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生产与布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塔里木河流域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变迁的动态过程,梳理农业发展脉络和阶段性特征,探究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变化的驱动因素。【方法】基于1990~2020年新疆南疆五地州棉花生产面板数据,采用集中度指标对塔里木河流域棉花生产与布局演变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其驱动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塔里木河流域种植业结构调整中,棉花逐渐占据优势地位,对全流域农作物生产规模扩张的贡献率达63.34%;长绒棉生产波动较大,全疆及流域占比呈“双降”趋势;区域布局由以“喀什地区为主、阿克苏地区为辅”逐渐演变为以“阿克苏地区为主、喀什地区为辅,和田地区基本退出”,县域呈集聚化发展;棉花生产受自然条件、要素投入、产业政策、产业链带动、比较效益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其中农用塑料薄膜、化肥、农机、农药等物质投入影响较大。【结论】塔里木河流域作为新疆棉花主要产区,地位日益巩固,未来以持续优化棉花区域布局、强化棉花科技创新、创新配置生产要素、加快棉花和棉纺织服务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等为重点,助推塔里木河流域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


遮阴程度对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遮阴程度下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及其光合参数相关关系,于2019-2020年,采用不同透光率的黑色遮阳网模拟果树不同程度遮阴,在大田条件下,设置了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1)、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S2)、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S3)和自然光对照(S0)4个不同程度遮阴处理,分析了遮阴程度对小麦旗叶内源激素含量、酶活性、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小麦旗叶内源激素Zt、IAA和GA3含量呈先降后升趋势,均以S1处理最低,而ABA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以S1处理最高;POD、APX活性呈先升后降趋势,且均以S2处理最高;CAT和GR活性则呈先降后升趋势,且均以S3处理最高;SOD活性以S2处理最大,S3处理次之,S1最小。小麦旗叶P_n、Gs和Tr随着遮阴程度的增加均逐渐降低,而Ci呈增大趋势。与S0处理相比,旗叶RuBPCase活性在S1和S2处理下降低,S3处理下明显升高;遮阴提高了旗叶PEPCase的活性,以S2处理最高。S0处理下籽粒产量最高(8 467.70 kg·hm-2),S1、S2和S3处理的产量较S0处理分别降低26.56%、52.22%和69.13%。综合来看,在南疆麦区果树对下层小麦遮阴程度未达到或达到S1时可以种植小麦,遮阴程度达到S2时勉强可以种植小麦,遮阴程度达到S3时不建议种植小麦。
关键词: 遮阴程度 小麦 内源激素 抗氧化酶活性 光合特性 产量


不同采收期对轮台白杏果实品质及代谢物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采收期对轮台白杏果实品质和代谢物的影响,对轮台白杏不同采收期(Sl~S6)果实的品质进行了测定,同时采用广泛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对不同采收期果实中代谢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果实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总糖、色泽指数、pH值不断上升,而果实硬度、可滴定总酸呈现出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维生素C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在S3时达到最大值.在6个不同采收期果实中鉴定出867种代谢物,包括黄酮类、脂质类、木脂素和香豆素类类、生物碱类、萜类、鞣质类、其他类(包含糖类、醇类及维生素)、酚酸类、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核苷酸及其衍生物、甾体等12大类,其中黄酮类物质数量最多,为191种,占总代谢物的22%.通过对差异较大代谢物进行分析,糖类物质、有机酸、黄酮类和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是造成不同采收期轮台白杏果实口感、风味差异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表明,S3和S4时期为轮台白杏的最佳采收期.
关键词: 轮台白杏 采收期 果实品质 广泛靶向代谢组 代谢物


