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空间搭载与地面γ辐照诱变效应的比较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组”,诱发高、矮秆的突变频率在两组间各有高低,但高、矮秆的诱变效率则是“促进组”高于“抑制组”。空间搭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均明显低于地面γ辐照处理,但多数性状的诱变效率则高于γ辐照。【结论】空间环境诱发水稻当代出现幼苗生长促进和抑制两种效应,M2代抑制组的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均明显高于促进组。
浙江省草业发展战略思考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基于与草业相关的草畜蛋白生态产业、环境绿化业、旅游农业和生态保护业的独特功能以及在浙江省的发展状况,深入阐述了浙江草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提出浙江省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措施。


常绿阔叶杂交杜鹃组培体系的建立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常绿阔叶杂交杜鹃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园林利用价值,因而建立组培快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8个材料的组培快繁研究结果表明,茎段外植体均能诱导萌发,平均诱导率达到75.2%,平均增殖系数达到5~6倍;以WPM为继代培养基的组培苗枝条粗壮、叶色深绿,优于Anderson、Read培养基;继代培养过程中的ZT浓度以0.5~1.0 mg/L,pH值以4.8~5.2较为适宜;通过瓶外扦插生根方法获得了大量组培苗,其平均生根率达到76%左右,从而建立了常绿阔叶杂交杜鹃组培快繁体系。


茭白孕茭前后植株叶片和叶鞘器官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的变化
《科技通报 》 2006 CSCD
摘要:试验比较了“河姆渡”双季茭在孕茭前和膨大期植株叶片和叶鞘中营养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1)膨大期茭白叶鞘和叶片内的总糖含量分别比孕茭前显著增加99.07%和123.79%(P<0.05);(2)膨大期,叶鞘内总糖的含量显著大于叶片中总糖的含量,增加达18.1%(P<0.05);(3)孕茭前和膨大期相比.茭白叶片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无显著差异;但叶鞘内游离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却差异显著(P<0.05),氨基酸总量提高了127.8%;(4)膨大期与孕茭前相比,叶鞘中有6种氨基酸的含量增幅最大,依次是:谷氨酸(Glu;610.0%)>甘氨酸(Gly;303.6%)>丙氨酸(Ala;228.7%)>赖氨酸(Lys;207.2%)>丝氨酸(Ser;203.7%)>天门冬氨酸(Asp;172.0%);其中,丝氨酸含量最高,孕茭前和膨大期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4.81%和46.42%;(5)膨大期与孕茭前相比,叶片和叶鞘中脯氨酸(Pro)、精氨酸(Arg)和亮氨酸(Leu)含量均有明显降低。


家蚕雌性附腺分泌蛋白的双向电泳分离及质谱鉴定
《蚕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24 cm的双向电泳可以分离出家蚕雌性附腺分泌的70多种蛋白或多肽,其中有30多个蛋白或多肽的表达量较大。从这些蛋白斑点在凝胶中的分布位置上看,大多数分布在等电点pI 4~7的范围内,主要蛋白的分子量较大。对其中表达量相对较高的33个蛋白点进行胶内酶解后质谱分析,并根据检索到的蛋白质的功能进行分类,最多的是核糖体蛋白家族,占蛋白质总量的30.4%,另外还有2个热休克蛋白。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如RNA结合蛋白、转录延长因子等功能性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共同组成了具有特殊物理性质的分泌物。


黑莓试管苗叶片植株的再生
《果树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黑莓带芽茎段试管苗叶片为外植体,诱导形成不定芽并进一步形成再生植株。在MS+TDZ2.0mg/L的培养基中叶片不定芽最高分化频率达93.7%(6.52不定芽/外植体),在不定芽伸长培养基BA0.5mg/L上,分化完全的不定芽能够长大伸长,当其高度达到4cm时,切下转接于IBA为0.3mg/L培养基上诱导生根,生根率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