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214条记录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获得适应RK13细胞的兔出血症病毒

科学通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前期构建的兔出血症病毒(rabbithemorrhagicdiseasevirus,RHDV)全长cDNA分子的基础上,利用SP6RNA聚合酶系统,在体外转录合成了病毒RNA.用转染试剂将病毒RNA导入RK13细胞,12h后可见明显致细胞病变(CPE),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在RK13细胞中检测到了病毒抗原的产生.将收获的细胞培养物再次接种RK13细胞,仍然能产生明显病变.大量收取细胞培养物,经差速离心法纯化病毒后,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RHD病毒粒子.结果表明,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获得了可适应于RK13培养的RHDV,为将来研究RHDV的分子致病机理和新型疫苗等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关键词: 兔出血症病毒 反向遗传学 全长cDNA RK13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蛋白质组研究现状与趋势

蚕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蛋白质组研究是在蛋白质水平定量、动态、整体研究生物体,由此可获得疾病过程、细胞生理生化过程以及调控网络的相关信息。家蚕是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生物,随着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迅速发展和家蚕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完成,家蚕蛋白质组研究方面也逐步展开,已在家蚕丝腺、雌性附腺、胚胎、血液及中肠蛋白质组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技术发现家蚕重要经济性状相关的功能蛋白,并探明其作用机制及调控模式,则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家蚕 蛋白质组 功能蛋白 调控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im2因子超级家族的分布及分子指纹技术在水稻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06 CSCD

摘要:通过GenBank中230Mb水稻序列的对比分析,新鉴定的水稻Rim2因子家族编码亚组和假基因亚组不均匀地分布于12条染色体上,以着丝点区域分布频率为最高。由基因内缺失和插入使得Rim2因子序列多变,结合其众多的拷贝数尝试将其开发为一新的分子指纹。以水稻(Oryzasativassp.indica)品种R963及其育种亲缘材料为测试样本,尽管材料间可能存在极其相近的遗传背景,利用Rim2因子设计的5个引物,还是检测出材料间DNA水平的差异。采用同样引物,对2份杂交籼稻(O.sativassp.indica)和1份杂交粳稻(O.sativassp.japonica)组合及相应亲本的PCR检测,获得所有材料的特异指纹。Rim2因子可作为水稻品种鉴别的分子指纹,也可应用于杂交稻纯度的快速鉴定。

关键词: Oryzasativa Rim2超级基因家族 基因分布 指纹 纯度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试验研究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拒食、毒杀以及生长发育抑制作用。雷公藤非生物碱对2龄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拒食中浓度(AFC50)分别为34.89mg/L和42.33mg/L;毒杀中浓度(LC50)为49.86mg/L;100mg/L的雷公藤非生物碱对小菜蛾幼虫的生长发育抑制率达90%以上;但雷公藤非生物碱的杀卵作用不显著,以400mg/L雷公藤非生物碱处理小菜蛾卵后,其孵化率和孵化后幼虫存活率仍分别达53.48%和46%。

关键词: 雷公藤 非生物碱 小菜蛾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间环境和地面γ辐照对水稻诱变的差异

作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空间搭载和地面60Coγ辐照两种条件下的诱变敏感性和诱变效应。结果表明,诱变的敏感性均以粳稻强于籼稻,推广种强于农家种,籼稻中以中籼和晚籼>早籼,而不同粳稻气候生态型间的差异较小。对γ辐照不敏感的品种大多数对空间诱变也不敏感,而对γ辐照敏感的品种中仅有1/4对空间诱变敏感。空间搭载对54.2%的品种的处理当代秧苗生长具有加速作用,有的同时提高结实率。M2代研究表明,两种诱变处理均能诱发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其突变频率差异较大。空间搭载处理的M2代矮秆、高秆和早熟的突变频率与M1代总生理损伤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空间环境与地面γ辐照的诱变机制可能不完全相同。本研究结果对开展水稻空间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水稻 空间诱变 γ辐射 诱变敏感性 诱变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乌紫杨梅果实发育和主要品质成分积累特性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以乌紫杨梅和东魁杨梅品种为试材,测定了杨梅果实发育进程中干鲜重、糖、可滴定酸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化动态。结果表明,乌紫杨梅果实干鲜重的快速增长、糖和花色苷含量的快速积累和酸含量的快速下降均发生在果实转色至成熟这段时期,即果实成熟前2周左右。乌紫杨梅果实以积累蔗糖为主。乌紫杨梅果实的糖含量、花色苷含量均高于东魁杨梅,而酸含量低于东魁杨梅。采前2周至果实成熟是杨梅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

关键词: 杨梅 果实发育 可滴定酸 花色苷 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α-半乳糖苷酶产酶菌种的定向筛选及诱变选育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从土壤样品分离、实验室保藏菌种及引进菌种共200多个菌株中,经纸层析定向筛选,获得20株具有显著产α-半乳糖苷酶活性特性的菌株。进一步以R15#菌株为出发菌株,经60Co诱变处理,及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得到产α-半乳糖苷酶性能稳定、活力较高的变异菌株3个,其产酶活力达231 U/g以上,平均比出发菌株提高190.9%。其中RM48#菌株经连续传代7代,产酶性能未出现较大的变异,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该菌株经鉴定为黑曲霉变种(Aspergillus nigerv.Tiegh)。

关键词: α-半乳糖苷酶 定向筛选 黑曲霉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PETALA3/DEFICIENS和PISTILLATA/GLOBOSA基因与植物花发育

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6 CSCD

摘要:APETALA3(AP3)/DEFICIENS(DEF)和PISTILLATA(PI)/GLOBOSA(GLO)为植物花器官发育B类基因,控制双子叶植物花瓣和雄蕊的发育,它们属于MADS-box基因家族,编码转录因子,这些基因的突变能导致花瓣转变为萼片,雄蕊转变为心皮。近年来已经在多种植物中克隆到了AP3/DEF和PI/GLO基因,AP3/DEF和PI/GLO基因在拟南芥中只在花器官中表达,而在玉米等植物维管束、叶片等组织中也有表达。现对有关AP3/DEF和PI/GLO基因表达及其在植物系统发育学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APETALA3/DEFICIENS PISTILLATA/GLOBOSA 基因表达 花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银杏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菌活性初步研究

植物保护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浙江长兴采集的银杏茎中分离到一株内生真菌,编号为1028。本文对其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菌、黄瓜枯萎病菌、菜豆炭疽病菌、葡萄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黄瓜立枯病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不同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为:66.7%、48.3%、64.6%、36.5%、57.1%、23.0%。抑菌活性成分在80℃以下趋于稳定,pH为7~8时抑菌效果最强。

关键词: 内生真菌 银杏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稻浙106与近缘系的主要遗传鉴别方法研究

种子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遗传背景较为接近的不同近缘系水稻品种的鉴别是水稻育种和种业部门常常遇到的问题,本文为了明确早籼稻浙106和近缘系浙205、浙206、浙207共4个品种(系)的主要遗传差异,利用形态标记鉴别技术和SSR分子标记鉴别技术对4个品种(系)的主要农艺性状、种子形态及基因组DNA进行性状考查。结果表明:4个材料具有各自所特有的外观形态标记,但只运用形态标记很难来鉴别浙106与近缘系,从选用的32对引物中筛选出13对在品种(系)间表现明显的多态性特征的引物,SSR分子标记结合形态标记用于浙106和近缘系间的品种鉴别较为合适。

关键词: 水稻 浙106 近缘系 形态标记 SSR分子标记 鉴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