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GFP标记菌株的获得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梨炭疽病菌的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体系,以梨炭疽病菌菌株II-17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解液组合及酶解时间等对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梨炭疽病菌原生质体的适宜条件为:CM液体培养基培养分生孢子24 h后,再转接到新的CM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4 h,获得新鲜的菌丝;最适酶解液组合为9.0 mg/ml裂解酶+1.0 mg/ml崩溃酶+1.0 mg/ml蜗牛酶;酶解时间为2.5~3.0 h时酶解效率最高。对获得的转化子进行PCR鉴定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GFP标记基因已成功整合到梨炭疽病菌的基因组中,转化子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且遗传性稳定。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转化子致病性与野生型菌株无明显差别,成功获得了梨炭疽病菌的GFP标记菌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adarsat-2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方法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基于Radarsat-2的冬小麦种植面积提取方法,以设立在江苏盐城研究区的冬小麦为研究对象,选用2014年3月3日-2014年6月7日期间5期Radarsat-2全极化影像,采用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对各时相的冬小麦种植面积进行提取,并以地面实测GPS样方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以支持向量机法和最大似然法提取冬小麦面积的精度均在4月20日达到最高,分别为66.4%和63.9%。对4月20日支持向量机法的冬小麦面积提取结果进一步进行耕地地块优化和碎小图斑去除处理后,冬小麦面积的提取精度可提高到79.6%。
关键词: Radarsat-2 遥感 冬小麦 种植面积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珠筛选抗Cry2Aa人源化单链抗体及检测方法的建立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转基因成分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亲和磁珠偶联Cry2Aa毒素蛋白从人源化噬菌体抗体库Tomlinson I中液相淘选特异性单链抗体(sc Fv)。通过4轮"扩增-吸附-洗脱",从洗脱产物计数板上随机挑取单克隆进行初步鉴定。选取相对结合活性最好的阳性克隆建立间接竞争ELISA,确定其检测范围。筛选后第4轮相对产出率较第1轮提高了4.07×106倍;单克隆ELISA鉴定出8个含有完整外源基因片段的阳性克隆,测序后获得3个不同序列的阳性克隆。D5克隆的噬菌体上清对Cry2Aa的检测灵敏度(IC10)为6.632 ng/ml,线性范围为0.016~2.881μg/ml。该克隆对Cry2Aa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板内板间重现性。
关键词: Cry2Aa毒素 单链抗体 磁珠 间接竞争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对青贮稻秸秆发酵品质的廖响
《黑龙江畜牧兽医(下半月)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对青贮稻秸秆发酵品质的影响,试验将淮稻5号收获稻籽后的秸秆粉碎至2 ~3 cm,采用4种处理方式按比例与乳酸菌、纤维素酶、糖蜜和水进行混合发酵.对照组加水200 kg/t,不添加其他物质;试验Ⅰ组添加7.5 g/t乳酸菌+200g/t纤维素酶+4%糖蜜+水200 kg/t;试验Ⅱ组添加7.5 g/t乳酸菌+400 g/t纤维素酶+1%糖蜜+水200 kg/t;试验Ⅲ组添加7.5 g/t乳酸菌+600 g/t纤维素酶+2%糖蜜+水200 kg/t.测定其营养成分、pH值、氨态氮和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并进行发酵品质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的pH值、乙酸、丙酸和丁酸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Ⅱ组氨态氮和乳酸含量极显著低于试验Ⅰ组、试验Ⅲ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Ⅰ组、试验Ⅱ组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 <0.05或P<0.01);试验Ⅰ组和试验Ⅲ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根据Vscore评分,各处理的发酵品质级别均为良,其中试验Ⅱ组评分最高.说明乳酸菌、纤维素酶和糖蜜能够提高青贮稻秸秆的发酵品质,其中添加7.5 g/t乳酸菌,400 g/t纤维素酶和1%糖蜜的效果较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生物基可降解营养钵水分变化规律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纸质、淀粉基、不腐熟秸秆基、腐熟秸秆基4种生物基可降解营养钵,对其进行水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通过将营养钵分别浸没于纯水和3.5%氯化钠溶液中,设置温度分别为常温25℃、低温0℃、高温50℃,对比研究不同溶液和不同温度对生物基可降解营养钵吸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溶液中,温度越高,营养钵的吸水率越高,水分含量变化越快,吸水性越好;纸质营养钵吸水性最好,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吸水率分别为25℃时484%、0℃时415%、50℃时489%,始终大于纯水中25℃时470%、0℃时410%、50℃时472%的吸水率;其他营养钵在3.5%氯化钠溶液中的吸水率均低于或等于纯水中的吸水率,秸秆基营养钵吸水率在40%~60%之间,淀粉基营养钵吸水率为20%左右。