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不同物理有效纤维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物理有效纤维(peNDF)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选取4只体重约为25 kg的波杂公山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采用4×4拉丁方试验设计,4只试验山羊分别饲喂4种不同的饲粮。饲粮A、B分别为peNDF水平为22.69%的粉料、颗粒料,饲粮C、D分别为peNDF水平为31.69%的粉料、颗粒料。4种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含量及总能等相等或接近。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其中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低peNDF水平下,与饲粮A相比,饲粮B显著提高了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钙、磷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量、氮保留率与氮生物学价值(P<0.05);2)高peNDF水平下,与饲粮C相比,饲粮D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蛋白质、干物质、有机物、钙、总能表观消化率及氮保留率(P<0.05);3)相同饲粮形态下,与高peNDF饲粮(饲粮C、D)相比,低peNDF水平饲粮(饲粮A、B)除钙表观消化率无显著提高(P>0.05)外,其余养分表观消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由本试验结果得出,在高和低2种peNDF水平下,饲粮经制粒均提高了山羊的养分表观消化率。

关键词: 物理有效纤维 制粒 山羊 表观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磷农药广谱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化合物4-(二乙氧基硫代磷酸酯基)苯甲酸(BPB)为半抗原,与载体蛋白血蓝蛋白(KLH)偶联后免疫Balb/c小鼠。筛选获得1株杂交瘤细胞株,能够分泌广谱识别有机磷农药的单克隆抗体,而后建立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并进行谷物添加方法验证。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单克隆抗体对14种有机磷农药具有识别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0.165~38.274μg/ml,交叉反应率(CR)为5.0%~1 134.0%。其中对蝇毒磷、对硫磷、辛硫磷、喹硫磷4种农药具有较高的识别作用,IC50为0.165~0.873μg/ml,交叉反应率为214.0%~1 134.0%。利用建立的间接竞争酶联免疫检测方法对玉米、小麦样品进行添加回收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对硫磷、蝇毒磷、辛硫磷、喹硫磷的回收率为79.2%~127.3%,变异系数均小于11.0%,所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谷物中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单克隆抗体 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ic-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新流行变异毒株的研究进展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30年内,猪伪狂犬活疫苗的应用对中国猪伪狂犬病的防控贡献巨大。2011年以来,中国许多免疫猪场相继暴发猪伪狂犬疫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研究显示最新流行的PRV毒株为变异株,部分商品化活疫苗不能对其提供完全的保护。本文详细介绍了2011年以来中国猪伪狂犬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了猪伪狂犬新变异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变异株来源,同时论述了针对PRV突变株新型疫苗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深入开展中国猪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变异株 分子生物学 疫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对干扰素诱导基因ISG15表达的影响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机体干扰素诱导基因对日本乙型脑炎(JEV)感染的作用,通过IFN-α和JEV刺激猪睾丸(ST)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x1、Mx2、OAS1、OAS2、PKR和干扰素诱导基因-15(ISG15)表达情况,发现除PKR外,其他基因相对mRNA量都有不同程度上升,其中ISG15上升最为显著。ISG15在ST细胞中过表达,检测病毒基因组和滴度,结果表明:ISG15可显著抑制JEV增殖;shRNA靶向干扰ISG15,JEV病毒量上升,说明ISG15在体外对JEV的增殖有抑制作用。将JEV的C、M、E、NS1、NS2A、NS2B、NS3、NS4A、NS4B基因克隆入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ST细胞后E和NS3基因引起ISG15相对mRNA量显著上升,说明JEV的E和NS3基因参与诱导ISG15的表达。

