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热泵干燥对香菇品质特性的影响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热泵干燥过程中,干燥室内的风温、风速和装载量对香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干燥中粗脂肪、粗蛋白、总糖及维生素C的保留率与风温、风速和装载量都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风温和风速对香菇品质的影响较大.综合比较可知,当干燥室内的风温为50℃,风速为3 m/s,装载量为1 500 g时,热泵干燥制得的干制香菇的品质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信息化建设在河南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
《河南农业 》 2015
摘要:农业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全面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之渗透到农业各个具体环节的全过程,以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65%左右,经济发展相对薄弱,充分应用农业信息技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河南省通过信息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农业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了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拟南芥PKS2与CAM4蛋白互作研究
《生物技术通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蓝光受体向光素(phototropin,PHOT)介导许多生理反应,现已从拟南芥中分离了其下游的一些信号转导组分。前期研究表明,拟南芥光敏色素底物PKS家族成员PKS1与部分Ca2+结合蛋白钙调素(calmodulin,CAM)成员互作,参与PHOT2介导的强蓝光诱导下胚轴向光反应。旨在探讨PKS2和CAM4之间的互作关系,首先用RT-PCR技术得到PKS2和CAM4的c DNA全长序列。通过酵母双杂交和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从体外与体内证实PKS2和CAM4能相互作用。此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KS家族与CAM之间的联系,为深入解析PHOT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播播期对玉米品种‘郑黄糯2号’产量和鲜食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确定糯玉米新品种‘郑黄糯2号’的夏播适宜播期,比较了7个不同播期(5月21日、5月26日、5月31日、6月5日、6月10日、6月15日、6月20日)下‘郑黄糯2号’的生育进程、农艺性状、产量及鲜食品质。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郑黄糯2号’各生育阶段持续时间均缩短,粗缩病率降低。与5月21日播种相比,6月5日播期处理的生育期缩短13天,粗缩病则由11.26%减少到3.47%;6月20日播期处理的生育期缩短28天,无粗缩病害发生。随播期推迟,穗长、穗粗和穗行数变化不明显,行粒数减少,秃尖长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6月5日播期处理行粒数比5月21日播种减少12.12%,秃尖增加到0.06 cm,而较6月20日播期处理行粒数增加2.00%,但秃尖长减少1.47 cm,该播期处理的产量最高(11268.58 kg/hm2),分别较5月21日、6月20日播期处理增产6.81%、27.81%。在鲜食品质方面,籽粒粗淀粉含量和皮渣率随着采收期延迟而增加,但可溶性糖含量则相反;相同采收期下,‘郑黄糯2号’的鲜食品质表现为播期越早越好。综合以上因素和生产实际,‘郑黄糯2号’夏播的适宜播期为5月25日到6月5日,且在小麦收获后尽可能早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F-1与Landsat-8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玉米LAI反演比较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中国遥感事业已取得长足进步,高分一号(GF-1)卫星首次实现了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为探讨国产GF-1卫星影像在农业遥感长势监测中的适应性,以许昌地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Landsat-8卫星影像,结合地面采样数据LAI,从传感器光谱响应特征、经验回归模型监测精度以及LAI空间一致性等3方面进行2类遥感数据的对比评价。结果表明,GF-1影像近红外、红、蓝波段光谱响应与Landsat-8有差异,与绿波段光谱响应非常吻合,各波段光谱反射率与Landsat-8影像同类光谱间均存在显著线性关系。通过各波段组合多种归一化植被指数,采用经验回归模型反演LAI发现,GF-1影像反演的最优模型为NDVI的指数模型,R2为0.848,Landsat-8影像反演的最优模型为蓝红组合的归一化植被指数(blue-red NDVI,BRNDVI)的指数模型,R2为0.687,2类影像反演LAI与地面实测值均呈现较为一致的线性关系。由许昌地区玉米LAI值空间分布可见,GF-1影像反演的玉米LAI值与Landsat-8影像反演值过渡趋势一致,在许昌西部种植结构复杂地区,GF-1影像以其空间分辨率优势更能凸显LAI分布差异。通过该文研究表明,GF-1卫星的高时间分辨率以及高空间分辨率特征能够代替传统中分辨率数据成为农业遥感长势监测中的重要数据源,该数据在农业遥感其他领域的应用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 遥感 作物 波长 玉米 GF-1 Landsat-8 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针菇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金针菇为研究对象,对其上部子实体和菌柄基部2个部位中的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以期为金针菇下脚料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2个部位的常规营养成分(蛋白质、总糖、灰分、纤维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且基部含有较高的总糖、灰分、纤维素,而脂肪含量低且无显著性差异。金针菇抗氧化成分Vc和多酚含量丰富,上部和基部的Vc含量分别达0.53mg/g、0.35 mg/g,多酚含量分别达7.38 mg/g、6.88 mg/g。金针菇上部和基部同时含有47种矿物质,且富含对人体有益的K、Na、Ca、Mg等常量元素以及Zn、Fe、Mn、Se等微量元素。其中,基部的K、Ca、Mg、Mn含量均比上部高。金针菇中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种类齐全,上部子实体和菌柄基部中总氨基酸含量分别为164.36 mg/g、125.92 mg/g,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35.10%、32.87%。金针菇2个部位的主要营养成分种类相似,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富含多糖、矿物质和氨基酸,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较好的开发前景。
