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规律
《农药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与残留变化趋势,评价粉唑醇在小麦上使用的安全性。[方法]样品用乙腈提取,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液相色谱测定。[结果]麦苗中粉唑醇的原始沉积量0.56~1.43 mg/kg,半衰期9.2~15.2 d;土壤中粉唑醇的原始沉积量0.34~1.22 mg/kg,半衰期9.9~13.6 d。间隔35 d后,粉唑醇在麦粉、麦秆和土壤中的残留均小于0.5 mg/kg。[结论]参照欧盟和日本规定粉唑醇在小麦上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5 mg/kg的标准,粉唑醇250 g/L悬浮剂,按推荐剂量和方法使用,安全间隔35 d后的小麦是安全的。


晚熟蟠桃新品种‘瑞蟠24号’
《园艺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瑞蟠24号’是从‘瑞蟠10号’自然实生后代中选出的晚熟蟠桃(Prunus persica var.platycarpa Bailey)新品种。花蔷薇形,有花粉。果实扁平形,平均单果质量226 g,最大406 g;果肉黄白色,硬溶质,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6%。粘核。丰产。果实发育期135 d。


火炬树和黄栌新害虫——双线棘丛螟生物学特性观察
《应用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记述了北京火炬树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双线棘丛螟Termioptycha bilineata各虫态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在北京,1年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底成虫开始羽化。幼虫为害期在6月底至7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除为害火炬树外,它还能为害黄栌。记录了2种捕食性天敌:侧条宽颚步甲Parena latecincta和细黄胡蜂Vespula flaviceps。最后提出了为害严重时的防治建议,即在6月初使用20%除虫脲悬浮剂5 000倍液均匀喷雾。


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玉米品种京单68为研究材料,通过设置种植密度(52 500、60 000、67 500、75 000、82 500株/hm2)和播期(5/15、6/13)两个处理因素,研究种植密度和播期对京单68冠层结构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京单68的群体叶面积指数(LAI)随生育进程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吐丝期。随种植密度增加,京单68的群体LAI和群体光合势呈增加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不同播期间,群体LAI表现为春播高于夏播,但LAI到达峰值的时间则表现为春播较夏播晚5 d。就产量而言,随密度增加,京单68的群体产量呈升高趋势,但增幅逐渐减小。不同播期间,春播条件下京单68的穗长、穗粗、穗粒数及产量均高于夏播,而秃尖长则呈相反趋势。密度和播期处理对京单68产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穗粒数和千粒重方面。


农田能量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簇首选择机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过程中,太阳能电池供电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很多优势,同时也存在着成本较高的问题。在农田无线传感器网络监测中加入部分太阳能节点进行监测,可以降低成本并延长网络寿命。研究了农田环境中太阳能供电节点与干电池供电节点同时存在时无线传感器网络成簇过程,在LEACH算法的基础上改进了一种簇首选择方法,每一轮通过2次选举,达到优先利用太阳能节点,提高太阳能节点使用效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通过此方法可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减缓节点死亡速度,延长网络寿命。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能量异构 太阳能供电 簇首选择 2次选举


利用ISSR和SSR标记分析芒荻类植物资源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和荧光SSR技术对22种芒荻类植物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ISSR和SSR引物各12对,其中ISSR引物共扩增出216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6.86%,Neis指数为0.301 8,平均Shannon指数为0.462 8;SSR引物共扩增出111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比率为67.68%,Neis指数为0.111 5,平均Shannon指数为0.193 3。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22份芒荻类植物资源中除五节芒外,相同地域内的芒、荻和南荻在遗传学上难以区分;芒荻类植物资源的遗传分化与其种源的地域分布有一定相关性。Mantel检验显示,2种分子标记在22份芒荻类植物资源间相关不显著(r=0.374,P>0.05)。


