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期有机肥和化肥配施对黑土细菌群落特征和大豆产量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物料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提升土壤质量的主要措施,但目前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关键土壤微生物类群的影响及其与大豆产量间的关系尚未充分明确。本研究基于东北地区44年长期黑土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与土壤理化性质、细菌群落和大豆产能间的关联特征。结果表明:与无肥(NoF)对比,单施有机肥(M)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化肥配施秸秆(CFS)处理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低于单施秸秆(S),而化肥配施有机肥(CFM)处理的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M)。相比于NoF,施肥导致富营养型细菌类群(r策略)与寡营养型细菌类群(K策略)的比值增加。长期秸秆还田(S和CFS)和施用化肥(CF)增加了细菌网络复杂性,而长期添加有机肥(M和CFM)降低了网络复杂性。结构方程模型表明土壤铵态氮、碳氮比、细菌网络结构复杂性和关键类群[硝化螺旋菌属(Nitrospira)与芽单胞菌属(Gemmatimonas)]丰度与大豆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配施化肥(CFM)有利于提高关键功能微生物类群丰度、群落多样性和大豆产量。
关键词: 黑土区 施肥措施 土壤理化性状 细菌关键类群 大豆产量


谷子品种光合性能综合评价及高光效品种筛选
《河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大田试验,对37个谷子品种的光合指标[胞间CO2浓度(X1)、蒸腾速率(X2)、气孔导度(X3)、净光合速率(X4)、瞬时水分利用效率(X5)]、叶片形态指标[叶面积(X6)、叶干质量(X7)、比叶质量(X8)]进行测定,运用模糊隶属函数、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谷子品种的光合性能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高光效品种,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光合性能预测回归方程,为高光效谷子种质筛选及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37个谷子品种的光合指标和叶片形态指标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CV在3.41%~33.94%,气孔导度的CV最大(33.94%),比叶质量的CV最小(3.41%)。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胞间CO2浓度与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蒸腾速率与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蒸腾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净光合速率呈显著负相关;叶面积与叶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将8个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的综合指标,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可作为谷子光合性能鉴定的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37个谷子品种划分为3类(高光效、中等光效、低光效),筛选出嫩选22、大同25、公谷88、燕谷18、晋谷20、蒙丰7号、陇谷13、公谷75等8个高光效品种,可作为高光效育种亲本材料加以利用。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谷子光合性能评估回归模型(D=-1.391 984 196+0.000 619 787 003 4X1+0.051 519 289 48X2+0.674 399 672 2X3+0.013 844 082 338X4+0.058 230 284 78X5+0.003 403 878 541X6+0.051 881 997 92X8)。


黑龙江省鹅粪便处理状况分析
《现代畜牧科技 》 2024
摘要:鹅粪便已经成为大鹅主产区周边畜禽粪便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如果不对鹅粪便进行有效处理,会对当地的生态及人居环境造成影响。该文主要针对鹅粪便处理的目的、当前阶段黑龙江省鹅粪便处理的主要模式及在粪便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希望对促进黑龙江省鹅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帮助。