灰枣贮藏期处理方式筛选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灰枣贮藏期处理最适方式并建立其预测模型。【方法】在室外天然贮藏条件下贮藏期180 d情况下,采用23%、28%不同初始含水量、不同堆放高度(5、10、20和40 cm散堆)等前处理方式,分析比较灰枣贮藏期的水分含量、黑头病、感官品质、总糖含量、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VC含量和cAMP含量等因素,筛选较优处理方式。【结果】室外20 cm堆藏法,控制初始含水量为23%,能够较好地保持灰枣枣果贮藏期的品质,是加工企业灰枣加工前简便易行的前处理方法。【结论】总糖、VC含量、总酚含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水分含量、黑头病发生率、感官评定、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和cAMP含量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动力学模型可预测骏枣货架期。形成了适用性较强的质量控制技术,通过产业化示范,可提高红枣加工产品质量。


减磷配施腐植酸对羊草生长及磷素吸收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减施磷肥同时配施腐植酸(Humic acid, HA)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拔节期生长、光合特性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空白对照(CK)、常规施肥(100%P:P2O5 140 kg·hm-2)以及常规施肥基础上减施10%,20%,30%磷肥并配施45 kg·hm-2HA(90%P+HA,80%P+HA,70%P+HA)试验。结果显示:羊草拔节期80%P+HA处理下的株高达到最大值,为64.93 cm;生物量达到1659.92 kg·hm-2,较100%P提高了34.80%;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在80%P+HA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4 mg·g-1,0.73 mg·g-1,净光合速率相比CK提升21.88%;80%P+HA处理羊草磷含量达到最大值,磷肥利用率与100%P相比提高了110.87%。本研究结果表明减磷配施HA对羊草生物量和磷素吸收利用有显著影响,在新疆人工建植羊草推荐磷肥施用量为112 kg·hm-2配施腐植酸45 kg·hm-2有利于羊草生物量的增加,提高叶片光合能力,促进磷素的吸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达到磷肥“减量增效”目的。


膜下滴灌对春灌盐碱地水盐运移及硝态氮淋洗损失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为探究膜下滴灌方式不同春灌定额对盐碱地水盐氮运移和生态效应的影响,本研究于2023年在新疆铁门关市开展研究,试验地棉花种植模式为一膜三管6行,宽行66 cm、窄行10 cm。试验设置5个春灌定额:75.0、112.5、150.0、187.5 mm和225.0 mm(常规春灌定额),分别用DW1、DW2、DW3、DW4和DW5表示,分析不同土壤深度水分、盐分和硝态氮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与春灌前相比,灌水30 d后所有处理0~40 cm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且水分主要分布在宽行中间至窄行中间范围。DW3和DW4处理间0~100 cm的土壤储水量增量占灌溉量的比例无显著差异,而DW5处理最低,仅占29.61%。DW3、DW4和DW5处理土壤盐分分布相似,DW4处理0~40 cm土壤盐分淡化区范围最大,且80~100 cm土壤盐分含量显著降低;DW3和DW5处理40~60 cm深度土层从膜间到窄行中间范围含盐量增加。DW4处理在0~20、20~40 cm土层脱盐率均最高,与DW1、DW2、DW3和DW5处理相比,0~20 cm土壤脱盐率分别显著提高148.9%、37.1%、27.5%和36.6%。DW3和DW4处理土壤硝态氮淋洗量无显著差异,与DW5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减少35.5%和26.6%。DW3、DW4和DW5处理间棉花出苗率无显著差异,与DW1和DW2处理相比提高4.5%~8.8%。DW4处理棉花产量最高,与DW1、DW2、DW3和DW5处理相比,分别显著提高29.2%、13.4%、6.1%和5.8%。研究表明,采用膜下滴灌方式以187.5 mm灌水定额春灌增加了土壤耕层水分含量,提高0~40 cm土壤脱盐率,降低土壤硝态氮淋洗量,使棉花出苗率达到90%、产量提高5.8%,187.5 mm是节水高效、农田氮素淋洗面源污染风险较低的春灌定额。
关键词: 滴灌春灌 盐碱地 水盐运移 盐分分布 硝态氮淋洗损失


