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微电极法测定饮用水中锰离子含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微电极检测饮用水中锰离子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传统集成电路加工工艺完成传感器。在Randle模型基础上,对检测锰离子的微叉指电极工作电路进行等效电路分析,以进行微叉指电极的结构优化。结果优化后叉指电极传感器阻抗降低,低浓度锰离子溶液的区分度提高,检出限低至1 nmol/L,总平均回收率96.6%,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5.1%。结论这种叉指电极传感器的检测方法成本低、灵敏度高,不仅可以应用在锰离子的检测当中,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食品的电化学快速检测。

关键词: 饮用水 电化学 锰离子 叉指电极 阻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近20年南海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种群特征变化

海洋与湖沼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1998—2018年于我国南海珊瑚礁海域以手钓及流刺网采集的四带笛鲷(Lutjanus kasmira)的生物学数据,对其群体结构、初次性成熟体长、摄食强度及肥满度等种群特征的年际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四带笛鲷的体长范围逐渐缩小,平均体长及最大体长均呈减小趋势; 2013—2018年四带笛鲷体长结构与1998—1999年差异极显著; 1998—1999年全部群体的优势体长组为165—180mm,2013—2017年各年份优势体长组趋向分散, 2017年5月优势体长组包括105—115mm和125—150mm,2018年5月优势体长组为140—165mm,优势体长组呈缩小趋势;(2)异速生长因子b存在年际变化和季节波动,但基本在2.5—3.5范围内;体长范围及其集中程度的差异是导致b波动的主要因素;(3) 1998年4月、1999年5月、2016年4月、2017年5月和2018年9月雌雄比分别为0.62、0.77、1.69、1.08和2.65,雌鱼所占比例逐渐升高,1998—1999年雄鱼多于雌鱼,2016—2018年雌鱼多于雄鱼,性成熟比例和初次性成熟体长总体呈降低趋势;(4)低摄食等级个体占比不断升高,而高摄食等级个体占比则明显下降,平均摄食等级逐渐降低,如雌性及全部群体的平均摄食等级1999年5月分别为2.40和2.47, 2018年5月分别下降至1.45和1.50;胃含物含有未消化的鸡骨和鸡肉残余,这表明礁区人类活动已经直接影响到其物质流通环节;(5)肥满度持续减小,雌性、雄性和全部群体2016-2018年的肥满度极显著低于1998—1999年,如1998年的4月和1999年的5月全部群体的肥满度分别是110%和105%,而2017年和2018年的5月只有97%;肥满度雌雄及季节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与平均摄食等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四带笛鲷种群特征演变表明,其生境恶化,种群健康和食物供给受到威胁。为促进珊瑚礁鱼类种群恢复,笔者建议及时采取措施保护其资源,改善栖息地质量。

关键词: 四带笛鲷 珊瑚礁鱼类 生物学特征 肥满度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电商视角下中国水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趋势

农业展望 2020

摘要:水产品流通一直以来是中国政府和渔业经营者直面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将水产品流通分为基于水产市场的传统物流以及基于生鲜电商的新兴物流等两类,着重分析了基于生鲜电商的新兴物流模式的主要特征,探讨了水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的解决方案,指出了现阶段中国水产品流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完善中国水产品市场物流模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水产品 水产品物流 流通模式 生鲜电商 冷链物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大小潮变化与机制分析

热带海洋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ROMS三维模型,模拟了珠江口洪季最大浑浊带的轴、侧向分布和大、小潮变化。模拟结果表明,珠江口伶仃洋最大浑浊带的轴向位置在22.3°—22.45°N之间,并随着潮流变化而周期性上下游迁移。控制最大浑浊带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余流作用下的底层泥沙辐聚,决定最大浑浊带位置的主要因素是水平对流输沙,泥沙来源主要是上游浅滩沉积物的再悬浮。小潮期间堆积在浅滩的细颗粒沉积物在大潮期间被悬浮,搬运到下游的滞流点位置,在中滩南部和西滩外缘落淤。"潮泵"作用在大潮期间将泥沙向下游输运,在小潮期间向上游输运;垂向剪切作用则有利于悬浮泥沙的陆向输运;二者共同作用产生泥沙辐聚,形成最大浑浊带。大、小潮期间余流结构差异不大,主要由密度差和潮汐混合不对称共同导致,其中前者贡献更大。