基于遥感影像的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以海伦市为例
《农业与技术 》 2024
摘要: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大豆主产区,绥化海伦市地处富硒黑土核心区,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生产基地,素有“龙江大豆看海伦”之说。文章以黑龙江省绥化海伦市为研究区,利用Sentinel-2和Landsat 8卫星影像提取海伦市2014-2022年的大豆实际种植面积。通过对海伦市大豆种植面积的动态监测和产业优势进行分析,结合国家重大产业导向,基于海伦市大豆以点带面提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为全方位多层次振兴我国国产大豆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方捆机打结器试验检测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4
摘要:方捆机作为畜牧业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其性能与可靠性备受关注。然而,尽管国内对方捆机进行了引进和优化改进,特别是在多功能化、智能化和高适应性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核心部件打结器仍然依赖国外进口,限制了国内方捆机的发展。研发或量产打结器时需要进行连续测试,因此,加快打结器试验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优化创新设计以推进打结装置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方捆机打结器试验检测技术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未来打结器试验检测技术发展方向,包括智能化与自动化、高精度传感器技术、实验仿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创新,这些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国产打结器的进步,提高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黑河市文旅深度融合赋能地方经济分析
《农业展望 》 2024
摘要:黑河市作为中国最北的地级市,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有利于进一步统合地域资源,形成新支撑;释放发展潜力,产生新效应;做优文化供给,筑牢意识共同体;维护国防安全,促进边安业兴;增加边民收入,促进边强民富。基于此,黑河市应立足区位及交通优势,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冰雪文化、“中俄双子城”和“极境寒养”等文旅元素内涵,通过产业融合、数字技术、创意设计、主体参与、宣传引导等方式赋能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四大新引擎”驱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以“优化供给”打造旅游品牌,以“政策组合拳”培育市场主体,以延链补链强链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撑,产生“1+1>2”的效应,更能在铸牢中华民族意识共同体、促进稳边固边兴边富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冷凉区黑土有机质和玉米产量双提升技术探索及经济效益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措施下黑龙江省西部土壤有机质和作物产量的双提升技术效果,2021年10月,在黑龙江省西部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开展试验,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设置5个处理:有机肥+深松40 cm(YS40)、秸秆留茬+深松40 cm(WS40)、有机肥+旋耕20 cm(YS20)、秸秆留茬+旋耕20 cm(WS20)、有机肥表施+免耕(YB);一个对照:秸秆留茬+免耕(CK).结果表明:施入有机肥的处理能够提升深土层土壤肥力,在20~40 cm 土层中YS20处理与CK处理相比有机质和全氮依次提升11.56 g.kg-1和0.57 g·kg-1;40~60 cm 土层中YS40处理与CK处理相比有机质和全氮依次提升2.83 g·kg-1和0.28 g·kg-1.土壤结构方面,在0~20 cm 土层中YB处理的容重较CK降低17.5%、含水量提升35.5%,40~60 cm 土层中YS40处理的容重较CK处理降低5.3%、含水量提升38.4%.有机肥与保护性耕作处理提高了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和干物质积累量,进而提高了玉米产量,第二年的YS40、YS20、YB处理较CK处理分别增产14.5%、18.5%、11.4%.收益分析表明,与CK处理相比,2021年YB处理和2022年YS20处理收益增加最多,分别增加5 770元.hm-2和5 223元·hm-2.综上所述,黑龙江省西部薄层黑土实施有机肥还田+保护性耕作是提升土壤有机质、有机碳储量、全氮、全氮储量、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冷凉区黑土 有机肥深施深松 玉米产量 经济效益 土壤培肥


甜菜碱对热应激状态下奶牛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炎性因子、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甜菜碱对于热应激状态下泌乳早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炎性因子、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将48头年龄、胎次、体况相近的泌乳奶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分别为对照组、试验Ⅰ、Ⅱ、Ⅲ组。试验周期30 d,在试验第0、14、30天时检测奶牛的血清生化指标、免疫指标、炎性因子、产奶量及乳成分。结果显示:处于热应激环境下的泌乳早期奶牛血清Glu在试验第14天,试验Ⅱ、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73%、6.30%(P <0.05);在试验第30天,试验Ⅰ、Ⅱ、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5.68%、7.67%、7.39%(P <0.05)。血清UREA在试验第30天,试验Ⅱ、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15.73%、12.23%(P <0.05)。各组血清TC、TB、AST、ALT无显著差异(P> 0.05)。免疫指标IgG在试验第30天,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7.74%、7.11%(P <0.05)。Ig A、IgM无显著差异(P> 0.05)。炎性指标IL-6在试验第30天,试验Ⅱ、Ⅲ组显著低于对照组8.38%、8.99%(P <0.05)。HP无显著差异(P> 0.05)。平均产奶量和乳成分分析显示,平均产奶量在试验第30天试验Ⅱ组、试验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6.31%、5.17%(P <0.05)。乳脂、乳蛋白、乳糖和体细胞无显著差异(P> 0.05)。综上,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对处于热应激的泌乳早期奶牛可改善动物营养状态,促进蛋白质代谢,提高免疫指标水平,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产奶量。


米糠提取物在食品及健康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米糠提取物(rice bran extract,RBE)是从米糠中分离得到的营养物质,由于其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在食品及健康领域能发挥独特优势。此外,所用的米糠原料和制备方法不同,所得到的生物活性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不同。本文结合近年来RBE的相关研究,系统论述其常用制备方法、功能特性及应用现状,并提出目前研究所存在的不足,旨在探讨其在食品及健康领域中的潜在应用价值及未来研究热点,以期为米糠精深加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米糠提取物 抗氧化能力 食品及健康领域 生物活性化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