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共转化获得具有蜡质基因反义片段的转基因水稻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构建剔除潮霉素抗性基因的反义蜡质基因重组质粒p1 3W8的基础上 ,用分别携带p1 3W8质粒和有潮霉素抗性基因的pCAMBIA1 3 0 0质粒的根癌农杆菌 ,在不同处理条件下对粳稻 3个品种进行共转化。试验结果显示 ,共感染混合液中pCAMBIA1 3 0 0菌液比例高 ,抗性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也较高 ;抗性愈伤组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潮霉素抗性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 98% ,反义蜡质基因的阳性检测率为68%。在 1 0 5株转基因植株中 ,反义蜡质基因阳性株为 3 0株 ,占转基因植株的 2 8.6%。乙酰丁香酮处理组的平均转化频率略高于未处理组 ;在乙酰丁香酮的各种处理中 ,直接浸泡愈伤组织的转化频率稍高于其它处理方式。


七个巴西蘑菇菌株品比试验
《中国食用菌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七个巴西蘑菇菌株生物学性状比较,筛选出A4为最优菌株。其特点为:菌丝生长速度较快、生物学效率较高、菇体较大且韧性好,适宜在生产上推广。


信号肽序列对毕赤酵母表达外源蛋白质的影响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 200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乙醇氧化酶启动子被分离、克隆 ,并建立了转化方法后 ,毕赤酵母已被发展成为一种高效的外源蛋白表达宿主。为了进一步提高外源蛋白质的分泌表达 ,对信号肽序列进行了研究。首先按毕赤酵母的偏爱密码合成了酿酒酵母的α因子信号肽序列MF4I,随后在MF4I信号肽序列的N端分别引入 1~ 10个毕赤酵母Aox1蛋白质的N端氨基酸 ,构成 10种不同的分泌信号肽序列 ,10种不同的分泌信号肽序列被用于植酸酶基因的毕赤酵母分泌表达。以上新的信号肽序列都可使植酸酶的分泌表达量增加 ,而以N端增加A、I、P三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序列引起的提高最大 ;和野生型的酿酒酵母α因子信号肽序列相比 ,使植酸酶分泌表达量增加 5倍 ,摇瓶中植酸酶的分泌表达量为 90mg/L。此外在MF4I信号肽的引导序列和内切蛋白酶间增加了EEAEAEAEP和K共 10个氨基酸 ,进一步提高信号肽的分泌效率 ,使表达又提高约 35 % ,使得摇瓶中酸性植酸酶的表达量达到 12 0mg/L ,是pPCI9K表达量的 8倍。


天然物质对切割蔬菜中常见微生物的抑制作用研究
《食品科技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正离子水和姜黄、虎杖、艾叶、丁香提取物对切割蔬菜中常见微生物(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啤酒酵母)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正离子水对大肠杆菌、荧光假单胞菌、啤酒酵母无抑制作用,抑制率均为0;姜黄、虎杖、艾叶、丁香提取物对3种微生物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适宜温度培养7d后,姜黄、虎杖、艾叶、丁香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姜黄(51.7%),艾叶(37.2%),虎杖(36.5%),丁香(30.4%);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丁香(100%),姜黄(55.8%),艾叶(55.8%),虎杖(46.7%);对啤酒酵母的抑制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丁香(100%),姜黄(35.3%),艾叶(35.3%),虎杖(33%)。


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3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设计、合成FMDV非结构蛋白 3B基因的PCR引物 ,并在引物 5’端和 3’端分别加入含BamHI和HindⅢ限制性酶切位点序列。以FMDV基因组RNA为模板 ,利用RT_PCR技术扩增 3B基因 ,得到的基因片段经BamHI/HindⅢ双酶切后与转座载体pFASTBACHTa连接 ,转化宿主菌DH10BAC ,在含庆大霉素、卡那霉素、X_gal、IPTG的LB平板上 37℃培养 2 4h ,提取白色菌落 ,从中提取重组穿梭载体Bacmid 3B ,与脂质体共同转染昆虫细胞sf9,得到重组杆状病毒 ,病毒经传代扩增后感染High 5细胞 ,表达目的蛋白———FMDV非结构蛋白 3B。SDS_PAGE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acmid_3B重组表达载体 ,并在昆虫细胞中表达了NSP_3B蛋白 ,该表达产物可与FMDV感染的猪、牛血清产生免疫反应。
信号转导抑制剂对囊素刺激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杂交瘤细胞为模型 ,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的信号转导抑制剂和囊素 ,用间接ELISA法测定抗体分泌水平 ,用定量RT PCR法检测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 ,加入Gα 蛋白选择性抑制剂NF 0 2 3、蛋白激酶C抑制剂GF10 92 0 3X、磷脂酰肌醇 3激酶抑制剂heparin、Ca2 + /calmodulin依赖蛋白激酶Ⅱ抑制剂KN 6 2、磷脂酶C抑制剂U 7312 2和蛋白激酶G抑制剂后 ,囊素对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速度的影响明显 (P <0 0 1)。而加入蛋白激酶A抑制剂 4 Cyano 3 M thylisoquinoline、酪氨酸蛋白激酶抑制剂 genistein和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抑制剂PD 980 5 9后 ,囊素对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速度的影响不明显 (P >0 0 5 ) ,这 3种抑制剂对杂交瘤细胞抗体分泌速度的抑制率分别为 74 5 5 % ,91 13%和80 6 9%。加入 4 Cyano 3 M thylisoquinoline、genistein和PD 980 5 9后 ,囊素处理组与对照组γ1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说明这 3种抑制剂阻断了囊素刺激的杂交瘤细胞抗体mRNA的表达。以上结果表明 ,蛋白激酶A、酪氨酸蛋白激酶和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参与了囊素在杂交瘤细胞中的信号转导。


一种作用于花青素和甜菊醇的甜菊糖基转移酶的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英文)
《实验生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对一种新的甜菊糖基转移酶进行了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获得的基因cDNA全长1419bp,编码473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约53.2K Da。与常见的糖基转移酶基因比较,相似性达44%以上,且具有糖基转移酶的保守序列。体外异源表达获得的融合蛋白,具有在花青素类和甜菊醇等糖基受体上转糖基的酶活性。在对一系列不同底物的酶活性进行比较后,推测这种糖基转移酶在体内参与了甜菊糖苷的合成。结果表明,具有广泛的底物活性的类黄酮类糖基转移酶,在甜菊体内不仅对类黄酮转糖基,而且在生成水溶性甜菊糖苷的过程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