关键词: 日本乙型脑炎病毒 干扰素刺激基因 ISG15 E基因 NS3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养凤眼莲条件下pH值对底泥中不同形态磷释放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种养凤眼莲条件下,通过定期调节上覆水pH值,对底泥中不同形态磷释放的趋势进行研究,为凤眼莲生态修复技术的更广范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柱型聚氯乙烯(PVC)桶模拟法,通过84 d种养凤眼莲模拟试验,研究底泥中不同形态磷的消减趋势及其对总磷释放的贡献。[结果]凤眼莲生长条件下,随pH值升高底泥总磷释放量呈增加趋势,上覆水总磷浓度减少量呈降低趋势。在弱酸性和中性偏碱条件下,凤眼莲吸收磷是底泥释放磷素的主要去向,分别占底泥总磷释放量的58.9%和69.7%。其中:弱酸性条件下,铁锰螯合态磷(BD-P)是对底泥总磷释放贡献最大的磷形态;中性偏碱条件下,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磷(NaOH-rp)和聚磷酸盐(NaOH-nrp)是对底泥总磷释放贡献较高的磷形态。而碱性条件下,不同形态磷对底泥总磷释放均呈正贡献,其中:钙磷(HCl-P)和活性磷(NH4Cl-P)对总磷释放的贡献较其他不同形态磷最小。[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提高上覆水pH值对促进太湖底泥总磷的释放效果较为显著。碱性条件下,各磷形态对总磷释放均表现为正贡献;而弱酸性和中性偏碱条件下,不同形态磷对总磷释放的贡献存在差异。

关键词: 沉积物 活性磷 铁锰螯合态磷 铁铝氧化物结合态磷 聚磷酸盐 凤眼莲 释放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肝脏蛋白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肝脏是肉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优质食品蛋白源,同时还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蛋白,因此,动物肝脏的资源利用率和经济价值急需提高。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动物肝脏蛋白的研究情况,围绕动物肝脏蛋白的提取、生物活性以及在食品及其他领域的应用概况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动物肝脏的深度开发和应用,提高动物肝脏资源的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动物肝脏蛋白 提取 生物活性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果蔬在乳酸菌发酵过程中组分及生物活性变化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药果蔬乳酸菌发酵液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酶活性、抗氧化性及抑菌活性的测定,研究其发酵过程中组分和生物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pH值和总酸含量在2~4 d变化最快,8 d后趋于稳定;总糖含量先下降、后上升、最后又下降,12 d后达到最低并趋于稳定;亚硝酸盐含量第4天最高,10 d后降至最低;前6 d是微生物主要增殖期,随着时间延长,乳酸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并抑制其他杂菌生长;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随着时间延长,活性逐渐增强,SOD活性最高,脂肪酶活性最低;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总抗氧化活性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增强,10 d后最高且趋于稳定;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强,12 d后最高。本研究为果蔬乳酸菌发酵的工艺和功能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山药 乳酸菌 发酵 组分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酵母菌FW-sc-08的生长及发酵特性研究

中国酿造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对影响菌体生长因素、发酵指标和香气成分的测定,研究了从自然发酵黑莓酒中筛选出的酵母菌FW-sc-08的生长和发酵特性.结果显示,酵母菌FM-sc-08对数生长期为3~9 h,对SO2最大耐受质量浓度为800 mg/L;酵母菌FM-sc-08适宜发酵的可发酵糖最大含量为30%,对糖最大耐受量为40%,可发酵酒精度最高16.3%vol.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对发酵指标的影响,最终确定酵母菌FM-sc-08的最适发酵温度为25℃;对比20℃和25℃发酵的黑莓果酒酒样中的香气成分,可知酵母菌FM-sc-08在20℃发酵黑莓酒产香气成分较多(35种).

关键词: 黑莓酒 酵母菌FM-sc-08 生长特性 发酵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作物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作物种质资源不仅是作物育种原始创新及现代种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源头,更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谁掌握了资源,谁就掌握了主动权。通过对我国种质资源的创新手段、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梳理,提出了种质资源创新的政策建议,以期为作物种质资源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 种质资源 创新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葚提取物体外抗炎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现代食品科技 2017 EI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采用脂多糖(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RAW264.7,建立细胞体外的炎症模型,研究桑葚提取物对LPS诱导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验用1μg/mL LPS刺激RAW264.7细胞,在不同浓度样品的干预下,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样品对RAW264.7细胞的作用;用Griess法检测细胞液中NO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液中PGE2含量;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桑葚提取物对细胞iNOS和COX-2表达的影响;用HPLC法检测桑葚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结果表明桑葚提取物浓度在0.5~2 mg/mL范围内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在1~2 mg/mL范围内能有效抑制NO和PGE2的分泌并能有效抑制iNOS和COX-2的表达;桑葚提取物中白藜芦醇的含量为107.44±0.48μg/g。这表明桑葚提取物抑制炎症相关因子表达量,从而减弱促炎症反应,发挥抗炎功效,其抗炎活性可能与桑葚中含有较高的白藜芦醇相关。

关键词: 桑葚 内毒素 抗炎 白藜芦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