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β-伴大豆球蛋白诱导杂交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的建立
《水生生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旨在利用β-伴大豆球蛋白构建黄颡鱼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模型.利用酶消化法分离得到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通过细胞形态、角蛋白18(Cytokeratin-18,CK-18)免疫荧光染色和碱性磷酸酶染色法鉴定.利用不同浓度β-伴大豆球蛋白刺激24h后,RT-qPCR检测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筛选最合适刺激浓度.在此浓度下分别刺激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0、12h、24h和36h,使用RT-qPCR、CCK8、透射电镜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相关指标,筛选最适刺激时间.结果表明:(1)成功分离培养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细胞呈铺路石状,CK-18和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2)成功筛选到4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为最佳刺激浓度.在该浓度下,除grp78、jnk、il-10、atf6外,内质网应激、自噬、凋亡、炎症等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最高(P<0.05);成功筛选24h为最适刺激时间.4 mg/mL β-伴大豆球蛋白刺激细胞24h显著降低细胞活力,同时引起内质网显著肿胀,GRP78、LC3、Caspase3蛋白表达和Tunel信号显著升高(P<0.01),perk、atf6、beclin1、lc3a、bcl2、caspase3、caspase9和il-12mRNA表达水平显著最高(P<0.05).综上,实验成功分离得到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构建了黄颡鱼肠道上皮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实验为进一步研究未折叠反应信号通路在黄颡鱼豆粕诱导肠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 β-伴大豆球蛋白 肠道上皮细胞 内质网应激 黄颡鱼


一株野生桑黄菌的分离鉴定及活性成分分析
《北方园艺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采自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野生桑黄为试材,采用形态学鉴定、系统发育分析及单因素试验法,研究了该菌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性.同时,对比了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及粗毛纤孔菌3种子实体中多糖、黄酮、多酚及皂苷4种活性成分含量,以期丰富桑树桑黄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该菌为桑黄孔菌属的桑树桑黄(Sanghuangporus sanghuang).在纯培养条件下,该菌的最适温度为26~28℃,最适生长pH为6,最适碳源为麦芽糖和葡萄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胰蛋白胨.桑树桑黄、杨树桑黄及粗毛纤孔菌3种桑黄的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其中,桑树桑黄中黄酮和总酚含量最高,粗毛纤孔菌中多糖和皂苷含量最高.综上所述,采自河南省的野生桑黄为桑树桑黄,且该菌在桑黄类真菌中具备较高的药用价值.


晚花耐寒大果高产连翘品种'莘翘2号'的选育
《林业科技通讯 》 2024
摘要:目前我国的连翘良种选育研究有待加强,生产中种植的连翘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种类混杂,果实整齐度差,大小不一,产量低而不稳,直接影响到药材质量和经济效益。‘莘翘2号’(Forsythia suspensa‘Xinqiao No.2’)连翘是野生连翘实生选优中发现的优株,与普通野生连翘相比具有进入结果期早、开花晚、耐寒性强、果实个大、产量高的优点,平均单果质量2.1 g,最大单果质量5.6 g,定植当年开始结果,第2年平均单株鲜果产量0.5 kg,第3~4年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平均株产鲜果2.2 kg;经多年的无性繁殖、集中栽培、苗木推广种植和区域试验,植株生长发育正常,特异性状保持稳定,具有新品种的遗传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作为连翘良种种植发展。
关键词: 连翘 Forsythia suspensa‘Xinqiao No.2’ 选育 区域试验 性状 栽培


水淹胁迫对美洲黑杨嫁接苗叶片色素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全红杨’‘中红杨’和‘2025杨’3个品种嫁接苗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盆栽模拟水淹环境,以正常浇水条件为对照,研究不同胁迫处理时间下,3个杨树品种的叶片色素含量、光合特性的响应变化及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淹胁迫期间,3个杨树品种叶片色素含量及气孔导度(Gs)、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Ci)均极显著下降。胁迫后期,叶绿素a含量下降幅度大于叶绿素b,同时叶片Ci升高,羧化效率(CE)下降,Ci与P_n的相关性由正变为负,三者P_n的再次下降主要是由非气孔限制所致。对P_n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花色素苷含量与‘全红杨’叶片P_n呈正相关,而‘2025杨’花色素苷含量与P_n呈负相关。水淹胁迫70 d,3个杨树品种叶片P_n均始终为正值,水分利用效率(WUE)大幅提高,表现出稳定的耐涝遗传特质,其中‘全红杨’耐水淹能力相对较弱。
关键词: 杨树品种 水淹胁迫 色素含量 光合特性 相关性分析 耐涝性


基于多视角三维航摄影像的树高提取方法比较
《河南科学 》 2024
摘要:树高是一个重要的立木调查因子,传统树高测量方法是利用测高器人工测量,该方法调查速度慢,效率低下.重叠的立体像对,可以反映地物的高度信息,为大面积树高信息提取提供了可能.本研究采用大疆Phantom 4RTK无人机获取研究区航摄影像并构建立体像对,分别从不同视角采用三维模型直接测量法、倾斜摄影点云提取法、冠层高度模型局部最大值法进行了树高信息提取.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方法林木检测率依次为:82.5%、76.8%、71.1%,测得的树高结果精度分别为:R2=0.730,RMSE=1.699;R2=0.804,RMSE=1.459;R2=0.766,RMSE=1.548.三维模型测量法获取的树高提取率最高,倾斜摄影点云提取的树高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度最高.研究结果利用航摄影像能够高效地提取树高信息,为林业研究调查提供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 树高 航摄影像 倾斜摄影 局部最大值 冠层高度模型 数字高程模型


花椒风味物质研究进展
《河南林业科技 》 2024
摘要: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L.)是我国家庭必备的调味品,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医疗杀菌、神经类疾病治疗以及食用方面。对花椒风味物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旨在为花椒产业的发展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