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5-氨基乙酰丙酸的生物合成和生理活性及其在农业中的潜在应用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从一种可能作为新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角度 ,阐述了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 5 氨基乙酰丙酸 (ALA)的生物合成C5途径与影响因子 ,提出ALA生物合成最重要的是依赖于谷氨酰 tRNA还原酶 (GluTR)编码基因的表达 ,其次依赖于谷氨酸 1 半醛转氨酶 (GSA AM )编码基因的表达。在农业生产中 ,它在低浓度时能促进作物增产 ,提高抗逆性 ,在高浓度时作为无毒、无污染的农田除草剂 ,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5氨基乙酰丙酸(ALA) 生物合成与调控 增产 除草剂 抗逆性


低聚寡糖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畜牧与兽医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 2种不同寡聚糖和抗生素比较其对仔猪的生长性能、腹泻率及料重比的影响。选用 9窝 72头平均日龄为 41d的长白×皮特兰×枫泾三元杂交断奶仔猪进行试验。试验分 3组 ,每组 2个重复。对照组 (Ⅰ )为抗生素组 ,试验组Ⅱ为甘露寡糖组 ,试验组Ⅲ为低聚果糖组。 2 8d的饲养试验表明 :Ⅱ、Ⅲ组在试验 1~ 4周全程体增重分别为 (6 2 5± 1 81 )kg和 (6 0 3± 2 59)kg ,日增重分别为 (2 2 3 0 7±64 54)g和 (2 1 5 33± 1 0 0 91 )g,均显著高于Ⅰ组体增重 (5 36± 2 0 6)kg和日增重 (1 91 37± 73 55)g(P <0 0 5) ;Ⅰ组的腹泻率为 (4 90±4 48) % ,低于Ⅱ组 (5 64± 4 40 ) %和Ⅲ组 (6 37± 5 33) % ,Ⅲ组腹泻较严重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1~ 4周试验全程Ⅱ组和Ⅲ组的料重比分别为 (2 0 0± 0 2 5)和 (2 0 9± 0 0 8) ,均显著低于Ⅰ组 (2 41± 0 1 3) (P <0 0 5)。结果表明 :Ⅱ、Ⅲ组低聚寡糖的使用效果明显优于Ⅰ组抗生素。寡聚糖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抗生素 ,且不同低聚寡糖的饲喂效果存在差异。


姬松茸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GC-MS分析
《中药材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顶空GC MS技术对姬松茸新鲜子实体和固体发酵的菌丝体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分析。在子实体中检测出 7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其中以苯甲醛和苯甲醇为主 ,相对含量分别达到 4 3 2 0 %和 2 8 98% ;在菌丝体中检测出 16种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其中苯甲醛相对含量最高 ,达 38 5 0 %。苯甲醛和苯甲醇是姬松茸中的主要风味物质。


应用生物反应器和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生产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应用生物反应器系统和微载体培养Vero细胞生产PEDV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和比较批培养及换液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代谢和病毒增殖的相互关系,发现PEDV随着细胞的生长而不断在胞内增殖和积累,72h后Vero细胞需经过一个短暂的停止生长阶段,再继续呈指数生长。反应器换液培养的单位培养基细胞产量比批培养提高了28%,比方瓶培养提高了138%,疫苗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当接种密度为1 23×105cells/ml时,换液培养至96h时获得了1 74×106cells/ml的高细胞密度,细胞扩增了14 3倍,且单位细胞的病毒产量并不低于静态培养。
关键词: Vero细胞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 微载体 生物反应器


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设施栽培姬松茸初探
《中国食用菌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双孢蘑菇工厂化栽培设施 ,通过对环境条件的精确控制 ,进行了姬松茸栽培试验研究 ,结果认为 :姬松茸在利用草炭土作为覆土时易产生菌被 ,产量较常规栽培高 ,试验中的 2号和 3号菌株的表现较好 ,产量较高。


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特点及防治
《农业工程学报 》 200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种中心试验场四连栋大棚中进行了四处理四重复定位试验,取得了不同层次的土样,对土样八大离子、全盐量、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加深,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钙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增加显著相关,其中,钙离子浓度增加1.59~4.36倍,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2~3.44倍.分析研究了土壤次生盐渍化产生的原因和相关离子的关系,阴离子以硝酸根、硫酸根和氯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钙离子、镁离子和钾离子为主.通过对试验各处理前期和后期土样全盐含量进行比较得出,地下埋设隔层,特别是地下埋设煤炉渣层有利于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减轻,与对照相比,全盐量降低了12.99%~44.86%;而结合打水洗盐的方法可以明显降低土壤次生盐渍化的程度,降幅最高可达43.53%.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埋设隔层与洗盐相结合应用是减轻连栋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程度的有效防治方法.


大豆DNA导入引起大麦籽粒蛋白含量及氨基酸含量变异的遗传稳定性分析
《种子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和两种不同压力基因枪法将大豆总DNA导入大麦,提高了大麦后代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四代大麦籽粒蛋白质含量追踪分析及第四代籽粒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大麦籽粒的高蛋白含量及质量变异性状能够稳定遗传。本试验还分析比较了两种DNA导入法,采用基因枪法比花粉管通道法在保持后代高蛋白遗传稳定性方面效果更好。在两种不同压力基因枪处理中,1300psi压力处理比1500psi压力处理更适合大豆总DNA的导入。在本试验中我们还获得了两个高蛋白性状较稳定的穗行,它们的蛋白质平均含量分别比对照提高20.67%和7.991%。
关键词: 大麦 大豆 外源DNA导入 蛋白质含量 氨基酸含量 遗传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