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声辅助法提取新疆葡萄干多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化学研究与应用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结合对超声辅助法提取新疆葡萄干多糖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利用红外光谱对葡萄干多糖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葡萄干多糖对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羟基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新疆葡萄干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液料比7 mL·g-1,提取时间 30 min、提取温度 61℃,超声功率 160 W,此条件下多糖的得率为 3.48±0.06%.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提取的葡萄干多糖含有多糖的特征官能团.当新疆葡萄干多糖质量浓度为 2.50 mg·mL-1 时,DPPH·清除率为 76.90%;新疆葡萄干多糖质量浓度为 3.00 mg·mL-1 时,·OH的清除率为 87.10%.葡萄干多糖对DPPH·和·OH的半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 0.912、0.874 mg·mL-1,说明该方法提取的新疆葡萄干多糖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这为新疆葡萄干的推广及健康产品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同地区枸杞真菌毒素含量特征分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 建立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检测新疆、甘肃、宁夏3个地区枸杞中链格孢酚(alternariol,AOH)、腾毒素(tentoxin,TEN)、交链孢霉烯(altenuene,ALT)3种真菌毒素含量,并对3个地区真菌毒素含量进行特征分析.方法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QuEChERS-UPLC-MS/MS对枸杞中真菌毒素进行测定,分析新疆、甘肃、宁夏3个地区枸杞中真菌毒素分布特征.结果 90份枸杞样品中AOH检出率为55.6%,TEN检出率为100%,ALT检出率为100%,79.7%的枸杞样品受到了两种以上真菌毒素污染,在新疆、甘肃、宁夏3地区真菌毒素含量中ALT总含量(48.3%)>AOH总含量(47.3%)>TEN总含量(4.3%).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枸杞中真菌毒素的同时检测;ALT、TEN的检出率较高;混合污染情况普遍,并且呈现出一定的地区和品种差异.通过分析不同地区枸杞中真菌毒素的含量特征,可以及时发现并控制真菌毒素污染,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同时也可以预测和预防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中药材 真菌毒素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枸杞


长期不同施肥对灰漠土性质影响
《黑龙江粮食 》 2024
摘要:本文旨在阐明土壤化学性质的演变,为培肥改良提升灰漠土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基础,选择其中5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CK)、施有机肥(M)、施氮磷钾肥(NPK)、施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施氮磷钾肥+秸秆还田(NPKS)),对灰漠土性质的影响。通过测试土壤pH、电导率、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指标,将不同施肥下不同土层测量结果: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在0~20cm的土壤深度范围内,M、NPK、NPKS处理导致电导率降低,而M、NPK、NPKM处理则促使电导率升高;在20~40cm的土壤深度中,M、NPK、NPKM处理引起了pH值的下降,其中以M处理的降低幅度最为显著;同时,电导率呈现增长趋势,M处理使得电导率提升了108.28%。施肥处理有效地增加了土壤中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含量,且0~20cm土层的含量高于20~40cm土层。在20~40cm土层中,M和NPKM处理的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M处理对有效磷的提升效果最为显著。M和NPK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尤其在0~20cm土层中效果更为显著。此外,施肥处理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使用有机肥料以及有机-无机肥料的结合,可以显著提升土壤的肥力并改善其结构。


农业学术期刊学术质量及影响力提升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2021年5月18日,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出版能力建设”“提升出版服务能力”。【方法】《新疆农业科学》通过资源配置、制度设计、期刊出版等方式,为学者、学科建设、学术研究及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知识服务。【结果】通过23个栏目设置(重点栏目10个)、专刊专栏、专家组稿等方式,加大国家级和省部级以上项目刊登比例,通过与中国农科院编辑、编委、专家交流,了解了农科院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发展情况,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总计推送邮件1749封,推送海外学者分布国家和地区40个,进一步提升了《新疆农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结论】包括服务读者、作者、高校及相关机构的一系列能力,以及服务于学术交流、学科建设等。作者服务能力是基础,学科服务能力是关键。


盐胁迫下普城沙雷氏菌F-06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果
《微生物学通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研究证实部分微生物可促进农作物生长并能提高其耐盐性。【目的】从宁夏回族自治区北部盐碱地分离筛选获得了一株编号F-06的细菌,在探究其生理生化特性的基础上,开展盐胁迫下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基因序列等对菌株F-06进行菌种鉴定;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采用砂培试验评价其对玉米幼苗的促生效果。【结果】菌株F-06为短杆状,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可以在2%-10%的NaCl浓度范围和pH8.0-11.0的环境下正常生长,具有固氮、解有机磷、解钾、产铁载体、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ACC)脱氨酶和产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等特性,经鉴定为普城沙雷氏菌(Serratia plymuthica)。以不添加NaCl为对照组,玉米幼苗在100 mmol/L NaCl处理组中,生长被显著抑制;NaCl+F-06处理组与NaCl处理组相比,玉米幼苗的株高、茎粗、茎叶鲜重和干重均显著增加,分别为11.36%、15.97%、36.63%和18.42%,根鲜重和干重也增加了8.54%和10.0%(P<0.05);玉米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显著增加,叶绿素和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下降5.3%,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显著下降了61.9%,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提高了40.33%(P<0.05)。【结论】菌株F-06能够在100 mmol/L NaCl胁迫下促进玉米幼苗生长。


