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脊尾白虾GAPDH基因的克隆及其内参基因稳定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比较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 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18S rRNA和β-actin基因在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作内参基因的优劣,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GAPDH基因全长c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KX893516),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ative real-time PCR,qPT-PCR)技术,检测3种基因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及不同蜕壳后时间点的表达量变化,在此基础上进行内参稳定性分析。结果显示,脊尾白虾GAPDH基因全长1514 bp,开放读码框1002 bp,编码333个氨基酸,二级结构预测显示GAPDH蛋白具有一个高度保守的NAD~+结合功能域(NAD binding domain)和行使糖运输和代谢的催化功能域。分析qRT-PCR结果并结合ge Norm、Norm Finder和Best Keeper 3种软件的分析发现,在不同组织和不同蜕壳后时间点,3种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由高到低依次为18S r RNA、GAPDH、β-actin。因此,在脊尾白虾不同组织和不同蜕壳后时间点的定量分析中,选取单内参基因时,推荐使用18S rRNA为内参基因,双内参时推荐18S rRNA和GAPDH,而18S rRNA、β-actin和GAPDH在其他生理条件下作内参基因的稳定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脊尾白虾 GAPDH 内参基因 组织 蜕壳后时间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快速高效筛选甘蓝型油菜转化植株的方法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能够快速高效地筛选出转化的油菜植株,采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将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激活标签载体转化到甘蓝型油菜中,对得到的T1代油菜种子进行萌发,长出约3 mm胚芽后,通过直接观察绿色荧光的筛选方法得到转基因植株。筛选出的植株经PCR验证,阳性率高达75.37%。该筛选方法具有用时短、效率高、易操作等优点,适用于甘蓝型油菜转化植株的筛选工作。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转基因 转化植株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防腐剂的保鲜机理及应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品加工、贮运过程中由微生物引起的腐败变质一直是食品保鲜领域所面临的世界性难题。因化学防腐剂的使用所带来的安全隐患越来越不容忽视,安全、高效的生物防腐剂的开发逐渐成为食品保鲜领域的重点。但生物防腐剂作用靶点相对单一、成本较高一直制约其发展。如何合理组合不同的生物防腐剂,在降低单因素强度的基础上实现多靶点协同攻击腐败菌越来越受重视。本文系统梳理以细胞壁、细胞膜、胞内遗传物质及以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外膜层为损伤目标的生物防腐剂,归纳它们的作用方式和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效果,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以期能为生物防腐保鲜剂的精准复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生物防腐剂 保鲜机理 保鲜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过剩原因解析及对秸秆利用途径的思考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焚烧或随意遗弃是困扰我国的一大生态环境问题。对秸秆出现区域性、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的客观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技术和研究的角度,提出了对秸秆利用途径与方法的思考。产生秸秆区域性、季节性和结构性过剩的客观原因主要是秸秆产生量增加、传统利用方式消耗的秸秆数量减少、秸秆利用机会成本不断增加与种植制度改变加剧了收种季节矛盾等。采用改良品种、优化作物布局与调整种植方式等措施减少秸秆产生量,大力发展秸秆生物质能产业增加秸秆就近消纳,加快配套机械设备研发以提高秸秆收集效率,优先发展统筹兼顾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等途径有利于解决秸秆过剩问题,促进秸秆全量利用。

关键词: 秸秆过剩 区域性 结构性 季节性 利用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物量的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参数模型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冬小麦穗部形态结构模型是功能–结构小麦模型的重要研究内容。以济麦22、泰农18和鲁原502为材料,于2013—2014和2014—2015年度开展了品种和施氮试验。结合2013—2014年数据,分析穗部主要形态参数与器官生物量的定量关系及形态参数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模型。经2014—2015年小麦生长数据检验,除穗长模型精度略低外,穗宽、穗厚、颖壳长、颖壳宽、颖壳厚、籽粒长、籽粒宽和籽粒厚模型精度均较高,所建模型可较好模拟不同品种与施氮水平冬小麦穗部主要形态结构。