关键词: 珠江口 最大浑浊带 大小潮变化 泥沙输运 侧向环流 机制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船舶检验对船舶安全的影响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摘要:船舶检验是船舶水上安全航行的第一道关卡,是一项基础性的安全工作,能够对船舶的技术状况进行有效检查,确保船舶后续航行的安全性。相关行业必须意识到船舶检验的重要性,明确具体的工作分类,切实采取措施提高船舶检验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船舶的安全航行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船舶检验 船舶安全 检验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缅鲥鱼的合作研究

科学养鱼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缅甸鲥又称孟加拉鲥、印度鲥,学名(Tenualosa ilisha),属鲱形总目、鲱形目、鲱科的鲥属.其同绝迹20多年的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外形相近、肉质相媲美,且同属于鲥属,是仅存的鲥属洄游性鱼类,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缅甸除6-9月的禁渔期外,常年捕捞鲥鱼作为渔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我国和孟加拉国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氨氮急性胁迫对大菱鲆幼鱼的毒性效应

渔业科学进展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96h半静态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氨氮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和血浆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水温为(19.0±0.5)℃、pH为7.85、盐度为29.5和溶解氧为(7.8±0.2)mg/L的环境条件下,平均体重为(163.90±15.31)g的大菱鲆幼鱼,总氨(TAN)和非离子氨(NH_3-N)96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39.73和0.64mg/L。氨氮浓度、暴露时间及二者交互作用对血浆肾上腺素(EPI)、皮质醇(Cortiso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碱性磷酸酶(AKP)和血糖(GLU)含量/活性都存在显著影响;血浆EPI、SOD、GSH、AKP和GLU随氨氮浓度升高响应时间提前,EPI、皮质醇、AKP和GLU随暴露时间延长总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致死高浓度胁迫(TAN浓度70.96和84.11 mg/L)下,血浆SOD和GSH在胁迫期(12 h)内快速升高,GLU快速升高(4 h)后急剧降低(12 h),暗示氨氮急性致死的原因与氧化应激损伤、生理代谢紊乱和呼吸功能受损有关。本结果可为大菱鲆大规格幼鱼的养殖管理和行为数值模拟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大菱鲆 氨氮急性胁迫 血浆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南海外海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CPUE标准化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利用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更好地评估南海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资源的丰度情况,掌握鸢乌贼的资源分布与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采用R语言中广义线性模型(GLM)和广义加性模型(GAM),结合时空因子及海洋环境因子对2013—2017年南海鸢乌贼的CPUE进行标准化研究,并评价各因子对CPUE的影响.结果表明:GLM模型分析显示,有7个变量对CPUE有重要影响,依次为月份、海表温度、海面高度、叶绿素a浓度、经度、年份和纬度;包含这7个因子的GAM模型的AIC值最小且模型最优,对CPUE偏差的解释率为36.68%,其中,高CPUE分别出现在3—5月份海表温度为26.0~30.5℃、海表面高度为0.60~0.75 m、叶绿素a浓度为0.06~0.13 mg/m3的海域内.研究表明,基于GLM模型和GAM模型对南海外海鸢乌贼灯光罩网渔业CPUE标准化研究,能够较好地反映鸢乌贼资源的丰度变化情况.

关键词: 南海鸢乌贼 CPUE标准化 大型灯光罩网 广义线性模型 广义加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海围栏牧场设施工程数值模拟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浅海养殖围栏设施的可靠性、安全性,以我国海洋工程的桩基设计及渔用网片水动力性能研究为基础,应用现代仿真技术与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对围栏设施阻力进行模拟计算与分析.研究表明,对单一网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受力分析是可行的,其误差范围为±3 N,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围栏设施的水动力性能进行研究,得出随着桩柱数的增加、流速的加快,围栏设施的总阻力也逐渐增大,同时在一定区间内其总阻力的变化小,适当增加桩柱数或选择合适桩柱数,对围栏设施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 养殖围栏设施 桩柱 网片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鲀中河鲀毒素检测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

摘要: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天然小分子生物碱,无特效解毒剂,中毒潜伏期短,在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受到极大关注。本文总结了河鲀毒素的毒性、相关法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并对河鲀毒素检测过程中样品前处理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详细综述了河鲀毒素常用的生物检测法、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法和免疫及电化学检测方法应用情况,尤其对免疫检测与电化学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分类分析。最后,本文分析了免疫分析过程中竞争型和非竞争型免疫的区别与优缺点,并对新型电化学免疫快速检测的方法开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检测TTX等小分子化合物的新型检测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河鲀毒素 水产品 食品有害物质检测 生物毒素 免疫电化学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