瓜类作物CGMMV-VIGS体系的优化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24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提高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 CGMMV)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在瓜类作物中应用效率。以黄瓜、甜瓜和西瓜优良种质为实验材料,采用不同的CGMMV病毒载体接种方式、并设置不同的培养温度和相对湿度,以测试基因沉默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真空渗透和种子吸胀的接种方式能够在瓜类作物中产生最高的基因沉默率(FGS)。在22℃和25℃的培养环境下,黄瓜、甜瓜和西瓜PDS沉默有效性(EGSL)较高。黄瓜、甜瓜和西瓜生长1个月后,EGSL达到100%,显著高于30℃的培养环境下EGSL。生长3个月后,甜瓜和西瓜在22℃培养环境下EGSL分别为89.7%和95%;在25℃培养环境下EGSL分别为85.6%和86.1%,均显著性高于30℃下EGSL。在相对湿度为30%和50%环境下,黄瓜的EGSL分别为70%和72%,甜瓜的EGSL分别为76%和73%,显著高于相对湿度为80%的培养环境下EGSL。西瓜在相对湿度为30%的培养环境下的EGSL为69%,显著高于相对湿度为50%时的EGSL(38%)和相对湿度在80%时的EGSL(33%)。综上所述,通过优化了瓜类作物的CGMMV-VIGS的技术体系中接种方式和培养环境参数,提高了基因沉默率和有效性,并且能够快速获得整个植株基因沉默的种质资源,为作物优质和抗逆基因功能的研究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 基因沉默 PDS沉默有效性 瓜类作物 种子接种 温度 相对湿度


不同硒肥及喷硒时期对灰枣果实品质的影响
《经济林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合适的硒肥和喷硒时期,为提升灰枣果实品质,培育新疆富硒灰枣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以灰枣为试验材料,使用了亚硒酸钠、有机富硒营养剂、纳米硒肥3种硒肥配方,在幼果期+膨大期、膨大期+白熟期、幼果期+白熟期3个时期对灰枣叶面进行喷硒,测量果实外在品质(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内在品质含量(VC、蛋白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黄酮、总酚)和矿质元素含量(C、N、P、K、Ca、Mg、Se),通过方差分析与相关性分析,探究不同硒肥配方和喷硒时期对灰枣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不同硒肥处理下:3种硒肥处理均显著降低灰枣单果质量、纵径、Ca含量、Mg含量;亚硒酸钠对提升灰枣果实各项内在品质指标最为显著;纳米硒肥对提升灰枣果实C、N、Se含量最为显著。不同喷硒时期处理下:幼果期+膨大期、幼果期+白熟期处理均显著降低灰枣单果质量、纵径;膨大期+白熟期处理对提升灰枣各项内在品质指标、Se元素含量较为显著。两者交互作用下:3个时期施纳米硒肥后显著降低灰枣单果质量、纵径、横径;在膨大期+白熟期施用亚硒酸钠可显著提升灰枣各项内在品质;在膨大期+白熟期施用有机富硒营养剂、纳米硒肥可显著提升N、Se元素含量。【结论】3种硒肥中,亚硒酸钠对提升灰枣果实内在品质最佳,纳米硒肥对提升灰枣果实矿质元素含量最佳。3种喷硒时期中,膨大期+白熟期为最佳喷硒时期。所有施硒处理均显著提高了灰枣果实硒含量,较CK提高了6~20倍,可达0.06~0.20 mg/kg,符合富硒食品标准和食品安全标准。综合所述,建议在果实膨大期+白熟期使用亚硒酸钠叶面喷施的方法培育富硒灰枣。


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结构布局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收集整理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基础数据的分析,揭示1990~2020年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结构布局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其驱动因素,为保障流域林果业资源环境安全、推动区域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新疆塔里木河流域1990~2020年林果业生产数据,汇总并对比分析。【结果】1990年以来塔里木河流域的林果业发展以1999、2011和2020年为界,经历从有向优发展起步阶段、以规模化集约化为方向的快速发展阶段、新时期林果业的提质增效阶段三个阶段。【结论】受地理位置、农村农业经济结构调优等多因素叠加影响,塔里木河流域林果业结构本身一直具有较大的调整潜力;此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各种优惠政策措施也进一步推动了塔河流域林果业结构布局的深度调整。


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对香梨采后链格孢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对香梨采后黑斑病菌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影响。首先将生长5 d的猬木霉培养基与含链格孢菌饼培养基对扣,测定30℃培养3、5、7 d的抑菌效果;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处理组和对照组链格孢菌丝体;收集两组链格孢菌丝体,采用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染色法观察链格孢细胞膜完整性,测定电导率等细胞膜相关指标;使用钙荧光白(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法测定链格孢顶端生长细胞的形态变化,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活力和N-乙酰葡糖胺质量浓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培养期间内,猬木霉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链格孢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处理组链格孢菌丝出现皱缩、肿胀和部分断裂的现象,细胞质基质减少情况比对照组更严重,局部伴有质壁分离现象;而对照组菌丝则生长正常,孢子结构完整,切面结构清晰,胞质均匀,细胞壁和细胞膜结构正常。经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处理后,处理组链格孢电导率、丙二醛水平、蛋白质和核酸泄漏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I染色观察到处理组链格孢菌丝体发出红色荧光,说明猬木霉挥发性物质破坏了链格孢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容物外泄,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受到显著破环。CFW染色观察到两组链格孢菌丝体荧光强度无明显差异,处理组和对照组的AKP活力和N-乙酰葡糖胺质量浓度也无显著差异,说明猬木霉挥发性物质对链格孢细胞壁未产生破坏作用,其主要作用靶位也并不是细胞壁。综上,猬木霉M6-5挥发性物质的抑菌靶点是链格孢的细胞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