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稻麦轮作田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方法】对江苏地区一年两熟耕作田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进行调查。【结果】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可以促使小麦纹枯病在早春提早发生,但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则会抑制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并且不同还田方式间抑制效果也会产生差异;而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可以显著促进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另外,水稻秸秆长期全量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抑制效果低于小麦秸秆的促进效果,稻麦秸秆均长期全量还田情况下小麦纹枯病的发生呈加重趋势。【结论】稻麦秸秆全量还田情况下,要加强小麦纹枯病的控制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调控繁殖季节提高种鹅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发展
《中国家禽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种鹅反季节繁殖技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应用,分别开展了南方短日照繁殖和北方长日照繁殖鹅种的反季节繁殖生产,从而大幅提高了种鹅繁殖性能和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通过人工光照程序分别调控南北方鹅种实现其繁殖活动同步化,将有助于建立南北方鹅种的杂交配套新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种鹅生产的经济效益,为种鹅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鮰鱼、底泥、水体中18种多氯联苯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基于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鮰鱼、底泥、水体中7种环境指示类、12种二噁英类多氯联苯(PCB)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鮰鱼组织样品经液氮冷冻后粉碎处理,用二氯甲烷∶正己烷(体积比1∶1)提取,浓硫酸消解净化;底泥样品风干研磨过筛,水样品过滤,二氯甲烷提取,浓硫酸和弗罗里硅土柱净化,浓缩后正己烷定容。采用HP-5(30 m×0.32 mm×0.32μm)毛细管柱分离,程序升温,质谱采用电子轰击电离源(EI),能量70e V,以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性定量分析。7种环境指示类和12种二噁英类多氯联苯的平均回收率为73.16%~115.06%,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0.6%~9.3%,检出限为0.40~0.60μg/kg,测定限为1.00μg/kg。该法简单,净化效果好,精密度高,可以准确检测水体、底泥、鱼体中18种PCB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肥料化利用的猪发酵床垫料主要化学性状分析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木屑、稻壳和秸秆为原料,配制木屑(S)、木屑+稻壳(SR)和木屑+稻壳+秸秆(SRS)3种猪发酵床垫料。在1年半左右的使用中,监测垫料中养分元素及重金属含量变化,并测定饲养4批猪后垫料的种子发芽系数。结果表明:经过4批养猪周期后,各处理垫料TN、TP、TK含量以及pH、EC、含水率有所升高,垫料总养分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铜、锌、镍、铬、砷、汞含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中的限制规定,而镉、铅含量超标较严重。通过种子发芽指数表示的垫料腐熟度,略低于可接受水平,直接施用于土壤时存在安全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内包装方式对模拟运输过程中水蜜桃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机械损伤是导致水蜜桃运输品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合理的包装方式对水蜜桃的品质保持效果显著。本实验参考公路运输标准,于常温(23±1℃,相对湿度70%~80%)条件下模拟不同距离的快递运输,以‘白凤’水蜜桃为试材,在外包装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了5种内包装方式(P1~P5)对运输过程中水蜜桃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珍珠棉+保鲜膜的内包装方式(P5)能保持水蜜桃较高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失重与呼吸强度,减轻果肉褐变,减缓L*值的下降速率,维持较高的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APX)、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并保持组织较低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ammonialyase,PAL)活性。综合新鲜程度、风味及口感等感官品质因素,P5包装处理对运输过程中水蜜桃的防护与保鲜效果最为显著,为最适宜水蜜桃采后流通的内包装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个水稻引进资源的花药开裂及苗期耐热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20个从USDA引进的水稻资源进行了苗期耐热性鉴定和与开花期耐热性紧密相关的花药开裂性状测定。鉴定结果表明,20个资源苗期高温处理后恢复7 d的相对幼苗成活率为83.23%~100%,恢复10 d的相对幼苗成活率为68.18%~100%。其中N22、AD-1140、IR 9403-3-1-1和IR 4427-51-6-3具有较强的苗期耐热性。引进资源的花药基部开裂长度为234.9~559.0μm,花药总长度为1570.0~2351.7μm,其中IR 2006-p-P12-12-3-2和N22的花药基部开裂长度分别最短和最长。20个资源的花药基部开裂长度和高温胁迫后恢复7 d及10 d的相对幼苗成活率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花药长度和高温胁迫后恢复7 d及10 d的相对幼苗成活率没有相关性。系谱分析表明,部分引进资源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花药基部开裂长度作为水稻耐热性的评价指标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噻虫嗪对水稻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噻虫嗪胁迫对水稻内生真菌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土壤处理的方法,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水稻根、茎和叶的内生真菌群落变化。噻虫嗪土壤处理浓度为0 mg/kg、1 mg/kg、10 mg/kg,分别标记为CK、FR、10×FR。本研究获得用于分析的优质序列和操作分类单元(OTU)数分别为757 058和456。α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水稻根部真菌多样性随噻虫嗪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而其茎、叶的真菌多样性只在高浓度噻虫嗪处理下增加,低浓度处理下则无明显变化。在属的水平上对代表性OTU进行注释,发现水稻根、茎、叶中内生真菌组成受噻虫嗪影响发生了明显变化。表明噻虫嗪对水稻内生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显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活污水灌溉对稻田还田麦秸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常规灌溉和污水灌溉下稻田还田麦秸的腐解特征和养分释放规律.结果显示:两种灌溉方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和养分释放速率随时间延长呈增加趋势,且前期快后期慢;水稻收获时麦秸腐解率达74.1%-80.7%,秸秆中氮、磷和钾释放率分别可达78.7%-84.3%、29.5%-44.8%和95.5%-97.5%;小麦秸秆腐解速度和秸秆中氮、磷、钾释放速率均表现为污水灌溉大于清水灌溉,腐解速度差异不显著,但全氮释放率仅在初始期差异显著,磷的释放率在分蘖至抽穗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全钾仅在抽穗和成熟期差异显著;两种不同灌溉方式下残留秸秆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谱型类似,残留秸秆的官能团组成无显著差异,但在1 030、1 630、2 920、3 330 cm~(-1)处的吸收峰强度不同.本研究表明生活污水灌溉能明显促进秸秆腐熟及养分释放,值得推广实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丰县山药产业发展状况与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江苏省徐州市丰县山药产业的调研情况,着重从种植技术与模式、种植效益成本、产业模式等3个方面阐述丰县山药生产概况;在此基础上,从山药特色品种、种薯供应、栽培技术、现代农业新技术、生产条件和装备水平、产业体系等方面,分析丰县山药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围绕生产和产业问题分析丰县山药产业发展的急切技术需求;从山药产业的政策扶持、山药的技术研发、农田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山药龙头化企业培植等4个方面提出推动丰县山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丰县山药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桑葚酒渣中花色苷提取工艺研究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桑葚酒渣中花色苷的提取率,以花色苷提取率为考察目标,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桑葚酒渣中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首先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加酶量和pH值这6个因素进行筛选,然后利用响应面法对加酶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进行优化。最终获得提取花色苷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加酶量0.2%、提取温度64℃、提取时间145 min。在此试验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率为4.68 mg/g。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