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茭白黑粉菌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通过对种子液生长曲线、培养液、初始pH值、发酵温度、摇床速度、接种量以及发酵时间的优化,摸索出一套较完整的茭白黑粉菌摇瓶液体发酵的方法。试验表明,达到稳定生长期摇瓶液体发酵的最佳条件:综合PDA培养液;初始pH值为6;发酵温度28℃;摇床速度130 r/min;接种量5%;发酵时间6 d。


南方欧亚种葡萄引种评价和栽培技术研究
《果树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了35个欧亚种葡萄品种,认为适合南方栽培的欧亚种葡萄基因型有9个,以其中2个表现优良的主栽品种为试材,研究了南方欧亚种葡萄优质稳产栽培的几个主要技术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矢富罗莎、红地球分别选择SO4、巨峰作砧木,生长结果最优,平均粒重较自根苗分别增加21.6%、1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提高14.8%、2.8%;2个品种采用单十字飞鸟型架式较双十字V型架产量分别提高20.7%、15.0%;2个品种采用5-4-3-2-1摘心法较常规方法结果枝率分别提高51.9%、28.6%;使用细胞酶制剂叶面肥粒重增加1.2 ̄1.6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对降低果实酸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明显改善红色品种果实外观。


九种无公害农药对铜绿金龟子和韭菜迟眼蕈蚊的毒力测定
《浙江农业学报 》 2006 CSCD
摘要:试验主要测定了9种无公害杀虫剂单剂对铜绿金龟子幼虫(蛴螬)、韭菜迟眼蕈蚊幼虫(韭蛆)的毒力大小。结果表明,对蛴螬的毒力顺序(药后24 h):4.5%高效氯氰菊酯EC>48%乐斯本EC>40%辛硫磷EC>40%灭线磷EC>90%敌百虫晶体>5%锐劲特SC>2.5%菜喜SC。对韭蛆的毒力顺序(药后24 h):4.5%高效氯氰菊酯EC>40%灭线磷EC>40%辛硫磷EC>48%乐斯本EC>2.5%菜喜SC>20%天除>0.5%绿宇。其中对蛴螬和韭蛆毒性最强的高效氯氰菊酯,其次是辛硫磷和乐斯本。菜喜等生物农药的速效性差,见效慢,但在处理后72 h毒性显著增加。


氮肥对水稻叶冠层捕食性天敌种群及其自然控制能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公正地评价氮肥对整个稻田生态系统的影响,在国际水稻研究所试验场分别设立0、100和200kg/hm2三个氮肥水平,测定了水稻主要特性参数和叶冠层捕食性天敌的种群动态,同时以果蝇蛹作为替代猎物的方法在田间模拟评价了叶冠层捕食性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结果表明,虽然施用200kg/hm2氮肥稻田的稻株高度、叶面积和稻草干重显著比施用100kg/hm2氮肥稻田的高,但每丛分蘖数和稻谷产量则没有明显差异。在水稻叶冠层中,肖蛸、圆蛛、黑肩绿盲蝽、稻红瓢虫和捕食性蟌等为稻飞虱主要捕食性天敌。肖蛸在水稻孕穗期的数量最高,圆蛛的种群随水稻的生长而下降,但黑肩绿盲蝽、稻红瓢虫和捕食性蟌的数量却均随水稻的生长而增加。施用氮肥后稻田中肖蛸和稻红瓢虫的种群数量显著减少。在水稻孕穗期,叶冠层上蜘蛛网的数量和蜘蛛网总面积均随氮肥施用量的提高而显著减少。在水稻孕穗期和乳熟期,不施用氮肥稻田中的捕食性天敌对替代猎物果蝇蛹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其它两个施用氮肥的稻田中的捕食能力。而在乳熟期施用100kg/hm2氮肥稻田的捕食能力又显著比施用200kg/hm2氮肥稻田的高。结果说明过量施用氮肥可削弱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


褐飞虱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共生菌18SrDNA部分序列比较
《昆虫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纯化了褐飞虱3种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类酵母共生菌(yeast-likesymbionts,YLS),并对其18SrDNA基因序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褐飞虱3种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类酵母共生菌18SrDNA均扩增出600bp左右的片断。依据获得的18SrDNA特异性序列,结合已知真菌的18SrDNA部分序列,构建了不同宿主的YLS分子系统树。结果显示,褐飞虱3种不同致害性种群体内的YLS同属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的核菌纲(Pyrenomycetes),并与此纲中的Hypomyceschrysospermus亲缘关系相对最近。
关键词: 褐飞虱 类酵母共生菌 子囊菌亚门 核菌纲 致害性 18SrDNA 分子系统树


水稻穗瘟防卫反应相关基因的分离和鉴定(英文)
《遗传学报 》 2006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遗传背景相近、对叶瘟抗性相同但对穗瘟抗性不同的两个水稻株系为材料,利用抑制消减杂交(SSH) 技术构建穗瘟抗/感消减cDNA文库,经差异筛选及序列分析,共获得90个独立的差异表达cDNA克隆,根据与它们同源的基因功能推测,这些克隆可能参与了对病原菌的防卫反应、信号传导和转录等一些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利用RT-PCR分析了26个所筛选到的cDNA克隆在抗/感植株接种后的表达,1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得到验证。对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抗感株系接种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谱也进行了RT-PCR的分析。文章首次报道了有关水稻对穗瘟抗性在mRNA水平进行研究,为深入研究水稻对穗瘟抗性的遗传机理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