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寒苹果新品种-龙硕
《中国果业信息 》 2024
摘要:“龙硕”苹果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采用“龙丰”苹果自然芽变育成的大果型苹果新品种。2023年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编号为GPD苹果(2023)230026。该品种果实扁圆形,全面着色,片红。果实成熟时果面有蜡质、果粉,较平滑,有棱起。果点中等,密度中等,心室占整个果实小。果肉淡黄色,质地硬脆,汁液多,风味酸甜。香气淡,无异味。果实横径6.40 cm,纵径4.90 cm。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00%,可滴定酸含量1.20%,平均单果重110.60 g,果肉硬度12 N/cm~2。


水稻种子加工工艺及主要设备
《现代化农业 》 2024
摘要:水稻种子加工工艺是指水稻种子从收获后到播种前对种子采取的一系列加工处理方法,研究分析了水稻种子加工的意义和作用,介绍了水稻种子加工工艺流程及加工过程,并对种子加工主要设备:提升机、初清机、湿储仓、烘干机、干储仓、除芒机、风筛式清选机、窝眼筒清选机、比重式清选机、谷糙分离机、种子包衣机、包衣干燥机、自动计量包装系统、除尘系统等进行了分析总结。


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钙土农田养分含量、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验证轮耕制度下的保护性耕作长期效应,并快速推广秸秆原位还田,基于土壤化学分析和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对了保护性与传统耕作模式下土壤养分指标和细菌群落组成的差异,探究保护性耕作模式对黑钙土农田养分含量和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模式下的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较传统模式显著提高17.75%、10.98%、7.62%和12.89%;细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提高;保护性耕作模式优化了细菌群落结构,富集了具有促进氮素转化、提高作物抗旱、抗逆作用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硝化螺菌门(Nitrospirae)、Rokubacteria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以及在植物固氮和营养转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Rhodanobacteria、KD4-96、红色杆菌属(Rubrobacter)和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这些优势类群与环境因子和玉米产量显著正相关,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增产。


苜蓿抗寒突变体生理生化及性状指标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为选育在黑龙江省可越冬的理想紫花苜蓿品种.以'龙牧806'零磁空间诱变处理后二代群体中获得的lm1609、lm1625、lm1704三个抗寒突变体为实验材料,通过测定发芽指标、越冬率、产量特性指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进行抗寒性能鉴定.3个突变体发芽指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发芽势、简化活力指数lm1609显著高于lm1625、lm1704,分别为82.05%、469.82(P<0.05);3个突变体的越冬率都显著低于对照组;突变体和对照6月6日起始株高差异不显著,随着植株生长,7月6日和8月6 日 lm1609、lm1704显著高于lm1625和对照;突变体lm1609、lm1625、lm1704三者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对照(P<0.05);三个苜蓿突变体植株根系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均显著高于对照,并且突变体lm1609 POD、SOD最高,分别达到304.85 OD470/(min·g)、208.41 U/g(P<0.05).lm1609突变体具有较高的抗寒特性及产量特性,是为理想的抗寒突变体材料.


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技术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是一种环保、节能的农业技术,它利用玉米秸秆来覆盖田地,起到保水保肥、改良土壤、减少土壤侵蚀等作用。该文设置了秸秆覆盖还田(RF)和秸秆不还田(CK)两种方式,探究不同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及玉米产量的影响,为高效利用秸秆还田资源、提升土壤肥力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RF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呼吸速率,提升土壤肥力,玉米产量提高20.5%。因此,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利于指导农田管理、提升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此外,有效利用农作物的残余部分,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依赖,降低了环境污染,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改善,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