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高丹草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2
摘要:[目的]明确对高丹草产量影响较大的关键农艺性状,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2份高丹草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丹草各性状进行测量,利用随机区组试验对高丹草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干重进行相关性、主成分和通径分析。[结果]各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1.61%~54.67%,表明各供试材料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变异;各性状与单株干重相关性为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长>叶宽,单株干重与株高相关系数最大(0.746),与叶宽的相关系数最小(0.349);主成分分析共获得3个主成分,分别是株高因子、分蘖因子和叶宽因子,主成分分析中前3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45.855%、12.924%、11.594%,累计贡献率高达70.373%,主成分1中各性状特征向量值均为正值,单株干重、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长的载荷量较高,表明植株高大、主茎粗、叶片数多且植株叶片较长时,高丹草产量较高;通径分析中对植株产量直接影响的大小为株高(0.444)>茎粗(0.258)>叶片数(0.201)>叶宽(0.136)。[结论]株高和茎粗是直接影响高丹草单株产量的重要性状。


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DnaJ基因克隆表达及其免疫原性研究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2
摘要:[目的]克隆表达绵羊肺炎支原体DnaJ基因,研究其表达产物的免疫原性。[方法]以绵羊肺炎支原体内蒙古分离株NM03-MO株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其DnaJ基因序列,对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比对及三维结构预测;将该基因片段连接至pColdⅠ表达载体,构建pColdⅠ-DnaJ原核表达载体表达重组DnaJ蛋白并纯化,通过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与支原体抗体阳性血清的结合活性。[结果]NM03-MO株DnaJ蛋白序列与绵羊肺炎支原体序列同源性最高,但三维结构存在一定差异,重组DnaJ蛋白与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血清有较好的结合活性,初步证明该蛋白具有免疫原性。[结论]绵羊肺炎支原体DnaJ蛋白被首次成功克隆表达,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为后续分子致病机制研究及新型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DnaJ蛋白 序列分析 分子克隆 免疫原性


蒙古马盲肠中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鉴定及酶学特性分析
《饲料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蒙古马耐粗饲料的优良特点,试验以蒙古马盲肠内容物为研究对象,旨在筛选、分离出高效的蒙古马源纤维素分解菌株,并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和酶学特性分析。采用羧甲基纤维素平板法和摇瓶发酵法分离菌株并鉴定菌株类型。最后,通过测定纤维素酶活力分析菌株在不同pH、温度、碳源和氮源条件下的酶学特性。研究从蒙古马盲肠内容物中分离筛选到具有较高降解纤维素能力的解淀粉芽孢杆菌H3(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H3)。菌株H3分泌纤维素酶的最适p H为4.8,在p H 3.0~8.0范围内,其酶活力相对稳定;在温度为65℃,酶活力最高,当温度为40~50℃时,该酶活力维持在80%左右,稳定性强。此外,H3发酵所需的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2%的蛋白胨+酵母粉复合物(1:1),它具有相对较高的纤维素酶活力,有深入开发的潜力。


毛乌素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对不同生态修复措施的响应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2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生态修复措施对毛乌素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围封作为对照(Ⅳ),采用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措施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苏力德苏木沙化草地进行修复,通过监测植被群落特征及计算物种多样性指标,评价其对生态修复措施的响应。[结果]施肥(Ⅰ)、补播(Ⅱ)、喷藻(Ⅲ)、藻类补播拌种(Ⅴ)和施肥+补播(Ⅵ)处理区的植被群落平均高度均显著(P<0.05)高于对照区(Ⅳ);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植被群落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5个处理区;施肥(Ⅰ)处理区的植物种类最多,共20种;补播(Ⅱ)处理区最少,共10种;喷藻(Ⅲ)、施肥(Ⅰ)和藻类补播拌种(Ⅴ)处理区的Margar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组。[结论]不同修复措施对于沙化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影响。喷藻或拌藻、施肥等具有养分输入作用的修复措施对短期内修复沙化草地具有显著效果,修复后植物种类、物种丰富度明显增加,植被群落变得相对复杂。


日光温室架豆栽培技术
《蔬菜 》 2022
摘要:为了进一步发挥巴彦淖尔市架豆种植面积广、反季节生产已成规模、周年供应稳定的优势,促进春秋两茬设施架豆的产量、品种及效益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近年来乌拉特前旗的成功经验,探索总结出了日光温室架豆栽培的实用技术,包括干湿育苗、穴盘播种、春秋茬定植、高光效调节、水肥同步管理、吊线引蔓、促花保荚、病虫害防治等多方面管理措施,为日光温室架豆栽培提供了完整的技术依据.
关键词: 架豆;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绿豆新品种鹦哥2号的选育
《耕作与栽培 》 2022
摘要:鹦哥2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以9910-5-1-86-27-33为母本,白绿8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配制组合而成的绿豆新品种,后代主要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鹦哥2号表现为中早熟、高产稳产、优质大粒、直立抗倒、抗病虫害,适宜机械化收获.2017—2018年参加张家口市区域试验,2017年平均产量为2129.55 kg/hm2,较对照增产27.9%,2018年平均产量为2220 kg/hm2,较对照增产21.91%.
关键词: 绿豆;鹦哥2号;选育;栽培技术


