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干旱处理与氮磷肥合用后小麦产量和养分积累及分配的变化,在盆栽条件下,以中麦8为试材,在设置3个氮磷肥施用量的基础上,每施肥处理下于开花期再利用称重法设置水分适宜(W1,SRWC=75%)、轻度亏水(W2,SRWC=60%)和重度亏水(W3,SRWC=45%)3个土壤水分水平,研究了肥水调控对冬小麦产量、养分积累及籽粒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花后土壤水分适宜相比,花后轻度亏水与重度亏水产量分别降低9.73%和15.55%,籽粒氮素积累量降低了3.41%和13.64%,醇溶蛋白含量降低了0.1%和1.1%,穗粒数、千粒重、籽粒磷素积累量、养分收获指数、氮素利用效率、清蛋白含量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磷素利用效率、球蛋白含量及谷/醇比呈相反的趋势变化,其中,磷素利用效率以W3最高,达81.76 g·g~(-1),显著高于W1和W2。增施氮磷肥,穗数、千粒重降低,籽粒养分积累量及其蛋白质组分含量增加,但养分利用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降低,其中,与F1(N 120kg·hm~(-2),P_2O_596 kg·hm~(-2))相比,F2(N 180 kg·hm~(-2),P_2O_5144 kg·hm~(-2))和F3(N 240 kg·hm~(-2),P_2O_5192 kg·hm~(-2))产量分别降低了7.23%和7.69%。土壤适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产量、籽粒氮素分配比例及养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谷/醇比提高;土壤重度亏水,增施氮磷肥降低了磷素利用效率、氮素收获指数和清蛋白含量及谷/醇比,提高了产量、籽粒磷素分配比例及球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本研究结果为小麦产量和品质领域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 冬小麦 氮磷肥 干旱 养分积累 蛋白质组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授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人工辅助授粉是日光温室番茄栽培的重要环节,本试验比较、分析了生产中常用的熊蜂授粉、振动器授粉和激素蘸花等3种授粉方式对日光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熊蜂授粉处理的番茄坐果率、单果质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显著高于振动授粉和激素蘸花处理,而畸形果率显著低于振动授粉和激素蘸花处理,且减少人工投入,是日光温室番茄最佳的授粉方式。

关键词: 日光温室 番茄 授粉 熊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品种籽粒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等位变异的分子检测

麦类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籽粒硬度及puroindoline基因型的分布,以该麦区105份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利用单籽粒硬度仪(SKCS)测定其籽粒硬度,利用分子标记检测和基因序列分析鉴定puroindoline基因的等位变异。结果表明,在长江中下游麦区历年育成的小麦品种中软质麦比例较高,占52.4%,硬质麦和混合麦分别占38.1%和9.5%;硬质麦和混合麦中存在Pinb-D1b、Pina-D1b和Pinb-D1p三种变异类型,突变频率分别为29.5%、10.5%和3.8%。

关键词: 普通小麦 籽粒硬度 puroindoline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env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鉴定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A)env基因的表达产物,以ALV-A AH10毒株病毒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PCR扩增得到env基因,将其克隆到转移载体p Fast Bac1中,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获得重组穿梭质粒r Bacmid-env A,r Bacmid-env A转染昆虫细胞Sf9,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可与抗ALV-A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重组蛋白分子大小约为90 000,与预期大小相符,表明env基因在Sf9细胞中获得了良好表达。

关键词: A亚群禽白血病病毒 env基因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油菜素内酯信号基因GhBES1家族的鉴定及表达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BES1基因是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信号转导过程中的重要转录因子,为了解陆地棉油菜素内酯信号基因Gh BESI家族,通过对陆地棉异源四倍体标准系TM-1基因组数据库的全面分析和鉴定,获得21个GhBES1基因,这些基因分布在不同的亚基因组,有9对基因在A亚组和D亚组上存在对应关系,AD亚组对应基因序列一致性高于95%。根据进化分析,21个GhBES1基因分为4个亚家族,除了亚家族Ⅲ,其他3个亚家族在拟南芥中均有对应基因;除了亚家族Ⅳ基因和亚家族Ⅱ中GhBES1-1基因外,其他GhBES1基因均有2个外显子。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21个GhBES1蛋白主要定位到细胞核、细胞质等部位,其中7对基因的蛋白亚细胞定位完全一致。GhBES1基因在根、茎、叶、顶端分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不同亚家族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棉花GhBES1基因家族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陆地棉 GhBES1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分析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与秸秆菌渣饲粮对山羊饲喂效果的比较研究

