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椤木石楠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及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种子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椤木石楠种子为研究对象,对椤木石楠种子萌发过程中不同阶段种子的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以及内源激素(ABA、GA3、IAA、MEIAA)共8个指标进行测定分析,探索椤木石楠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椤木石楠种子的萌发方式为子叶出土型,根据形态变化特征,将其分为未萌发期(0 d)、露白期(1~5 d)、胚根生长期(6~10 d)、子叶生长期(11~15 d)共4个时期。在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BA、GA3、IAA和MEIAA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还原糖、GA3/ABA和IAA/ABA含量先升后降。种子的萌发天数与淀粉、还原糖、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ABA、GA3、IAA和MEIAA含量都呈显著负相关。椤木石楠种子萌发过程是一个动态耗能过程,受GA3/ABA的正向调控和IAA、MEIAA的负向调控。


黄河故道沙区栽培林果限制因子研究进展
《河南林业科技 》 2024
摘要:探讨河南省林果栽培限制因子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黄河故道沙区土质形状及其变化的影响因子。土壤沙漠化和生态环境恶化是林果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因此,在造林绿化和营建果园时,应选择耐旱、耐瘠薄且适应性强的树种。同时,采用区域和田间工程排水措施,并确保造林技术符合沙区品种的重要指标,为黄河故道沙区的林果栽培提供有效措施。


鲜食枣新品种'内黄脆'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内黄脆’枣是从河南省内黄县枣资源中选育出的中晚熟鲜食新品种。果实短椭圆形或卵圆形,平均单果27.1 g,质地较致密、酥脆,含可溶性固形物23.8%,可溶性糖19.46%,总酸0.26%,维生素C 2.84 mg·g-1 FW。9月上旬进入成熟期,果实生育期95~100 d,5年生树平均产量34 980 kg·hm-2,适应性强。适宜在河南省黄河流域及黄河以北枣树种植区域栽培。


洛河水系黄河雅罗鱼人工繁殖试验
《水产养殖 》 2024
摘要:开展了洛河水系黄河雅罗鱼人工繁殖试验,比较了受精卵脱黏组与未脱黏组的孵化效果。结果表明,受精卵经13~14 d孵化后陆续出苗,2组共获得水花1 100尾左右,孵化率低于10%;经5个月培育,苗种平均体长5.78 cm,平均体质量65.69 g。指出,野生黄河雅罗鱼可以通过人工驯养在池塘内正常生长,性腺发育成熟经人工催产孵化后,其苗种也可在池塘内正常生长。提出,在今后繁殖试验开展前,可采取优化饲料营养成分配比等措施,来加快亲本生长发育速度,催产时适度增加催产剂剂量,提高亲鱼的成熟度和产卵量。


聚焦产业科技创新 支撑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管理 》 2024
摘要:省级农业科研院所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一步明晰发展定位,持续提升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能力是摆在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为例,系统梳理了支撑区域农业发展的成效、创新做法等,剖析了现阶段省级农业科研院所面临的主要困难,进一步提出推动省级农业科研院所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梯次分明、分工协作、适度竞争”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产业科技创新 农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建议


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文献计量方法
《科技管理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将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依法取得的职务科技成果的使用、转让、收益等权利全部或部分赋予科技成果完成人(科研人员),但学界对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动态梳理鲜见报道。为此,通过对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相关文献的文献计量分析,并采用对数似然算法进行聚类分析,以系统梳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结果发现:研究期间有关研究发文量呈上升趋势,3个快速增长节点分别落于2017年、2020年和2023年;“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混合所有制”“职务发明”“高校”“科技成果”等关键词的出现频次较高,即这些领域的研究热度较高;有关研究主要聚焦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问题分析与实践探索、法律与制度视角的科技成果归属分析、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及高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4个主题。当前有关赋权改革研究存在不足之处,如前瞻性有限、对本地情况分析较少等问题,未来研究要更多关注改革实践实施细节、法律制度创新及改革建议等。
关键词: 职务科技成果 赋权改革 科技成果转化 职务发明 文献计量 研究热点


利巴韦林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免疫学性能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利巴韦林鼠源单克隆抗体。采用戊二醛法将利巴韦林载体蛋白偶联,合成人工完全抗原;紫外扫描、凝胶电泳及动物免疫对人工抗原质量进行鉴定。通过细胞融合、阳性杂交瘤筛选、体内诱生腹水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学性能鉴定。结果显示,利巴韦林与载体成功结合在一起,人工抗原制备成功。得到1株可稳定分泌利巴韦林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细胞株分泌的单抗效价在1∶512 000以上,对利巴韦林的IC50分别为4.74μg/L,且与金刚烷胺等其他抗病毒类药物及载体蛋白均无交叉反应性。本研究成功制备出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利巴韦林单克隆抗体,为利巴韦林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利巴韦林 戊二醛法 人工完全抗原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168漏斗型池塘养殖+路亚钓运营模式探索
《中国水产 》 2024
摘要:近年来,团队积极探索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在试验点改造整治荒废坑塘,不仅建设168漏斗型池塘,还以此为基础开展路亚钓。该模式投资小,占地面积小,养、钓结合,经济效益高,有利于水产养殖与果蔬种植有机结合,美化老旧垂钓场环境,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