种子质量对免耕精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5 CSCD
摘要:为了研究中国玉米机械化精播对种子质量的要求,于2011年选用不同种子公司的11个品种,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种子质量对免耕精播夏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10个精播种子、‘郑单958’普通种子、‘郑单958’精播种子的平均出苗率为96.47%、90.95%和93.92%,精播种子之间、‘郑单958’普通种子和精播种子之间的田间出苗率差异不显著。‘先玉335’精播种子、国内精播品种的平均出苗速率分别为0.21和0.17,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精播种子的出苗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分别为6.10和4.80,‘郑单958’普通种子的出苗整齐度和株高整齐度分别为4.86和3.94,差异达显著水平。所有参试品种株高和叶面积差异不显著。所有精播种子、国内精播种子、‘郑单958’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的产量分别为9820.79、9862.19、10116.04、9477.75 kg/hm2,所有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产量差异不显著,9个国内精播种子之间产量的差异也不显著。而‘郑单958’精播种子和‘郑单958’普通种子差异达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因素,玉米机械化播种要采用精播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 2015
摘要:从安阳市某猪场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料中分离到致病杆菌后,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和纯化、卫星现象检查、生化鉴定、致病性试验、PCR实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株为副猪嗜血杆菌,菌株对头孢噻呋、头孢噻肟、丁胺卡那、洛美沙星较为敏感,对氯霉素、阿莫西林、克林霉素、金霉素、恩诺沙星、强力霉素不太敏感,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链霉素、磺胺间甲氧嘧啶耐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粮油作物中伏马菌素B_1免疫测定方法的建立
《中国粮油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制备伏马菌素B_1单克隆抗体,并建立伏马菌素B_1免疫学检测方法。以制备的免疫原FB_1-BSA免疫小鼠,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建立能分泌抗FB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的方法制备FB_1单抗。基于制备的FB_1单抗,建立间接竞争ELISA检测分析方法,并对检测方法性能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通过动物免疫、细胞融合筛选到1株分泌抗FB_1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3F6。建立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分析方法检测范围40~600 ng/mL之间,检测下限达到40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136.81 ng/mL,除与FB1特异性反应外,与同系物FB2及FB3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1.65%和7.85%,与黄曲霉毒素B_1、黄曲霉毒素M_1、β-玉米赤霉烯醇、呕吐毒素、T-2毒素、玉米赤酶烯酮、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酮、α-玉米赤霉醇交叉反应率均低于0.2%,样品回收率在88.89%到115.45%之间,平均101.91%,变异系数为7.43%。本研究建立的ELISA方法与LC-MS-MS检测相同的样品时,二者的检测结果没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初步研发出灵敏度符合检测要求、特异较强、准确度较高、简便快捷的FB1免疫学检测方法 。
关键词: 粮油作物 伏马菌素B_1 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 免疫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田间杂草防控技术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为了筛选出芝麻田间杂草有效防控技术,在一年两熟区主产省河南和一年一熟区主产省山西进行了试验,在播后芽前和生长期分别采取了几种除草剂和地膜覆盖、人工除草防控措施,调查了不同种植区防控技术对主要草害、次要草害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筋草适宜播后芽前用50%乙草胺乳油用量3 000 m L/hm2进行防除;马齿苋应在播后芽前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用量1 800 m L/hm2进行防除;防除苋菜采用黑色地膜覆盖最佳;狗尾草应选在生长期采用人工防除;一年两熟区对杂草的防控,应选在播后芽前,对芝麻生长影响较小,可获得较高产量,地膜覆盖物理方法比化学方法对杂草的防控效果好;一年一熟区不论是播后芽前还是生长期,化学除草效果会随着芝麻的生长而递减,50%敌草胺和生长期48%苯达松化学防控杂草效果好,芝麻增产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