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山西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探究油菜秸秆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为油菜新品系PW-1B的示范推广及油菜与花生的轮作倒茬提供参考,以5个花生品种豫花22、豫花37、豫花65、远杂9102、濮科花9号为受体材料,研究不同质量浓度(0、0.03、0.06、0.10 g/mL)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秸秆水浸液对种子发芽率影响较小,但会抑制花生种子发芽势;低质量浓度的油菜秸秆水浸液处理增加了豫花 22幼苗和濮科花 9号幼苗的侧枝长、豫花65和濮科花9号幼苗的主茎高,随着质量浓度增加促进效应不显著,0.10 g/mL的水浸液显著抑制了豫花37幼苗的根长、豫花65幼苗的单株鲜质量;3种质量浓度水浸液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远杂9102幼苗的根长.水浸液处理对远杂9102全部表现出化感促进效应,而对其他4个花生品种的化感作用则表现为低促高抑.豫花22、豫花65、远杂9102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不同质量浓度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豫花 37、濮科花 9号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水浸液质量浓度为0.03 g/mL时显著高于对照.水浸液处理后豫花22、豫花65幼苗的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均降低,豫花37的 POD活性降低.综上,油菜秸秆水浸液对花生品种的化感效应因受试品种不同存在差异,且水浸液处理对远杂9102全部表现出促进效应,表明远杂9102更适合与油菜新品系PW-1B轮作.
关键词: 油菜秸秆水浸液 花生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基于转录组比较的燕麦类似贮藏蛋白在小麦面团强度性状中的作用
《江苏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面团强度是影响小麦加工应用的主要品质指标之一.为鉴定与面团强度性状相关的贮藏蛋白编码基因,本研究以高相对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合完全相同的 2 个品种(郑麦 366:高面团强度品种;郑麦 366 杂交后代品种郑麦 369:低面团强度品种)为研究材料,比较开花后 14 d、21 d、28 d的贮藏蛋白编码基因表达差异,评估基因编码蛋白的面团强度贡献值,以及面粉的巯基含量差异等.结果表明,在 25 个显著差异表达的贮藏蛋白编码基因中,无高相对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低相对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基因;其中郑麦 366 显著上调表达基因 14 个,包含8 个燕麦类似蛋白编码基因和 6 个醇溶蛋白编码基因;显著下调表达基因 11 个,包括 10 个醇溶蛋白编码基因和 1个燕麦类似蛋白编码基因.贮藏蛋白面团强度评价模型的评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编码的燕麦类似贮藏蛋白对面团强度性状的贡献值不低于优质麦谷蛋白亚基,暗示燕麦类似贮藏蛋白可能也是影响面团强度性状的重要蛋白质类型.
关键词: 小麦 燕麦类似贮藏蛋白 面团强度 自由巯基 转录组


玉米籽粒氮含量遗传位点挖掘及候选基因预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籽粒氮含量与品质紧密相关,其遗传机制的解析对玉米品质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252份玉米自交系为关联群体,利用贝叶斯信息与连锁不平衡迭代嵌套式模型(BLINK,bayesian-information and linkage-disequilibrium iteratively nested keyway)、固定随机循环概率模型(FarmCPU,fixed and random model circulating probability unification)、一般线性模型(GLM,general linear model)、混合线性模型(MLM,mixed linear model)、多位点混合线性模型(MLMM,multiple loci mixed model)和逐步排它性混合线性模型(SUPER,settlement of MLM under progressively exclusive relationship)等方法分别对其籽粒氮含量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13个与籽粒氮含量显著关联的SNP(P<3.64E-07)o BLINK、FarmCPU、GLM、MLM、MLMM和SUPER方法分别检测到6个、3个、7个、4个、2个和4个SNP位点.其中,S3 8879213在5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S9_146173702在4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S5 114774030和S7_182217338在3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S1_10906326和S1_177528813在2种方法中均能检测到.共挖掘25个相关候选基因,其中Zm00001eb275080和Zm00001eb330700可能是影响玉米籽粒氮含量的重要候选基因.