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及提升因素和对策分析
《棉花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度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分析障碍因素和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推动新疆棉花产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从数字化基础、数字化支撑、数字化应用、数字化效率4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熵值组合赋权法、障碍因素分析法等,分析2012―2021年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及主要障碍因素。【结果】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综合得分由2012年的1.68分提高到2021年的28.42分。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由2012年的数字化基础、数字化支撑和数字化应用,变化为2021年的数字化应用和数字化效率。新疆棉田在数字化技术应用、资金投入、规模化发展、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不足。【结论】新疆棉田数字化发展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加大数字化技术研发推广力度,推动棉田规模化和组织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复合型技术人才培育力度,有望推动新疆棉田数字化转型升级。
关键词: 棉田 新疆 数字化水平 大数据 障碍度 障碍因素 转型路径


不同苯唑氟草酮施药方式防除玉米田杂草药效及安全性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不同设置苯唑氟草酮施药方式防除玉米田间杂草的药效试验,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筛选符合当前大面积集约化种植的高效除草剂安全施药方法。【方法】采用滴灌施药及植保无人机喷施的方式,对比分析随水滴施和植保无人机超低量喷施除草剂对新疆灌区玉米田杂草的实际防除效果。【结果】相较于滴灌滴施,利用无人机喷施6%苯唑氟草酮可分散油悬浮剂(OD) 125 mL+90%莠去津62.5 mL在药后第5、10和15 d对灰藜、苘麻、田旋花及稗草的防效更优,施药30d时两者间无显著差异。膜下滴灌滴施除草剂显著优于无膜滴灌滴施处理,且膜下滴灌施药对灰黎、苘麻和稗草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依次为98.48%~100%和99.28%~100%,对田旋花药后30 d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仅为71.60%和74.28%。此外,不同施药方式均未对玉米产生明显的药害症状,且对玉米产量有显著提升。【结论】滴施苯唑氟草酮除草剂可应用于新疆灌溉玉米产区防治多种杂草。


北疆典型盐碱地棉花滴灌灌水技术参数的优化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4
摘要:为确定最适宜北疆典型盐碱地棉花生长的滴灌灌水技术参数,本研究于2022年在新疆克拉玛依进行田间试验,设置2个灌水定额[412.5 mm(W1)和592.5 mm(W2)]与4种滴头流量+滴头间距[1.4 L·h-1+30 cm(T1)、2.4 L·h-1+30 cm(T2)、3.0 L·h-1+30 cm(T3)和3.0 L·h-1+20 cm(T4)]的完全组合,共计8个处理,研究灌溉定额与滴灌技术参数对棉花生长指标、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灌水定额(592.5 mm)显著提高了棉花的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LAI)、生物量、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在滴头流量2.4 L·h-1与30 cm间距组合(T2)条件下表现更佳。低灌水定额(412.5 mm)有效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而高灌水定额则提升了棉花的收获指数(HI)。DTOPSIS-EW综合评价显示,T2W2处理综合得分最高,能够有效兼顾棉花生长、产量及其构成、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研究表明,592.5 mm灌水定额、2.4 L·h-1滴头流量、30 cm滴头间距为北疆盐碱地棉花高效生产的最优滴灌技术参数。


新疆新梅保鲜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新疆新梅保鲜加工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布局,为推动新梅保鲜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方法】收集产业调研数据,采用文献分析方法,汇总新疆新梅的保鲜加工技术,评估其在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分析当前保鲜加工技术的不足,综述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创新。【结果】新疆新梅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现有的保鲜加工技术尚存在诸多不足,使得新梅采后保鲜效果不佳、加工产品单一化、产业链条较短,影响新梅产业可持续发展和市场竞争力。研发先进的加工保鲜技术可以丰富新梅产品多元化,提升新梅的保鲜效果,增强市场竞争力。【结论】新疆新梅保鲜加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推进产品多元化市场营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