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孜然中3种硒代氨基酸含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对新疆不同地区的孜然进行硒代氨基酸含量分析。方法 样品采用水提取法进行提取,以0.1%的乙腈(A)和水(B)二元流动相体系、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监测,基质匹配外标法进行定量,对硒代胱氨酸、硒代蛋氨酸和Se-(甲基)硒基-L-半胱氨酸等3种硒代氨基酸进行色谱分离、测定。结果 全疆和东疆的3种硒代氨基酸总含量分布较为接近,且东疆总量均值2.635μg/kg与全疆2.705μg/kg接近,北疆总量均值最小,为2.396μg/kg,南疆总量均值最大,为3.003μg/kg,其中产自吐鲁番的孜然中3种硒代氨基酸含量较高。环节中硒代氨基酸总含量的大小顺序为批发环节>零售超市环节>农贸环节,3种硒代氨基酸中硒代胱氨酸含量最多,占比最大。结论 本研究采用水提法以及UPLC-MS/MS分析3种硒代氨基酸测定结果准确且操作便捷。结果分析各含量显示同一区域内所产孜然中硒代氨基酸的含量和质量仍可能呈现较大差异,在不同环节下的各种物质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批发环节保持了硒代氨基酸的稳定性,3种硒代氨基酸含量较高。以期对孜然中硒代氨基酸高效测定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孜然 有机硒 硒代氨基酸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发展新质生产力之转基因大豆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农业展望 》 2024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着力点,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三大特征。转基因技术是农业领域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高新技术之一。本研究系统梳理了全球及中国转基因大豆发展的概况,分析了转基因大豆推广的前景。研究表明:(1)世界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超过1亿hm2,占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总面积的48.9%,居首位。形成了以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为主,玻利维亚、巴拉圭、南非等为辅的转基因大豆发展格局。(2)中国已批准耐除草剂、抗虫转基因大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10项、农业用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3项、审定转基因大豆品种14个,试点范围有序扩大,转基因技术是大势所趋,转基因产业已势不可挡。(3)转基因大豆发展对中国提高大豆产能、增加含油率、节本增效具有广阔的前景。转基因大豆审定品种平均单产是2023年大豆单产的1.5倍,单位面积出油量能提高75.8%,降低除草成本50%。基于此,建议中国大豆新质生产力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大豆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强化新的生产要素和装备投入,推动农业科技与产业有效衔接,加强转基因大豆监管。


不同粒用高粱品种产量和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差异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粒用高粱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及籽粒品质,筛选出适宜新疆和田地区种植的优质酿酒高粱品种.[方法]以25 个粒用高粱品种为材料,分析其品质性状和农艺性状.[结果]25 个高粱品种均可正常生长并成熟,适应性强,其中极早熟特矮品种仅 1 个龙杂 20(95 d),适合机械化栽培的中杆品种有晋糯103、晋杂111 和主济粱3 号等20 个品种.产量变化156.53~1 182.61 kg/667m2,品种2878A×IR60 的产量为最低,济粱4 号的产量最高.龙杂20 的糖分含量(18.42 g/kg)及赖氨酸含量最高(3.26 g/kg),单宁含量最低(0.66 g/kg).济粱3 号与济粱4 号的淀粉含量最高且差异不显著.[结论]农艺性状、产量及酿酒品质各品种间均存在差异,济粱4 号的综合表现更佳.


土壤因子和温度对甜菜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的影响及甜菜抗性品种筛选
《植物保护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甜菜孢囊线虫Heterodera schachtii是甜菜生产的毁灭性病原物之一,也是我国重要的检疫性有害生物。自2015年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新疆首次被发现后,该虫在我国造成了极大危害。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采自新疆的甜菜孢囊线虫在不同性质土壤、温度及pH条件下的侵染和发育过程,同时对24个甜菜主栽品种对甜菜孢囊线虫的抗性进行了筛选鉴定。结果表明,在甜菜孢囊线虫侵染和发育过程中,最适的土壤为沙土比例1∶0和6∶1的土壤,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范围为5~9,我国24个主栽甜菜品种中,只有‘Cofco1001’对甜菜孢囊线虫表现出抗性,其他品种对甜菜孢囊线虫均表现感病或高感。上述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明确甜菜孢囊线虫在我国的发生规律并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奠定了基础。


