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研究进展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 2017
摘要:奶牛对热应激尤为敏感,夏天热应激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限制了行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地缓解奶牛热应激,提高生产性能是奶牛生产者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缓解奶牛热应激的营养调控研究进行综述,系统地介绍了8类具有应用效果的营养调控技术,为奶牛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茄新品种白玉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育出适合我国华南地区种植的果底钝、果横径大、光泽度好、产量高、抗病强的白茄新品种,为华南地区白茄生产发展提供优良品种。【方法】以抗青枯病优质自交系紫花矮白茄为母本,创新资源丰白为父本配制杂交一代组合,对其组合力进行测定,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结果】选育的白玉2号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极显著增产27.4%(P<0.01,下同),果长(28.8 cm)、果横径(5.4 cm)和单果重(296 g)分别比对照品种白玉白茄增加7.5%、31.7%和42.3%;果底钝,果面平滑、着色均匀,光泽度好,且感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区域性试验结果显示,春、秋季白玉2号总产量(41.56和38.28 t/ha)分别比对照品种象牙白茄增产9.6%和3.7%,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春季总产量比对照品种紫荣8号极显著增产22.5%;田间表现中抗青枯病。该品种于201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选育的白玉2号适应性广、中抗青枯病、产量高,果实外观品质和理化品质均较优,适合华南地区春季和秋季露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包装材料对龙眼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不同贮藏温度下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果实合适的包装袋,以品种‘石硖’(cv.Shixia)为材料,研究了常温(25±1)℃和低温(5±1)℃下,0.025 mm聚乙烯袋(PE)、0.020 mm双向拉伸聚丙烯袋(BOPP)、0.025 mm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0.025 mm中山气调袋(ZSMA)4种包装材料对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以"单层0.010 mm PE膜+托盘"(PF1)作为常温贮藏效果对照,0.025 mm PE包装作为低温贮藏效果对照。结果表明:常温下果皮褐变、果肉自溶、果实质量损失率高低顺序分别为PF1>EVA>PE>BOPP≈ZSMA、PF1>PE>BOPP>ZSMA≈EVA、EVA>PF1>PE>ZSMA≈BOPP;低温下分别为EVA>BOPP>ZSMA>PE、PE>ZSMA>EVA>BOPP、EVA>PE≈ZSMA≈BOPP。与常温相比,低温下同一种包装内CO_2体积分数(V/V)显著降低,O_2体积分数(V/V)明显上升。两种贮藏温度下,4种包装中的CO_2体积分数高低顺序均为BOPP>ZSMA>PE>EVA,O_2体积分数则相反;袋内湿度是影响果皮褐变的最主要因素,EVA的透湿性远高于BOPP、PE、ZSMA;BOPP和PE果实因常温与低温差异表现为部分相反结果,果实的CO_2伤害阈值因贮藏温度下降而降低;ZSMA则体现了良好的综合保鲜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叶类蔬菜中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
《农药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Qu ECh 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Qu ECh ERS-UPLC-MS/MS)对叶类蔬菜中极性较弱的氯吡脲、多效唑、烯效唑和丙环唑以及强极性的矮壮素共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残留的检测方法。样品经Qu ECh ERS法预处理,用含体积分数为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石墨化碳黑(GCB)和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扫描和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1~1 000μg/L范围内,氯吡脲、多效唑、烯效唑、丙环唑和矮壮素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3,检出限(LOD)为0.002~0.04μg/kg,定量限(LOQ)为0.01 mg/kg。在0.01、0.1和0.5 mg/kg添加水平下,5种植物生长调剂在菜心、芥蓝和普通白菜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1%~9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10%。该方法快捷、简便、定量准确,适用于叶类蔬菜中同时检测氯吡脲、多效唑、烯效唑、丙环唑和矮壮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
关键词: Qu ECh 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 蔬菜 植物生长调节剂 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来源识别研究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 2017
摘要:利用对比法和地统计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的方法研究广东省北部某水泥厂周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的主要来源。通过分析采样点位表层土壤(0~20cm)和深层土壤(20~40cm)中镉(Cd)、铅(Pb)、铬(Cr)、砷(As)、汞(Hg)的含量及空间变异特征,利用Kriging插值分析方法对未测点土壤含量进行最优估计,结果表明,农田土壤重金属Cd污染最为严重;耕作层土壤Cd、Pb、Hg全量都大于底层;对比法和地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以水泥厂和公路为中心呈辐射状分布,可确定为该区域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草叶片在二氯喹啉酸胁迫下的蛋白组学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二氯喹啉酸对烟草药害的机理,采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 TRAQ)技术分析了二氯喹啉酸处理7 d后烟草畸形叶片较正常叶片的蛋白组学变化。本研究共鉴定出65个差异蛋白,其中表达量上调的23个,下调的42个,它们具有结合、催化和转运等分子功能。分别参与光合作用、防御/抗胁迫、代谢等细胞过程,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蛋白组学数据一致。ABA合成通路中的ABA2及NCED基因能够响应二氯喹啉酸胁迫信号,分别在处理后48和24 h达到表达高峰,处理后72 h下调至较低水平。根据这种上调表达后又迅速下调的基因表达模式,推测烟草体内存在一种应激机制抵抗二氯喹啉酸胁迫。本研究首次在烟草中采用蛋白组学的方法分析二氯喹啉酸胁迫下基因的表达变化,并获得重要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不同化学农药抗性背景小菜蛾对BtCry1Ac蛋白敏感度的比较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在小菜蛾防治中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和生物农药Bt,探究了小菜蛾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与其对Bt杀虫蛋白Cry1Ac的敏感度之间的关系。采用浸叶法测定了2个抗性背景不同的小菜蛾种群对9种常用杀虫剂和Cry1Ac蛋白的敏感度,通过比较敏感度差异,初步探索了小菜蛾对化学农药的抗药性和其对Cry1Ac蛋白敏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自广东博罗县田间的小菜蛾种群(GDBL)对除Cry1Ac之外的9种常用杀虫剂,均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而北京室内小菜蛾种群(BJNK),虽然对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茚虫威、多杀菌素、溴虫腈具有抗性,对Cry1Ac在内的其他5种杀虫剂仍比较敏感。可见,对多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抗性的两个小菜蛾种群,对Cry1Ac蛋白仍处于敏感状态。由于小菜蛾对化学杀虫剂的抗性机制与其对Cry1Ac的抗性机制不同,小菜蛾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与其对Cry1Ac的抗药性之间不存在交互抗性。因此,在田间可以通过加强Bt杀虫剂的使用来提高对多种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的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小菜蛾 化学农药 生物农药 BtCry1Ac蛋白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