关键词: 冬小麦 形态结构 生物量 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以猪发酵床废弃垫料为主要原料的无土栽培基质理化性状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江苏农业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保护所制成的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蛭石、醋糟、草炭、木薯渣等基质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基质复配,测试不同复配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水气比等物理性质及p H值、EC值、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等化学性质,以筛选出适宜设施蔬菜生长的优良基质配方。结果表明,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醋糟∶蛭石=9∶2∶6、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醋糟∶蛭石=6∶1∶3、第1代猪发酵床废弃垫料基质∶木薯渣∶草炭=3∶1∶1进行复配,其理化性状在理想基质范围内,是适宜设施蔬菜生长的优良基质。

关键词: 猪发酵床废弃垫料 醋糟 木薯渣 基质 理化性状 无土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薄壳山核桃种子萌发的影响及其机制初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将薄壳山核桃的完整种子与去壳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并测定了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菜豆素(淀粉酶抑制剂)对完整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及不同温度对种子萌发初期中,淀粉、可溶性糖、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和游离氨基酸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薄壳山核桃种子在30、35℃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分别为84%、82%,显著高于15、25和40℃3个温度下的情况,且所需的萌发时间较15、25℃条件下更短;因此薄壳山核桃种子适宜的萌发温度为30~35℃的高温条件,而超过该温度区间容易对种子造成伤害。同时,生理研究的结果显示,15~30℃时,温度越高,薄壳山核桃种子淀粉酶活力也越高,而淀粉酶活性抑制剂能够显著降低薄壳山核桃种子在30℃中的萌发率,这表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变化可改变淀粉酶活性,从而调控薄壳山核桃种子萌发;同时,其它生理指标测定表明,糖类的代谢与蛋白质的代谢在种仁响应温度变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种子萌发 温度 淀粉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发酵床类型中垫料理化性状年变化的监测与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地下式、保育仔猪、地上式发酵床等3种发酵床类型,表面、中层、底部等不同深度垫料的发酵温度和环境温度、基本理化指标和养殖生猪情况进行12个月的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发酵床类型差异对垫料各指标影响不明显,不同发酵床类型表层垫料发酵温度受环境影响明显,而40~60 cm底层垫料作为主要发酵层,其垫料温度主要与养殖生猪的数量及其发育状态紧密相关。3种类型发酵床的表、中、底层垫料有机质含量和EC值总体表现为表层>中层>底层的变化规律;而粗灰分、pH值则呈现底层>中层>表层的变化趋势;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在3种类型发酵床表层、中层和底层垫料间总体表现为表层高于中层,中层高于底层的规律,三者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性。

关键词: 猪发酵床 类型 垫料 定位监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太湖地区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作物产量与经济效益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7年秋季至2014年,在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进行连续8年不同秸秆还田方式的定位试验,研究秸秆不还田(CK)、稻秸还田(R)、麦秸还田(W)和稻麦秸全还田(RW)对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方式与年限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秸秆还田初期,稻秸还田(R)和稻麦秸全还田(RW)降低小麦产量,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水稻产量影响不显著。长期秸秆还田后,小麦、水稻产量均有所增加。秸秆还田初期,农户收入减少,但从长期来看,秸秆还田普遍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从农户收益来看,稻秸还田(R)和稻麦秸全还田(RW)的增收作用更加显著。

关键词: 秸秆还田 稻麦轮作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生物源物质对番茄的促生与防病作用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将S-诱抗素、寡聚糖和有机肥稀释成不同浓度梯度,进行浸种、催芽与喷施番茄植株和果实处理,研究其对番茄的促生和防病作用。结果表明:浸种处理番茄种子,除高浓度S-诱抗素(稀释倍数<2 500倍)对番茄的出芽率以及胚根、胚芽的伸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外,其他处理均对番茄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叶面喷施生物源物质,可有效提高番茄苗的株高、鲜重和叶绿素含量,促进番茄植株体内防御酶活性的增加,导致抗性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生物源物质喷施番茄植株表面48 h后,其体内抗性相关基因PAL基因和β-1,3-葡聚糖酶基因的表达量均明显上调。防效测定表明,间隔24 h,连续喷施2次生物源物质,可有效降低番茄果实表面灰霉病病斑的扩展,但对苗期番茄灰霉病的防效较差;若将生物源物质与生防放线菌5X4配合使用,可明显提高防治效果。

关键词: 番茄 生物源物质 灰霉病 防病 促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