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烟田有机肥配施对烤烟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烤烟生长、抗病性及品质的影响,为烤烟降焦、增香、减害提供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在主要营养元素氮、钾施用量相等条件下,设置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不同配比处理,研究腐熟的牛圈粪、有机芝麻饼肥、豆浆对烤烟生长、抗病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施化肥(对照)相比,配施腐熟牛圈粪、芝麻饼肥和豆浆且有机氮施用量占总施氮量64%处理能够显著促进烟株生长发育,改善烟株的农艺性状;烟株对病毒病的抗性增强,其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降低31.03%和38.63%,对赤星病的防效也达到了46.91%;烤烟质量和产值显著增加,与对照相比,其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价和产值分别提高31.84%、19.45%、24.40%、26.34%。各有机肥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中,还原糖/总糖比值、还原糖/烟碱比值、K2O/Cl比值趋于协调,可明显改善烟叶香气质,增加烟叶香气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褐土区冬小麦养分平衡施肥参数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养分平衡法原理,研究各养分平衡施肥参数,建立以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褐土冬小麦测土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以简捷快速、科学合理地指导我国北方褐土区冬小麦的施肥与生产。【方法】通过对多年多点小麦肥效试验结果的分析,分别计算出小麦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肥料当季利用率等养分平衡施肥参数,主要研究土壤环境、产量水平等因素对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及变化规律。【结果】冬小麦每百千克小麦产量养分吸收量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变化,因此忽略其变化将其定为常数,即氮(N)、磷(P2O5)和钾(K2O)分别为3 kg、1.2 kg和2.8 kg。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幂指数负相关关系。在不同的产量水平下,肥料养分当季利用率与土壤有效养分含量之间呈显著对数负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有效养分测定为基础的我国褐土冬小麦测土推荐施肥指标体系。【结论】由于养分平衡模型的作物推荐施肥量是根据目标产量需肥量与土壤供肥量之差来计算的,在利用该模型进行施肥推荐时,研究的关键点应该是如何准确确定模型中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和肥料当季利用率等参数,以便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在北方褐土区建立了以养分平衡原理为依据,土壤肥力测定为基础,具有氮、磷和钾全定量特性的小麦测土推荐施肥体系。
关键词: 养分平衡法 测土配方施肥 土壤有效养分校正系数 肥料利用率
河南省育成花生品种的幼叶体细胞胚胎诱导
《江苏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选用河南省育成的5个不同类型的花生品种,在6种培养基配方及2种光照处理下进行胚小叶外植体诱导体胚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豫花1号、豫花22号、豫花9719、豫花9847等4个品种体细胞胚诱导率均在2,4-D浓度为15 mg/L时最高,2种光周期处理的趋势一致,豫花9719的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在4周全黑暗培养条件下,豫花12号体细胞胚诱导率在2,4-D浓度为5 mg/L时最高,而在暗2周转光暗交替(其中光照培养16 h,黑暗培养8 h)2周处理条件下,2,4-D浓度为10 mg/L时体细胞胚诱导率最高,达45.00%;可见暗培养的平均诱导率低于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因此,以育成品种胚小叶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体细胞胚,2,4-D浓度以10~15 mg/L为宜,暗2周转光暗交替2周处理的体细胞胚诱导率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潮土区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的磷肥施用量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确定河南省潮土区小麦合理的磷肥施用量,利用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施磷量处理对小麦产量、土壤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够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及地上部吸磷量,但过量施磷抑制小麦产量提高。随着施磷量增加,小麦产量先增加后降低,以施磷(P2O5)量90 kg/hm2处理最高,180 kg/hm2处理次之,两者差异不显著;磷肥利用率逐渐下降,耕作层土壤Ca Cl2-P、Water-P、Olsen-P残留量增加,土壤磷素盈余量增加。综合考虑小麦产量、有效磷残留量及磷肥利用率,90~180 kg/hm2是小麦高产与环境友好双赢的磷肥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豫烟7号”及其配套技术要点
《乡村科技 》 2015
摘要:"豫烟7号"是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烟草公司)烟草研究所培育的烤烟一代杂交种,于2010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主要特征特性"豫烟7号"生长势强,根系发达,氮素利用率高;抗黑胫病,耐PVY、TMV,中感CMV和根结线虫病;成熟落黄特征不明显,叶片结构稍紧密,变黄过程失水较困难;烤后原烟质量较好,符合目前工业需求。经审定,"豫烟7号"适合在河南省各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步法制备羧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及其表征
《化学与黏合 》 2015
摘要: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为单体、烯丙基荧光素为荧光染料,采用一步法制备了两种粒径均一、表面羧基化的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显微镜、红外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其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两种羧基化共聚荧光微球单分散性好、荧光性能好且稳定;表面成功引入羧基;聚合在共聚荧光微球中的荧光素具有和烯丙基荧光素一致的性质,并证实了共聚荧光微球和烯丙基荧光素在乙醇和甲苯中具有不同荧光光谱的理论。
关键词: 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 一步法 羧基聚苯乙烯共聚荧光微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扩展蛋白(expansins)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引起细胞壁组分间松驰和细胞壁柔韧性增加,在植物的许多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了揭示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功能,本研究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数据鉴定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分析其结构特征及系统发育关系。黄瓜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显示,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包含35个成员,包括A(21)、B(3)、LA(9)和LB(2)4个亚家族,分布在黄瓜7条染色体上。扩展蛋白氨基酸长度范围为206-295,编码蛋白质具有保守的结构域,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所有蛋白均定位于细胞外。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黄瓜扩展蛋白四个亚家族的平均内含子数目分别为A类1.8个,B类2.7个,LA类3.8个和LB类3.5个。基因表达分析发现,该家族基因在黄瓜雌雄花蕾及果实发育过程中表达丰度较高。本研究分析了黄瓜扩展蛋白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可为深入研究其扩展蛋白基因的分子进化与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病毒病研究进展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芝麻是世界上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之一,近些年病毒病频发且呈加重趋势,给芝麻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国内外对芝麻病毒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生危害调查、病原鉴定、发生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等方面。芝麻病毒病的症状复杂,病原种类较多,国内主要有花生条纹病毒(PSt V)和芜菁花叶病毒(Tu MV),国外报道较多的为豇豆蚜传花叶病毒(CABMV),其他在芝麻上发现的病毒还有西瓜花叶病毒(WMV)、芝麻坏死花叶病毒(SNMV)等。通过分析影响芝麻病毒病流行的因素,根据目前防治方法的研究结果,总结了可行的防治策略。
关键词: 芝麻 病毒病 花生条纹病毒 芜菁花叶病毒 防治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缓解方式对小麦炔草酯药害的补救效果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不同缓解方式对炔草酯引起的小麦药害的缓解效果,于11月17日对大田小麦喷施炔草酯后,分2个时期(11月27日、次年3月2日)喷施9种缓解剂,于特定时间分别调查小麦的株高、产量等指标;次年(3月3日喷施炔草酯,3月10日喷施各缓解剂)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喷施炔草酯有效成分240 g/hm2后,小麦株高、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比空白对照减少15.99%、25.52%、12.55%,最终小麦减产34.34%,而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产量较炔草酯对照分别增加了27.28%、13.17%、47.47%(初筛);喷施炔草酯有效成分180 g/hm2后,小麦产量下降22.33%,而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处理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较炔草酯对照提高了5.87%,产量增加了25.13%(验证)。数据表明,药害早期喷施丙酰芸苔素内酯对炔草酯引起的小麦减产可起到相对理想的补救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