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的生物学特征及药剂防治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研究新疆昌吉市和沙湾市落叶型棉花黄萎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分析的多菌灵、乙蒜素、唑酮乙蒜素、枯草芽孢杆菌和哈茨木霉菌5种农药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高效的药剂用于指导棉花病害防治.[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通过不同离子、pH值、碳源及温度生长的适应,分析各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对5种农药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昌吉市和沙湾市各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最适离子培养基为Ca2+,最适pH值5~7,最适碳源是蔗糖.5种供试药剂均对各病原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对病原菌的抑制作用极强,昌吉市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其抑制中浓度EC50值仅分别为 0.292 3~0.819 3 μg/mL、0.016 61~0.026 95 μg/mL 和 0.101 5~0.884 6μg/mL,沙湾市EC50值分别为 0.358 8~5.694 μg/mL、1.813 ×10-2~2.727 ×10-2 μg/mL 和 0.181 0~0.608 8 μg/mL;而乙蒜素、唑酮乙蒜素对病原菌的防效最差,其EC50在昌吉市分别高达71.04、111.6 μg/mL,沙湾市分别为79.22、171.7 μg/mL.[结论]昌吉市、沙湾市的各病原菌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5℃,含Ca2+培养基为最适离子培养基.各病原菌在pH值5~7时生长速率最快,最适生长环境为酸性环境,对偏碱性环境也有较好的耐受性.微菌核在偏碱性的环境下更易形成,在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的生长速率最快.多菌灵、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菌对棉花黄萎病菌有强抑菌作用,可在昌吉市和沙湾市用于防治棉花黄萎病.
关键词: 落叶型棉花 黄萎病 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速率法 毒力测定


外源2,4-表芸苔素内酯对盐胁迫下不同盐敏感型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盐胁迫下不同浓度2,4-表芸苔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处理对番茄种子萌发特性和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筛选影响番茄种子萌发及生长发育效果的最佳浓度,为外源EBR的科学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盐敏感型'M82'和耐盐型'IL-7-5-5'番茄种子为材料,在50 mmol/L的NaCl处理下,添加0.01、0.1和0.5 μmol/L的外源EBR,测定番茄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发芽率、发芽势等形态指标,分析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外源EBR处理后的'M82'和'IL-7-5-5'种子的发芽势较盐胁迫处理均提高了 10%~30%以上,种子活力指数均提高了 100-200以上,并且随着EBR浓度升高,2个番茄品种的发芽率、发芽势均呈下降的趋势.0.01 μmol/L EBR处理的'M82'种子胚芽长和鲜重较盐胁迫下分别增加了 94.26%和135.71%;0.1 μmol/L EBR处理的'IL-7-5-5'胚芽长和鲜重较盐胁迫分别增加了 32.48%和14.52%.幼芽体内MDA和SOD、CAT、POD活性显著提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显著增加,但不同EBR浓度、不同番茄品种之间的生理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外源EBR可以增强在盐胁迫条件下番茄种子萌发过程中调节渗透的能力,增强体内抗氧化系统的活性,膜脂过氧化产物的积累减少,促进番茄种子萌发和生长发育,提高番茄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盐胁迫下0.01 μmol/L的EBR处理对'M82'的缓解效果最佳,0.1 μmol/L对'IL-7-5-5'的缓解效果最佳.
关键词: 番茄 2,4-表芸苔素内酯 盐胁迫 种子萌发


番茄潜叶蛾食物源引诱剂筛选及引诱效果评估
《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是新入侵我国的对番茄具有毁灭性危害的害虫,对我国番茄产业造成严重威胁。行为调控技术是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控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探究花香气味、番茄植物挥发物以及传统食诱剂(发酵糖水和糖醋酒液)挥发物成分对番茄潜叶蛾的行为影响,为嗅觉行为调控技术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利用触角电位(electroantennogram, EAG)反应实验测定剂量为1, 10, 100和1 000μg的9种花香化合物[芳樟醇、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己酸乙酯、顺-茉莉酮、(-)-柠檬烯、苯乙醛、β-香叶烯、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 4种番茄植株挥发物成分(乙酸辛酯、邻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及11种传统食诱剂挥发性化合物(2-乙基甲苯、癸醛、癸酸乙酯、3-糠醛、1,2-二乙基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丙苯、壬酸乙酯、苯甲醛和1, 4-二乙基苯)共24种化合物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EAG反应,筛选出12种引起高EAG反应的物质,利用Y形管嗅觉选择试验测试1, 10, 100和1 000μg的这12种化合物对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的引诱作用;最后利用养虫笼产卵选择试验测试上步试验筛出的6种对番茄潜叶蛾具有引诱作用的物质对番茄潜叶蛾雌成虫的产卵引诱效果。【结果】筛选出芳樟醇(10,100和1 000μg)、癸醛(1, 10, 100和1 000μg)、邻甲氧基苯甲酸甲酯(10, 100和1 000μg)、乙酸辛酯(10, 100和1 000μg)、 3-糠醛(1, 10, 100和1 000μg)、庚酸乙酯(10, 100和1 000μg)、苯乙醛(10, 100和1 000μg)、间苯二酚(1, 10,100和1 000μg)、水杨酸甲酯(1,10,100和1 000μg)、对苯二酚(1,10, 100和1 000μg)、苯甲酸乙酯(1, 10,100和1 000μg)及1,4-二乙基苯(100和1 000μg)12种物质能够引起番茄潜叶蛾雌、雄成虫较高的EAG反应。嗅觉仪行为选择试验结果显示,癸醛(10μg)、庚酸乙酯(10和1 000μg)、乙酸辛酯(100μg)、间苯二酚(10和1 000μg)、水杨酸甲酯(100和1 000μg)及苯甲酸乙酯(100和1 000μg) 6种物质对番茄潜叶蛾成虫都具有引诱作用,其中癸醛(10μg)、庚酸乙酯(10和1 000μg)、间苯二酚(10和1 000μg)及苯甲酸乙酯(100和1 000μg)对雌或雄成虫具有显著引诱效果,且癸醛(10μg)和苯甲酸乙酯(100μg)具有同剂量下的双性引诱效果。同时产卵选择试验结果表明,癸醛(10μg)、庚酸乙酯(100μg)、乙酸辛酯(1 000μg)、间苯二酚(10μg)、水杨酸甲酯(1 000μg)和苯甲酸乙酯(1 000μg)这6种物质对番茄潜叶蛾雌成虫均具有显著的产卵引诱作用。【结论】筛选出癸醛、庚酸乙酯、乙酸辛酯、间苯二酚、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酸乙酯6种对番茄潜叶蛾成虫具有引诱和产卵引诱活性的挥发物质,其中癸醛和苯甲酸乙酯具有开发双性引诱剂的潜力,为番茄潜叶蛾绿色防治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番茄潜叶蛾 引诱剂 番茄植物挥发物 糖醋酒液 发酵糖水 花香气味