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对烟粉虱的协同控制效果研究
《环境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温室内,试验观察了单独释放和组合释放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丽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两种天敌对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控制作用。结果显示:与不释放天敌的空白对照相比,单独释放东亚小花蝽处理对烟粉虱卵、若虫均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在释放后第1周,东亚小花蝽处理及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组合处理与对照相比对烟粉虱卵和若虫的控制效果分别达到87.1%、89.3%和73.9%、78.3%,两周后的控制效果分别为72.7%、6.9%和64.8%、57.2%;而丽蚜小蜂的处理在释放天敌后第1周和第3周,对卵的控制效果分别为3.5%、80.3%,第3周对若虫的控制效果为75.7%。在相同数量天敌条件下,东亚小花蝽和丽蚜小蜂的组合处理较天敌单独处理对烟粉虱的控制效果好。


烟嘧磺隆分子印迹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的考察
《色谱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了烟嘧磺隆(NS)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NS-MIPMs)。以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三甲氧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氯仿为致孔剂在60℃下加热引发聚合。对分子印迹微球的聚合工艺进行了优化,当NS/MAA/TRIM/AIBN的物质的量比为1∶4∶4∶1、致孔剂体积为90 mL时,制备的NS-MIPMs的吸附能力最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模板分子和功能单体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预聚合阶段,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形式是一个模板分子与一个功能单体发生作用。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及动力学吸附研究考察了NS-MIPMs的吸附性能,并结合Scatchard模型分析得到聚合物的最大结合量为11 370.5μg/g。将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应用于固相萃取技术中,制备烟嘧磺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NS-MIPMs SPE)小柱,并对小柱进行淋洗条件的优化。同时建立了NS-MISPE-HPLC快速检测土壤中烟嘧磺隆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样品中的农药经乙腈和磷酸盐缓冲液提取,提取液经NS-MIPMs SPE小柱净化后进行HPLC分析。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0.01~1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8 6;添加水平为0.02~1 mg/kg时的回收率为82.2%~86.3%,相对标准偏差为1.9%~4.3%。该方法简单、高效、重现性好,可用于土壤中烟嘧磺隆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烟嘧磺隆 分子印迹聚合物 沉淀聚合 吸附 固相萃取


板栗总苞与坚果表型多样性及其相关关系研究
《经济林研究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板栗总苞、坚果等表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及不同表型性状间的相关关系,分别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法、方差分析法、Duncan多重比较法和相关分析法对部分板栗种质的总苞与坚果的10个表型指标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板栗总苞长度、宽度、高度及坚果高度、宽度、厚度6个性状的变异较小,变异系数均在5%~10%之间;总苞体积、总苞质量以及坚果质量、坚果体积4个性状的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多在10%~25%之间,表型多样性丰富,处于较高水平;不同种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表型差异;板栗总苞质量与总苞长度、宽度、高度及坚果高度、厚度、质量呈正相关,坚果质量与总苞质量及坚果长度、宽度、厚度呈正相关,与总苞长度、宽度、高度无显著相关关系;总苞发育与其内部坚果发育在质量上互呈正相关。


能源草沼气发酵应用潜力及应用前景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 201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能源草沼气发酵应用前景,利用自行设计的试验装置开展了京郊地区柳枝稷、荻、芦竹的沼气发酵试验,对其应用潜力开展了量化分析.3种能源草的有效沼气发酵过程持续30d,沼气产量集中在前10天内,分别占单位质量原料沼气产量的84.45%、84.81%、85.02%.3种能源草中,柳枝稷沼气发酵启动较快,基本完成沼气发酵过程所需时间较短,为18d;芦竹的单位质量原料沼气产量、单位面积沼气产量、单位面积沼气发电量较高,分别为188.67m3/t、5868.95m3/hm2、9390.33kWh/hm2,柳枝稷次之,荻再次之;荻的大气净化价值较大;每发酵生产1000m3沼气所需种植的柳枝稷、荻、芦竹在1个生长季中可以固定大气CO29135.34kg、12857.14kg、8586.57kg.柳枝稷、荻、芦竹3种能源草可以用作并丰富沼气发酵原料种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