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6582条记录
1株死谷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西瓜枯萎病的效果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新的防治西瓜枯萎病的生防菌菌种资源,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从番茄植株中分离得到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拮抗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研究其对病原菌的广谱抑制效果,将菌体特征结合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相结合,对生防菌进行初步鉴定,明确其分类地位,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对其进行抗病效果初探。结果表明,从番茄中分离的1株对西瓜枯萎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wm005,对西瓜枯萎病菌、油菜菌核病菌、黄瓜立枯病菌、草莓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水稻恶苗病菌、葡萄炭疽病菌均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具有广谱抗性。根据菌体特征、16S r DNA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结果,初步鉴定该菌为死谷芽孢杆菌(Bacillus vallismortis wm005)。温室栽培试验表明菌株wm005对由西瓜枯萎病菌引起的西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防效为75.1%),高出化学药剂百菌清防效16.9百分点,说明菌株Bacillus vallismortis wm005具有很好田间应用开发的潜力。

关键词: 死谷芽孢杆菌 分离 生防菌 西瓜枯萎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种体色大鳞鲃鱼的肌肉营养成分分析与品质评价

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鳞鲃(Barbus capito)隶属鲤科、鲃亚科、鲃属鱼类,原产于乌兹别克斯坦的阿姆河,为该国的濒危、野生种。大鳞鲃鱼具有生长速度快、肉质好、耐盐碱、食性广、抗逆性强等优良性状。目前苏北养殖的大鳞鲃为F3代,体色主要有黑灰色和黄色两种,两种体色鱼的生长速度和性成熟年龄有差异[1]。大鳞鲃是大型经济鱼类,商品鱼2龄是消费者餐桌的美味佳肴。本研究对2龄鱼进行研究,为其营养价值的评定、种质标准建立

关键词: 大鳞鲃鱼 肌肉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播种量结合除草剂对杂草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秸秆还田条件下小麦不同播种量结合除草剂对杂草抑制效果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使用除草剂的情况下,随着小麦播种量上升,看麦娘和菵草的发生密度呈下降趋势,与75.0 kg/hm~2播种量相比,112.5~225.0 kg/hm~2播种量下小麦田杂草发生密度显著降低24.64%~77.73%。相同播种量下,不同剂量化学除草剂对看麦娘发生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与相同播种量、不使用除草剂相比,5%唑啉·炔草酯EC 60 g/hm~2,a.i对看麦娘和菵草抑制作用分别为52.46%~74.44%和44.55%~75.44%。相同除草剂使用剂量下,随播种量增加,杂草受抑制作用也呈上升趋势,其中5%唑啉·炔草酯EC30 g/hm~2,a.i,小麦播种量150.0~225.0 kg/hm~2时,与75.0 kg/hm~2播种量相比,看麦娘密度显著下降28.43%~50.00%,菵草密度显著下降70.80%~83.70%。可见适当提高小麦播种量可通过改变小麦-杂草生态竞争关系,抑制杂草发生密度,提高化学除草效果,而且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配合使用5%唑啉·炔草酯EC对小麦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没有显著不利影响,150.0 kg/hm~2小麦播种量时,使用5%唑啉·炔草酯EC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但不同剂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187.5 kg/hm~2小麦播种量时,是否使用除草剂对小麦产量没有显著影响,秸秆还田条件下适当增加小麦播种量可促进化学除草剂使用量的降低。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播种量 除草剂 除草效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低温发芽率QTL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85个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为受体亲本、粳稻品种日本晴为供体亲本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为研究材料,利用SPSS软件对水稻低温发芽率QTL进行鉴定和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以P≤0.000 1为阈值共检测到20个低温发芽率QTL,分布在除第4、7、8和10染色体的其余8条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加性效应值的变化范围为9.00%~26.00%,加性效应百分率的变化范围为26.47%~76.47%;运用代换作图法对其中11个低温发芽率QTL进行初步定位。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 数量性状位点 低温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胁迫对不同甘蓝品种发芽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以M0901-2-2-5(1#)等9个结球甘蓝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对甘蓝种子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增大,9个结球甘蓝品种的种子发芽率逐渐降低,其幼苗的根长、苗长逐渐变小;NaCl处理浓度与M0901-2-2-5、ZS-2-1-3-3(7#)、0905-1-12-2-5(8#)、G013-2-3(9#)这4个甘蓝种子的发芽率及幼苗根长、苗长有一定的负相关性,NaCl对甘蓝幼苗根的抑制作用强于苗;不同甘蓝品种对NaCl溶液的耐受能力不同,品种ZS-2-1-3-3、G013-2-3的耐盐性能相对最佳;0.2%NaCl浓度处理对ZS-2-1-3-3根、0905-1-12-2-5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甘蓝 NaCl 发芽率 幼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干燥方式对黄秋葵脆条品质及能耗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休闲型黄秋葵脆条的最佳干制方式,研究比较了远红外干燥、热风干燥、真空冷冻干燥、真空微波干燥、真空冷冻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和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对黄秋葵脆条的硬度、脆度、色泽、收缩率、干燥时间、能耗率以及总黄酮、总酚和多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真空冷冻干燥黄秋葵脆条总黄酮、总酚及多糖含量均最高,但口感绵软、不酥脆,且干燥时间最长,能耗最高;远红外干燥、热风联合真空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脆条的总黄酮、总酚及多糖含量依次降低,这三种干燥脆条均色泽差、硬度大、收缩严重;真空冷冻联合真空微波干燥与真空微波干燥脆条的硬度适中、酥脆度较佳,且总黄酮、总酚及多糖含量仅次于真空冷冻干燥脆条,两种干燥方式下黄秋葵脆条的质构及营养物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真空冷冻联合真空微波干燥时间是真空微波干燥的40倍,能耗率约是其5倍。综合看来,真空微波干燥脆条的硬度、脆度、色泽和营养成分保持较好,且干燥时间短、能耗低,较适宜于休闲型黄秋葵脆条的干制加工。

