦品种,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传统食品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 S112是经诱变获得的抗丝氨酸结构类似物和分解能力缺陷的突变株,丝氨酸产率是1 6g/l。摇瓶试验初糖50g/l,发酵37h时补糖40g/l,可有效提高产酸率50%左右。分批培养补氮试验表明补充氮源同时补糖与只补糖相比,产酸率差异不明显,说明丝氨酸产生菌产丝氨酸过程对氮源的需求不高。经发酵培养基氮源的筛选,认为10%鱼粉水解液是最优的。在7升发酵罐试验,没有补糖的情况下46h开始产丝氨酸,46、54、58、62、66和72h产酸率大致相同,为1 8g/l。


可持续农业的多重贡献及其货币化评估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农业的多种功能的协调发展,然而目前可持续农业的多功能性还没有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承认。因此对可持续农业的多重贡献价值进行了初步的货币化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与保护性耕作
《新疆农业科学 》 2004 CSCD
摘要:面对沙漠化土地"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现状,探索新的沙漠化治理方法和手段是必要的。通过对干旱区土地沙漠化原因的分析,回顾了我国半个多世纪艰辛而伟大的防沙治沙历程,认为在沙漠化土地治理中存在着对沙漠和沙漠化概念的差别,在研究和实践领域没有达到广泛共识、沙漠化治理方针和措施有片面性等局限。对保护性耕作的起源和特点分析后,认为保护性耕作在干旱区沙漠化土地治理中能起到三个积极的作用:(1)减少土壤扰动、增加地表覆盖率,直接减少土壤风蚀、防治土壤沙化和沙尘暴。(2)培肥土壤,防治土壤退化和潜在的土地沙漠化。(3)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益,使农民减少对天然植被的破坏。进一步提出建设干旱区保护性农业防治土地沙漠化的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