山药种质资源SSR分析及初级核心种质库的构建
《北方农业学报 》 2022
摘要:【目的】分析山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建立山药初级核心种质库,提高山药育种效率。【方法】利用12对SSR引物对55份山药种质叶片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并采用聚类分析法构建山药初级核心种质库。【结果】12对引物在55份山药种质中扩增出128个位点,多态位点率为98.43%,单个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84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0 4,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65 0,单个材料扩增条带平均Shannon-Wiener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17 2;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70~0.898;经6次抽样,发现除多态位点率较抽样前明显降低外,其余指标变化较小,抽样比例30%多态位点率为93.75%,代表性较高,确定为山药初级核心种质库。【结论】55份山药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抽样30%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库可有效代表原始群体。


基于DNA条形码的向日葵田弯管列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弯管列当是危害我国向日葵最严重的寄生杂草.为了明确我国向日葵田弯管列当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利用rbcL、matK、ITS2条形码序列对采自我国向日葵主产区的58份弯管列当样品进行PCR扩增及测序,采用Vector NTI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剪切比对,利用MEGA 6.0软件计算种内遗传距离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种子的显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3个DNA条形码序列中仅ITS2片段扩增测序结果理想并表现出较好的聚类结果.各样品ITS2序列剪切比对后长度为453 bp,种内遗传距离为0.002~0.007,通过比较各样品ITS2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差异位点,能将不同弯管列当种群区分开.ITS2聚类结果表明58份弯管列当样品聚为3类,分别为Ⅰ型、Ⅱ型和Ⅲ型.形态分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弯管列当在植株形态、种子形状及微观形态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别.由于不同弯管列当种群的生境、寄主(向日葵栽培品种)不同,其种群遗传进化差异显著.基于ITS2条形码和扫描电镜形态学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可用于弯管列当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关键词: 弯管列当;DNA条形码;ITS2序列;种子形态;遗传多样性


2种苗前封闭除草剂对鹰嘴豆田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北方农业学报 》 2022
摘要:[目的]明确苗前封闭除草剂异丙甲草胺和二甲戊灵不同施用剂量对鹰嘴豆田杂草防效和鹰嘴豆苗的安全性.[方法]设置96%异丙甲草胺EC 1200 mL/hm2(C1)、1500 mL/hm2(C2)、1800 mL/hm2(C3)、3000 mL/hm2(C4)、清水(CK1)处理,450 g/L二甲戊灵CS 1500 mL/hm2(T1)、2250 mL/hm2(T2)、3000 mL/hm2(T3)、4500 mL/hm2(T4)、清水(CK2)处理分别复配87.5%2,4-滴异辛酯EC 600 mL/h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进行鹰嘴豆田杂草防效及鹰嘴豆生长安全性试验.[结果]96%异丙甲草胺EC和450 g/L二甲戊灵CS分别复配87.5%2,4-滴异辛酯EC可以有效地防除鹰嘴豆田单子叶杂草和双子叶杂草,C4处理的防效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T4处理与T3处理相比,施药后45 d对单子叶杂草防效和总杂草防效差异不显著(P>0.05);T4处理施药后30 d对双子叶杂草防效和总杂草防效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96%异丙甲草胺EC和450 g/L二甲戊灵CS的不同施用剂量对鹰嘴豆苗均未发生药害.[结论]96%异丙甲草胺EC 3000 mL/hm2和450 g/L二甲戊灵CS 4500 mL/hm2对单子叶杂草、双子叶杂草和总杂草防效较好;试验剂量内对鹰嘴豆生长安全.


基于生态资产的内蒙古生态保护效益评估
《生态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资产是能够为人类提供生态产品和服务的自然资源资产,生态资产的变化特征可以反应生态保护政策与工程的实施效果.内蒙古地理位置重要,生态系统脆弱,发挥着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是国家生态保护政策与工程实施的重点区域,通过生态资产变化评估内蒙古生态保护效益,对掌握生态状况与保护生态资产具有一定的意义.通过核算森林、灌丛、草地生态资产面积和质量,并建立生态资产综合指数,评估了内蒙古生态资产特征及变化情况.内蒙古生态资产主要以草地生态资产为主,占自然生态资产总面积的73.72%.草地生态资产质量较差,以中级、差级和劣级为主,占草地生态资产的81.03%;森林生态资产质量较好,灌丛生态资产质量也较差.2000-2015年,生态资产综合指数提高了 24.91,生态资产面积变化不明显,生态资产质量明显提升,质量提升面积为16.59×104km2.内蒙古整体生态质量水平在缓慢提升,实施的生态保护工程与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