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区块链技术渔业船联网的构建
《船舶工程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群众渔业蓬勃发展,渔业装备种类众多、总量庞大,由于历史的原因管理较为粗放。随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渔业尤其是海洋渔业不仅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保障海洋生物资源、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手段。现代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管理部门可以更有效地管理渔业装备。随着远洋渔业设施联网手段得到了极大丰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解决了更高效地管理数据资源、分布式存储数据等难题。文章探讨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渔业船联网构建方法,并提出了渔业船联网未来的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尼罗罗非鱼GHR、IGF-Ⅰ基因启动子区及编码区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H-IGF信号通路对鱼类的生长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寻生长激素受体(growth hormone receptor,GHR)和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分子标记与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优势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本研究利用Sanger测序技术从吉富品系(JF)和埃及品系(AJ)两种尼罗罗非鱼GHR1、GHR2和IGF-I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共筛选出32个SNPs位点.以是否引起序列功能改变为条件进行SNPs的二次筛选,在JF群体中共保留9个SNPs位点,分布于GHR1基因(7个)和GHR2基因(2个)中;在AJ群体中共保留5个SNPs位点,分布于GHR1基因(4个)和GHR2基因(1个)中.通过一般线性模型(general linear model,GLM)及最小二乘分析(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对两种罗非鱼的子代群体进行SNPs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JF群体GHR1和GHR2基因中共发现6个与优势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P<0.05),而AJ群体中并未发现与优势生长性状显著相关的SNPs位点及基因型.以上结果可作为罗非鱼分子辅育过程中的候选分子标记,并为生长相关因子在鱼类中的后续功能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空心菜对水中3种除草剂的去除作用
《生态毒理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空心菜对水溶液中典型除草剂的去除作用,采用静态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空心菜水培溶液中丙草胺、丁草胺和恶草酮3种除草剂去除的动力学过程、空心菜生长状况及空心菜对除草剂的富集情况.结果表明,在50~1000μg·L-1浓度下,空心菜在丙草胺和丁草胺水溶液中生长状况良好,但在较高浓度(≥250μg·L-1)恶草酮水溶液中无法生长;在抑菌处理下,空心菜培养水溶液中丁草胺、丙草胺和恶草酮3种除草剂的平均去除率比无植物组分别提高了65.19%、70.49%和10.50%;丙草胺和丁草胺的去除过程基本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方程,且去除反应速率常数受除草剂浓度影响较为明显.植物组织中丙草胺和丁草胺在根中的残留浓度显著高于茎叶中.研究表明,空心菜能够促进水溶液中丙草胺和丁草胺的去除,植物代谢、吸收与根系吸附占主导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对高温和氨氮胁迫的生理响应
《南方农业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及二者复合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鳃组织的毒性效应,为开展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质健康的凡纳滨对虾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正常海水)组、高温(33℃)胁迫组、氨氮(15 mg/L)胁迫组、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氨氮浓度15 mg/L,水温33℃)组.胁迫72 h后,从每个平行中随机挑取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观察其病理变化,并采用试剂盒测定鳃组织生理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或二者复合胁迫后均致使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发生病理性结构变化,表现为角皮层变薄或消失,上皮细胞逐渐分解,入鳃和出鳃血管变形或裂解,鳃丝连接松散,腔内出现液泡等.凡纳滨对虾鳃组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均在氨氮胁迫后显著降低(P<0.05,下同),但经高温胁迫和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后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在高温或氨氮胁迫后均显著升高;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在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及二者复合胁迫后均显著升高;谷氨酰胺酶(GLS)活性经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经高温胁迫和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后则显著降低;己糖激酶(HK)活性在高温胁迫后显著降低,经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仅在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酸性磷酸酶(ACP)活性经氨氮胁迫后显著升高,而在高温胁迫和高温与氨氮复合胁迫后均显著降低.[结论]经高温和氨氮单因素胁迫或二者复合胁迫后,凡纳滨对虾鳃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性变化,其氧化应激、氨氮代谢和能量代谢相关生理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氨氮胁迫造成对虾鳃组织生理紊乱,且高温胁迫加重氨氮毒性,而降低对虾鳃组织生理功能.因此,对虾健康养殖特别是工厂化高密度养殖过程中因避免高温环境下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效应.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鳃组织 高温 氨氮胁迫 复合胁迫 生理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银鱼生物学与渔业生态学研究进展
《水产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银鱼是东亚特有的小型经济鱼类,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由我国科技工作者开展.本文对大银鱼分类、生长、繁殖、孵化与胚胎发育、移植与产量波动以及对其他鱼类的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更正后的大银鱼拉丁学名存在尚未被广泛使用的问题.多年的移植增殖使大银鱼产生了大量新的遗传变异,形态上也有所改变,丰富了大银鱼的种质资源.不同纬度地区大银鱼快速生长的月份不同,虽然北方生长季节短,但大银鱼个体却不小于南方.大银鱼能否稳定地转变为食鱼性决定了其生长速率和最终个体大小,其种群内出现个体大小分化的饵料资源条件尚不清楚.种群内是否出现个体大小分化决定了大银鱼的性选择模式,而相关的研究尚未开展.大银鱼为一次性产卵鱼类,其自然受精率高于人工受精率,因此,在增养殖中若能保留合适的繁殖群体量则无需人工投放受精卵.大银鱼的胚胎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已经比较清楚,足以指导受精卵的生产.大银鱼是耐盐碱鱼类,可用于发展盐碱水域渔业.饵料生物资源的过度消耗被认为是大银鱼产量跌入低谷的原因,但相关的定量生态学研究有待开展,以指导大银鱼的可持续稳产.本研究还针对大银鱼种群爆发对土著鱼类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内海洋渔船手提式灭火器配备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
《中国船检 》 2020
摘要:渔船内部结构复杂、通道狭窄,火灾的危险性远比陆地大,且船舶在海上作业时,火灾发生后通常只能依靠自救来扑灭火灾,因此消防设备是船舶安全航行和作业的基本保证.据统计,在渔船事故中,有3%~4%是由火灾造成的.手提灭火器因其体较小、重量轻、可迅速手持移动、局部灭火有效性高而广泛应用于渔船.因此,手提灭火器的依法依规配置,直接关系到渔船在发生火情的危急时刻是否即时可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Piwi-interacting RNAs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经济动物学报 》 2020
摘要:Piwi-interacting RNAs(pi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5~31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在大多数动物中piRNA与miRNA、siRNA是小RNA干扰机制的主要参与者,它在动物的生殖系统中表达丰富并与Piwi蛋白形成RNA-蛋白复合物的小RNA分子,二者共同参与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许多生理过程,在早期胚胎发育时进行广泛表达,并在早期细胞分裂中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简要综述了piRNA的生物学特性、生物合成以及piRNA在鱼类中发挥的生理作用,包括生殖、发育、生长等,并对有关piRNA的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在鱼类领域中的作用提供基础资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科研事业单位办公室机要秘书工作的思考
《办公室业务 》 2020
摘要:机要秘书作为办公室的一员,日常工作中能接触到较多的密级文件和涉密设备,所以,做好保密工作,机要秘书是关键,承担着特殊职责.本文从科研事业单位机要秘书视角出发,分析保密管理工作中机要秘书人员应具备的条件和提高保密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