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5348条记录
南通产浙贝母种茎在浙南地区高产机理初探

中国中药杂志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花蕙兰无菌播种技术试验

浙江林业科技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大花蕙兰进行无菌播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其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6-BA0,1 mg·L-1+ NAA0.2 nag·L-1+10%椰乳+Ac 1g·L-1;椰乳可明显提高种子发芽率并促进原球茎生长,激素浓度的高低对原球茎和小苗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果龄6-9个月的蒴果播种萌发率较为理想,萌发后原球茎移植到1/2MS+6-BA1 mg·L-1+10%椰乳+Ac 0.5g ·L-1培养基中月增殖率可达3.89倍,原球茎在MS培养基中更易分化成苗,且小苗生长势更佳。6-BA、NAA有利于原球茎增殖倍数的提高,继代周期以4-6周为宜。

关键词: 大花慧兰 无菌播种 原球茎 增殖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五龄第1天与第4天后部丝腺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比较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家蚕后部丝腺是合成分泌占蚕丝总量75%~80%丝素蛋白的器官,通过后部丝腺蛋白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家蚕分泌丝素蛋白及蚕茧优质、高产的机理。【方法】采用蛋白质双向电泳和图像分析技术,研究了家蚕不同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变化。【结果】发现各个品种五龄第1天和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存在差异,但蛋白质水平的差异,远远小于从EST分析得出的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不同家蚕品种,从五龄第1天到第4天,后部丝腺细胞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规律各不相同。【结论】暗示了家蚕丝素分泌的过程可能受到多种蛋白的调控,不同的品种,在调控位点及调控蛋白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而导致了不同品种家蚕后部丝腺细胞在分泌丝素能力上的差异。

关键词: 家蚕 丝腺 蛋白质 双向电泳 图谱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黄酮的提取纯化及对油脂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有机溶剂、稀盐和酶法)提取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比较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率、提取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及纯度,从而探讨最佳的提取方法,用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为层析柱填充料,对桑叶黄酮的提取物进行了纯化。以猪油为底物,采用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了所得黄酮类化合物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溶剂是60%丙酮,采用有机溶剂(60%丙酮)和稀盐(3%硫酸铵)的二步提取法在提取效果、成本、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有机溶剂的一步提取,而纤维素酶乙醇提取法效果最佳。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桑叶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纯化效果明显。桑叶黄酮对猪油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且有剂量效应关系,尤其是经过纯化工艺后的黄酮类化合物,其抗氧化效果显著,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

关键词: 桑叶 黄酮 提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Ⅰ型禽副粘病毒YH_(99)V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_(99)V株。以YH_(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出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85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34bp,编码577个氨基酸。将YH_(99)V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1%~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5%。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Ⅰ型禽副粘病毒 HN基因 序列测定与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变化

植物保护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比较了浙江省4个橘园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差异,仅发现LC50相差1.1~1.4倍。同一地区的全爪螨田间种群在1998-2004年间对该杀螨剂的敏感性也基本保持不变。结果表明:浙江橘区的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仍未产生明显的抗性,仅部分用药较多、用药历史较长地区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连续4年停用炔螨特后的橘园,其柑橘全爪螨对炔螨特的敏感性得到明显恢复。

关键词: 炔螨特 抗药性 柑橘全爪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基因组3′端非编码区的分子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3′RACE方法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JX/CHA/97株基因组3′端全序列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并利用ONAstar和DNAman软件分析了RHDV JX/CHA/97株与各参比毒株3′NCR的序列同源性,用RNA structure软件对3′NCR的二级结构进行了预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所扩增的目的基因片段长1500 bp,包括部分VP60基因序列、ORF2基因、3′端非编码区(3′Non Coding Region,3′NCR)和poly(A)尾巴,其中 3′NCR位于ORF2终止密码子TAG之后,长59 bp,poly(A)至少含有27个A;3′NCR序列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93.5%-100%);3′NCR二级结构可以形成2个潜在的茎-环结构(SL1和SL2),其中SL2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其形状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长度关系不大,但是SL1的结构和形成位置与poly(A)尾巴的存在与否密切相关,提示poly(A)尾巴与3′NCR高级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基因组复制有一定关系。

关键词: 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 3′端非编码区 poly(A) 二级结构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干处理与贮藏温度对一串红种子生活力与生理变化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超干处理和贮藏温度对一串红种子生活力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为探寻一串红种子适宜的贮藏方法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超干处理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种子,将种子含水量由8.9%分别降至4.5%、3.4%、3.0%、2.7%和2.2%,在室温及5℃条件下贮藏13个月后,测定不同含水量超干种子经复水处理后的生活力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1)超干处理后一串红种子在室温条件下经过13个月的贮藏后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明显高于未超干处理的对照种子,发芽高峰时间比未超干种子早1~2 d,种子萌发整齐度优于对照,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电导率低于对照,脱氢酶活性高于对照;(2)在5℃条件下贮藏13个月的超干处理与室温条件下相同处理相比,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无明显差异;(3)在5℃条件下贮藏13个月后,与相同温度条件下未超干处理一串红种子相比,不同含水量的超干种子生活力与生理指标差异较大,在含水量为3.4%及4.5%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明显提高,电导率明显下降,脱氢酶活性明显提高,而在含水量为3.0%、2.7%和2.2%时,发芽率、发芽势及发芽指数下降,电导率提高,脱氢酶活性下降。【结论】适度含水量的超干处理可以使一串红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种子贮藏方法。

关键词: 一串红 种子生活力 超干 贮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条件下冬季温州蜜柑果实品质的变化

浙江农业学报 2006 CSCD

摘要:通过2年对大棚越冬栽培宫川早熟温州蜜柑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维生素C、果实比重、可食率、浮皮率等的测定结果分析,提出果实进入完熟期的指标为:可溶性固形物达到高糖度指标12%,酸度降至0.8%左右;果实进入衰老期的指标为:糖组成中还原糖比率由下降转向提高,浮皮率接近或超过15%,酸度降至0.65%左右,维生素C出现不稳定的上升或下降,多雨冬季可溶性固形物明显下降。在大棚栽培条件下,11月中下旬至1月底的60 d左右为果实品质最佳的完熟期,2月初开始进入果实衰老期。

关键词: 早熟温州蜜柑 冬季 设施栽培 果实品质 完熟 衰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临界CO2萃取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研究

化学工程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豆油脱臭馏出物预处理产物为原料,在温度40-60 ℃、压力9-17 MPA范围内等温、等压和等密度3种条件下分别测定了预处理产物中天然维生素E和脂肪酸甲酯在超临界CO2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它们之间的相对分离因子.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单柱萃取、萃取+精馏和双柱萃取3种超临界CO2逆流浓缩天然维生素E的工艺方案.结果表明,双柱萃取优于其他2种方案.

关键词: 超临界CO2 溶解度 相对分离因子 工艺方案 大豆油脱臭馏出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