凡纳滨对虾不同养殖模式下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不同养殖模式对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和鱼-虾混养模式中水体、底泥以及虾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结果显示,无论是物种的多样性水平还是丰富性水平,均是底泥>水>虾肠道,主养池塘底泥和虾肠道样品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性均高于混养池塘。不同样品微生物群落的菌群分布于59个门,其中10个门的丰度>1%,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属于绝对优势菌群,在混养池塘和主养池塘中均>10%。主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8个类群,分别为双歧杆菌目(Bifidobacteriales)、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等,混养池塘的微生物标志物共有18个类群,分别为蓝色芽殖杆菌属(Gemmobacter)、外硫红螺菌科(Ectothiorhodospiraceae)、外硫红螺菌属(Ectothiorhodospira)等。通过功能预测及其相对丰度比较,发现主养模式在这些代谢通路中基因注释的相对丰度值均高于混养模式。以上研究表明,在凡纳滨对虾主养模式中添加的益生菌,有效提高了水体、虾肠道和底泥的微生物多样性,塑造了更健康、多元化、功能更强大的微生物群落,提高了养殖系统的物质循环能力和能量利用效率,更有利于虾体的健康成长。


环境因子及栽培措施对核桃细菌性黑斑病的影响
《湖南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找出核桃黑斑病的发生与核桃品种、生长环境以及栽培措施之间的关系,调查了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生长地的海拔、地形坡度、降雨量、温度、郁闭度、地面覆盖率等环境因子,以及灌溉次数、防治次数、是否清园等栽培措施,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方法分析了环境因子、栽培措施与核桃细菌性黑斑病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根据17个核桃品种的病情指数得出中强特勒、辽核1号、西扶为抗病品种;(2)发现核桃黑斑病病情指数与郁闭度、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具有强相关性,郁闭度为正相关,防治次数和是否清园为负相关,平均温度、地面覆盖率与病情指数为负相关。(3)核桃黑斑病发病率与雨水为极显著正相关,与海拔高度为极显著负相关。建议在推广中应结合立地条件,合理布局,两树的间距需在6 m以上,郁闭度控制在0.6以下,并做好清园、灌溉和防治等树体管理工作,以减少核桃病害的发生。


丹江口水库丹库库区浮游甲壳类功能群与水环境关系特征
《河南水产 》 2024
摘要:本研究于2023年对丹江口水库丹库库区进行了季度监测,对甲壳类浮游动物组成、群落变化及功能群与水环境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调查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浮游甲壳类动物全年共检测出功能群五种,主要包括小型浮游甲壳类滤食者(SCF)、中型浮游甲壳类捕食者(MCC)、中型浮游甲壳类滤食者(MCF)、大型浮游甲壳类捕食者(LCC)和大型浮游甲壳类滤食者(LCF)。春季和冬季LCF占主导地位,夏季和秋季MCC占主导,秋季MCC和LCF占比相当。研究显示,温度(WT)、溶氧(DO)和叶绿素a (Chl.a)等水环境因素对浮游甲壳类功能群有显著影响。在南水北调和长江大保护背景下,本研究将为丹江口水库浮游动物组成、功能群研究以及水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


鲜食品种枣耐盐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
《河南林业科技 》 2024
摘要:通过鲜食品种枣在盐碱胁迫下的差异基因表达,代谢通路等方面的研究,来揭晓7个鲜食枣品种在盐碱胁迫下的差异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选取了灰枣、蟠桃枣、京39、尖脆枣、早脆密枣、早红密枣、早脆王7个鲜枣品种进行30 d盐碱处理,用RNA-Seq技术构建了枣树叶片转录组文库,进行了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析,差异表达基因KEGG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上述7个鲜食枣品种处理后表达量上升的基因有:OS07g0190000,CIPk23;处理后表达量降低的基因有:DALL4、Zc3hc1、ARF6、ERD4、METRF1。上调基因调控增强氧化还原活性和叶绿体的功能;下调基因调控降低转运活性和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灰枣、尖脆枣、早脆蜜枣在盐碱条件下通过调控CIPK23和Os07g0190000基因表达量上升,来促进枣树的根、茎、叶的生长;京39、尖脆枣、早红密枣、早脆蜜枣在盐碱条件下调控DALL4、ZC3HC1、ERD4、ARF6、METRF1基因表达量下降来抑制细胞增殖和分化,易导致植物细胞衰老。早脆王和蟠桃枣盐碱处理的各个基因表达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这两个品种的鲜食枣对盐碱环境不敏感,在细胞分化和生长量等方面都没有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