关键词: 黄秋葵 干燥方式 品质 能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InDel标记20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

作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构建玉米多重PCR检测体系,提高分子标记检测效率,利用10份代表性玉米材料对238对InDel引物进行单重PCR评估,共得到192对扩增效率高、稳定性好的引物。根据软件评估结果、扩增质量、产物范围、染色体均匀分布原则从192对引物中优选出30对综合表现较好的引物形成扩增产物范围在80~200 bp和200~400 bp的两组核心引物组合,每套组合中有10对引物分布在不同染色体上。在核心引物组合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染色体分布、碱基片段范围、引物荧光颜色,逐一添加引物,最终形成两组玉米20重PCR体系,一组40重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

关键词: 玉米 InDel 多重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葫芦规模化脱水作业前粉碎预处理方案中试比选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以建成的水葫芦中试示范工程为试验平台,通过对脱水前不同的工程预处理方案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各处理环节的成本构成,以期为水葫芦规模化处理处置工程获得低本高效的整体解决方案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从不同粉碎处理方式的能耗角度考虑,采用打捞船粗粉后二次粉碎的预处理方式有利于降低水葫芦脱水环节的能耗,粉碎和脱水处理1 t水葫芦需2.5 kW·h;通过对不同的打捞处置方案分析发现,采用打捞船粗粉处理上岸方式,可大大降低其转驳成本,减少岸上粉碎环节,从而提高粉碎和脱水处理能力,降低作业环节成本,并且打捞船粗粉方式的减容率达70.61%,使转驳运输能力提高3.4倍;水葫芦经厌氧发酵后的固液分离效果明显优于水葫芦直接固液分离,其脱水残渣含水率为62.89%,脱水1 t经厌氧发酵处理后的水葫芦仅需0.06 h和0.7 kW·h。该研究结果为最终形成"打捞船粗粉碎-转驳-二次粉碎-脱水"的水葫芦处理处置工程方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脱水 生物质 成本 水葫芦 预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igh Five昆虫细胞系的致瘤性研究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检测High Five昆虫细胞系对BALB/c裸鼠致瘤性情况,以确保其作为疫苗生产细胞株的安全性。方法将裸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High Five基础细胞库细胞试验组、High Five最高限制代次细胞试验组、HEp-2细胞阳性对照组、CEF细胞阴性对照组和不作任何处理的空白对照组,用细胞悬液背部皮下接种裸鼠。3周和12周后对裸鼠解剖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其是否有肿瘤形成。结果阳性对照HEp-2细胞组裸鼠接种后3周注射部位形成结节,病理组织学检查为鳞状细胞癌;阴性对照CEF细胞组和High Five细胞组均无结节形成,接种后12周经解剖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无肿瘤形成。结论基础代次和最高限制代次High Five细胞均不具有致瘤性,可安全地应用于疫苗生产。

关键词: 致瘤性 裸鼠 High Five细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剂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糖蜜和乳酸菌对饲料型四倍体刺槐青贮发酵品质及体外消化率的改善效果。[方法]试验设对照组(C)、葡萄糖组(G)、糖蜜组(M)、乳酸菌组(L)、乳酸菌+葡萄糖组(L+G)、乳酸菌+糖蜜组(L+M),分别在青贮后7、14、30、60 d开窖取样,分析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饲料型四倍体刺槐在整个青贮过程中乳酸产生和p H下降缓慢,致使青贮结束时,各组具有较低的乳酸(3.32~18.39 g·kg-1)与较高的pH值(4.88~5.66),但各组仅检测到极微量的丁酸(小于2 g·kg-1)及较低的氨态氮/总氮值(54.52~60.54 g·kg-1)。与对照组相比,G、M和L组未明显提高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而L+G和L+M组有较明显的改善效果,其中L+M组在整个发酵过程中保持最高的乳酸含量和体外消化率。各处理组氨态氮/总氮值、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各处理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L+M组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P<0.05)。[结论]添加葡萄糖、糖蜜和乳酸菌对青贮发酵品质和体外消化率有一定的改善效果,组合添加优于单独添加,其中L+M组改善效果最佳。

关键词: 饲料型四倍体刺槐 添加剂 发酵品质 体外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