家畜生态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以金针菇生产为例,旨在比较研究秸秆直接饲喂与基质化利用后对山羊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确定饲粮中金针菇菌渣的适宜添加水平。选取28只年龄接近的健康波杂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平均体重为(23.35±2.45)kg,随机分为4组,每组7只。分别饲喂水稻秸秆饲粮和金针菇菌渣添加水平为15%(菌渣A)、25%(菌渣B)、40%(菌渣C)的试验饲粮,试验期45d。结果表明:1)菌渣A组的日增重显著高于菌渣B组和菌渣C组(P<0.05),但与稻草组差异不显著(P>0.05);菌渣A组与菌渣B组、稻草组的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菌渣C组(P<0.05);2)菌渣A组比稻草组、菌渣B组和菌渣C组每只羊多收入0.47、0.99和1.35元。综上所述,在本研究背景下,秸秆经过食用菌生产环节后的饲料可做于山羊饲料,并且其饲喂效果有优于直接饲喂的趋势,日粮中添加15%的金针菇菌渣的饲喂效果和经济效益较好。

关键词: 山羊 金针菇菌渣 生长性能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聚乙烯包装对白菜常温贮藏保鲜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聚乙烯(PE)袋(1#包装,厚0.02 mm;2#包装,厚0.04 mm;3#包装,厚0.08 mm)包装新鲜白菜,研究常温贮藏条件下白菜失重率、黄化、新鲜度及袋内CO_2/O_2含量、内侧壁结露程度变化。结果显示,在4 d贮藏期间,包装后的白菜品质优于未包装组(对照CK),储藏至第4天,对照组、1#和2#包装的白菜均不能食用,仅3#包装的白菜仍具有食用价值;失重率表现为3#<1#<2#2#>1#和3#;新鲜度表现为3#>1#>2#>CK。从3种包装袋内的CO_2/O_2含量来看,3#包装的气调效果强于1#和2#;3#包装袋内侧壁结露程度较轻,1#和2#包装较重。综合比较,3#包装对白菜常温贮藏保鲜效果最优。

关键词: 白菜 新型保鲜袋 包装 常温 保鲜 品质 食用价值 失重率 黄化程度 侧壁结露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株绵羊溶血性曼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确定导致绵羊细菌性感染死亡的病原,从送检病死绵羊肺脏中分离纯化出1株细菌,并对其进行培养特性观察、生化反应、PCR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纯化的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经生化反应和PCR鉴定为溶血性曼氏杆菌;该细菌对庆大霉素、头孢噻肟高度敏感;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利福平、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和大观霉素耐药;将1×10~9CFU/m L菌液10倍系列稀释后感染6~8周龄小白鼠,该细菌对小白鼠的半数致死量为1×10~(6.2)CFU/m L;死亡动物的剖检病变与发病绵羊类似,并从病变器官内分离到细菌。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溶血性曼氏杆菌的致病机理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绵羊 溶血性曼氏杆菌 分离鉴定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浓度CO2对采后杏鲍菇乙醛和乙醇含量及其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高浓度CO2对采后杏鲍菇生理变化的调控机理,首先研究了不同薄膜包装气调处理对杏鲍菇采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O2 (2%~4%)结合高浓度CO2 (30%~40%)处理可减缓采后杏鲍菇的衰老.进一步采用人工气调处理分析了2% O2+30%CO2对杏鲍菇乙醛、乙醇和丙酮酸含量,以及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2% O2+30%CO2处理提高了杏鲍菇中乙醛、乙醇和丙酮酸含量,并增强了丙酮酸脱羧酶、乙醇脱氢酶和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可见,2% O2+30%CO2的高浓度CO2处理是一种延长杏鲍菇贮藏期限的有效采后处理方法,高浓度CO2的这种作用可能与其诱发的厌氧代谢有关.

关键词: 杏鲍菇 高浓度CO2处理 乙醛 乙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熟西瓜新品种苏蜜9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苏蜜9号是以自交系SW082-1-1为母本,以自交系SW069-2-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小果型西瓜一代杂种。早熟,果实发育期约30 d(天)。植株生长势较强,耐低温弱光,易坐果。果实椭圆形,单果质量2.0~3.0 kg。果皮底色浅绿色,覆深绿色窄条带,果皮厚约0.5 cm。瓤红色,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0%~13.2%,质地脆沙,汁液多,纤维少,风味佳。每667 m~2产量2 500 kg左右,适宜长江中下游地区春季大棚栽培。

关键词: 西瓜 苏蜜9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