棉花高效脱叶技术及脱叶剂的研究
《棉花科学 》 2024
摘要:脱叶技术是棉花机械收获的重要前提,是实现机采棉生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脱叶是在收获前使棉株的绝大部分叶片脱落,以提高机械采收的作业效率。机械采棉对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概述了脱叶剂的作用,介绍了脱叶剂的种类,分析了棉花脱叶技术要求。


奶源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特性研究
《畜牧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究奶源大肠杆菌是否存在异质性耐药现象,对异质性耐药大肠杆菌及其耐药亚群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其可能的异质性耐药机制。本研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从生牛乳中分离得到的1株大肠杆菌D1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情况进行初筛,采用菌落谱型分析(population analysis profile, PAP)进行确证,并通过耐药稳定性测试和生物膜试验探究大肠杆菌的异质性耐药特征,最后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分析产生异质性耐药的机制。结果发现,该株大肠杆菌对多黏菌素E表现为中介,对磺胺异恶唑耐药,对其余抗生素表现为敏感,K-B纸片扩散法筛出2种大肠杆菌-抗菌药物异质性耐药组合。PAP确证显示,D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MIC/最高非抑菌浓度(maximum non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NIC)的比值为8,耐药亚群的发生频率为2.45×10-6,确证为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菌株。传代稳定性表明耐药亚群不能稳定遗传,而生长试验不存在生长滞后现象,耐药亚群的生物膜产量极显著大于亲本菌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耐药亚群与亲本菌株之间存在基因突变,而突变基因txR是一种特定的转录调节因子,可能导致大肠杆菌对多西环素产生异质性耐药。奶源大肠杆菌存在多西环素异质性耐药的现象,提示临床中应合理使用多西环素抗生素,因此在使用多西环素进行临床治疗时应更加注意异质性耐药的发生,需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为临床防控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


新疆不同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乳酸菌分离鉴定及发酵性能比较
《中国酿造 》 2024
摘要:为分析新疆不同民族传统谷物发酵饮料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性能,采用乳酸菌选择性培养基从伊犁地区具有典型代表的传统自然发酵谷物饮料—玛格孜木与波杂中分离乳酸菌,利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比较筛选菌株的生长特性、产酸、耐酸、溶血性、抑菌能力、抗氧化活性及降解生淀粉和熟淀粉性能及产香能力评价其发酵性能。结果表明,波杂中乳酸菌多样性高于玛格孜木,前者分离出5个属5株菌,后者分离出2个属7株菌。波杂来源的乳酸菌在生长速度、产酸能力、对肠道病原菌的抑菌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生淀粉液化和糖化能力均高于玛格孜木来源乳酸菌。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筛选菌株的主要风味贡献物为含硫、短链烷烃化合物、醇类、醛酮类和氮氧化合物。综上,波杂中乳酸菌多样性及其发酵性能较玛格孜木更高。
关键词: 谷物发酵饮料 玛格孜木 波杂 乳酸菌 分离鉴定 发酵性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