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光敏色素A1与A2在各种光处理下的转录表达特性
《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敏色素是一类红光/远红光受体,它们在植物体内有非活性形式的红光吸收型(Pr)和活性形式远红光吸收型(Pfr)2种状态,通常其活性形式负责调控植物的种子萌发、株高、开花时间和避荫性等生长发育过程。在禾本科中,光敏色素只有PHYA、PHYB和PHYC三个基因亚家族,古四倍体化造成的玉米光敏色素基因有6个成员,即PHYA1、PHYA2、PHYB1、PHYB2、PHYC1和PHYC2。光敏色素A参与抑制下胚轴的伸长、促进张开子叶和花青素的积累、阻断持续远红光条件下的变绿。为了评价Zm PHYA1和Zm PHYA2对光的响应能力及其功能差异,本研究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分析玉米自交系B73和Mo17中Zm PHYA1和Zm PHYA2对不同光照处理响应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玉米光敏色素A主要在叶片和花丝中表达,并且Zm PHYA1转录丰度是Zm PHYA2的2~8倍;玉米自交系B73和Mo17中胚轴在黑暗、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较红光和白光下更长。Zm PHYA1和Zm PHYA2的转录水平在持续远红光和蓝光条件下均较高;并且均较迅速响应黑暗到远红光和蓝光光质转换,但是前者的丰度显著高于后者,Zm PHYA1在远红光下更重要,而Zm PHYA2在蓝光下更重要。Zm PHYA1和Zm PHYA2同样响应于黑暗到红光和白光的转换,并且Zm PHYA1和Zm PHYA2表达模式基本一致。Zm PHYA1和Zm PHYA2的表达均能响应长日照和短日照处理,但是Zm PHYA1转录丰度高于Zm PHYA2的2~5倍。以上结果表明,Zm PHYA1和Zm PHYA2的转录能有效地响应各种光处理,可能Zm PHYA1在作物改良上比Zm PHYA2更有效。本研究为进一步了解Zm PHYA1和Zm PHYA2基因功能以及评价二者的光反应能力提供了理论基础。
12种山西野生黄芩根茎叶显微结构观察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应用石蜡切片法观察了12种山西野生黄芩根、茎、叶的显微结构,测量了茎皮层厚度、木质部、韧皮部、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和主脉直径等指标,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所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西不同产地野生黄芩根的木栓层细胞近长方形,排列较整齐、致密;皮层和韧皮部分界不明显,韧皮部所占比例约为横切面的1/2,韧皮射线不明显;木质部发达,木射线明显;石细胞分布不均匀。茎有四棱形和近圆形2种形态;茎皮层厚度、韧皮部厚度、木质部厚度均存在差异,其中以产自中阳的黄芩茎皮层最厚,朔州市朔城区大莲花村黄芩茎韧皮部厚度最大,运城垣曲的黄芩茎木质部厚度最大。叶片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差异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创新型农业建设研究——以旅游农业为例
《山西农经 》 2016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基础性作用,并且我国的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漫长的农业经济时代,这经历近几千年的发展滞后,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瓶颈和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根基,也势必影响我国的粮食安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助力农业产量的提高,作为外部因素可以大大提高农业的发展和农村文明的建设。尤其是国内精神文化消费的不断发展,农业作为将人类文明和自然有机结合的产物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发展旅游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益,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推动第一产业的发展,也是国民经济从投资增长型向消费增长型转变的过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柿子面包制作工艺研究
《农产品加工 》 2016
摘要:以富强粉、柿子为主要原料,以酵母、蜂蜜、牛奶、鸡蛋、橄榄油等为辅助原料,经过发酵、烘焙制成具有独特柿子香味,同时含有大量植物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等功效的柿子面包。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确定面包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面包制作最佳配方为柿子酱100 g,富强粉1 500 g,酵母35 g,蜂蜜100 g,牛奶600 g,鸡蛋200 g,橄榄油65 g,试验用烘烤温度200℃与烘烤时间15 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综合评价
《农学学报 》 2016
摘要:谷子杂交种较常规种产量有一定幅度增加,但替代品质优良的常规种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还存在问题,品质及早衰是需要攻克的难题。以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9份品质优良谷子杂交种的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寻求解决早衰现象的主要因素。与产量密切相关的农艺性状依次为生育期>小区苗数>穗长>出谷率>功能叶叶宽>功能叶叶长>支穗密度>单穗粒重>单穗重>株高>穗码数>分蘖数。与产量相关的生育期和功能叶叶长、叶宽应作为解决早衰问题的主要因素考虑;适宜的生育期,增加穗长,提高功能叶保持能力,对防止杂交种早衰获得高产有利,该研究为谷子杂交种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aCl胁迫下转Bt棉花和非转Bt棉花的生理反应差异
《山西农业科学 》 2016
摘要:为研究NaCl胁迫下转Bt基因棉花和非转Bt基因棉花的生理反应差异,采用盆栽条件下不同浓度NaCl溶液浇灌处理,测定叶片细胞含水量(RWC)、丙二醛(MDA)含量、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和Bt毒素蛋白含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转Bt基因棉花和非转Bt基因棉花叶片细胞含水量比无胁迫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游离脯氨酸含量大幅增加,这些生理变化在转Bt基因棉花和非转Bt基因棉花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说明转入Bt基因对棉花的生长发育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在0.4%NaCl胁迫下,转Bt基因棉花Bt毒素蛋白含量出现了显著下降,说明在NaCl胁迫下转Bt基因棉花的抗虫性下降。
关键词: NaCl胁迫 转Bt基因棉花 非转Bt基因棉花 生理反应 毒素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0.005%溴敌隆毒饵对万柏林生态园害鼠防治效果初探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6
摘要:利用夹捕法对万柏林生态区害鼠种类及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区鼠害发生严重,夹捕率可达28.43%,主要害鼠种类有社鼠、褐家鼠等。经田间试验,质量分数0.005%的溴敌隆毒饵对万柏林生态园害鼠种群有很好的杀灭效果,校正灭效为76.92%,可以用于大范围内灭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植物源农药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农药市场信息 》 2016
摘要:上世纪以来,在近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植物源农药的开发逐渐从经验阶段上升到科学实验阶段,如除虫菊、烟草、鱼藤发展为商品化加工制剂并广泛使用。特别是对印楝的研究带动了植物源农药的发展。由于这类农药具有高效、低毒、低残留、纯天然的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到目前为止,研究的植物种类达数千种,开发成功的产品也很多,并已在生产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