通过水分含量变化规律的研究,为育苗选取水分含量相适应的营养钵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用低温相变蓄热材料磷酸氢二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十二水磷酸氢二钠为主要相变材料,对其进行相变蓄热体系性能的研究,通过添加增稠剂、成核剂、辅助蓄热剂、熔点控制剂等,对比研究不同比例添加剂对相变蓄热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0 g的Na_2HPO_4·12H_2O中添加增稠剂硅酸钠0.7 g和成核剂石墨0.7 g的复合体系结晶温度为33.0℃,过冷度基本消除,结晶时间26 min。分别添加6 mL的水和10 g的尿素可提高蓄热体系的蓄热能力。添加KCl可有效降低相变温度,但过冷度增大,加入1.6 g,体系相变温度为27.0℃,适宜作物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致病性大肠杆菌鞭毛蛋白对O型口蹄疫病毒的佐剂效果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的传染性强,传播广,给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目前疫苗接种仍是主要而有效的防控手段。以增强口蹄疫疫苗免疫效力为目的,基于国内外对鞭毛蛋白佐剂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对非致病性大肠杆菌鞭毛进行修饰,研究鞭毛蛋白(flagellin,F)以及有无LTMT佐剂不同重组鞭毛蛋白对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se,FMDV)的佐剂作用。【方法】通过体外表达获得pCold-F0、pCold-F0-LTMT、pCold-F0NC、pCold-F0NC-LTMT 4种不同重组鞭毛蛋白,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pCold-F0-LTMT和pCold-F0NC-LTMT蛋白的生物学活性,按照5μg/只小鼠蛋白量与FMDV灭活抗原混合制备疫苗,同时设置添加或者不添加ISA 206佐剂组,皮下接种Balb/c小鼠,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2周。分别于免疫前和免疫后14、21、28、35和45 d采血并采集小鼠粪便,45 d后取小肠后段,采用阻断ELISA方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粪便和肠洗液中特异的分泌性IgA(secretory IgA,SIgA)抗体滴度,以评估免疫效力。【结果】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4种不同重组鞭毛蛋白成功表达。并用GM l-ELISA方法验证了pCold-F0-LTMT和pCold-F0NC-LTMT的生物学活性,融合蛋白F0-LTMT和F0NC-LTMT保留了与GM l结合能力。动物试验结果表明,疫苗经皮下注射接种后,单独口蹄疫抗原组没有产生明显的抗体水平,而鞭毛蛋白佐剂组比单独的口蹄疫抗原组,IgG滴度高,并且产生sIgA抗体滴度更早、更高。此外,LTMT与鞭毛蛋白协同作用能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高的IgG和sIgA。在试验中,当鞭毛蛋白与ISA 206佐剂联合使用时,血清中IgG滴度大幅增高,且抗体持续期延长。口蹄疫抗原与ISA 206佐剂和F0NC-LTMT混合使用效果最佳,显示对FMDV的最好保护。【结论】数据表明,黏膜佐剂F0-LTMT发挥双重佐剂活性,皮下注射可显著提高FMDV全身特异性IgG和局部sIgA水平,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茭儿菜特征特性、生长发育环境观测及定名
《南方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测江苏南京地区野生水生蔬菜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发育环境条件,为南京地区茭儿菜人工驯化栽培及定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江苏南京地区搜集的野生茭儿菜种质资源(变种)为材料,开展小区栽培试验,观测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环境条件,并进行命名。【结果】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植物,适宜生长水位5.0~35.0 cm。萌芽最低温度3~5℃,自开始正常生长至可采收期间最低和最高日均气温分别为12和26℃、水温为13和19℃。7月植株地上茎开始拔节生长,9~10节抽穗开花,可结实或不结实。食用部位为嫩茎,分白色和黄色两种,长20.0~30.0 cm,粗1.0 cm,单根重7.0~10.0 g。地上直立茎和地上茎为最佳繁殖材料,4~5月以基本苗数7株、种植密度33.0 cm×33.0 cm定植的小区当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5595.0 kg/ha,以基本苗数5株、种植密度100.0 cm×100.0 cm定植的小区次年平均产量(带壳)最高,为3480.0 kg/ha。按照国际植物命名法将南京地区茭儿菜定名为菰属茭儿菜种Zizania 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其中白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lautus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黄色变种定名为Z.regerminatio Z.L.Qian et H.F.Li var.frugi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称定名为Jiao er cai。【结论】江苏南京地区茭儿菜是浅水短日照植物,可作水生蔬菜、观赏植物及湿地植被等利用;定名为禾本科菰属茭儿菜种Z.regerminatio Zhi Long Qian et Hui Fen Li,英文名为Jiao er cai。
关键词: 茭儿菜 种质资源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生长条件 定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光谱特征分异的玉米种植面积提取
《江苏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种植面积的准确获取是进行玉米长势监测和产量估测的前提与基础。在对Landsat-8/OLI影像进行辐射定标、大气校正、几何精校正和裁剪等预处理的基础上,基于典型地物光谱空间差异与物候特征的异同,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种植被指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比值植被指数(RVI)、绿度植被指数(GVI)]和近红外波段反射率,通过构建植被光谱特征指标阈值对不同地物进行识别和分类,最后获取玉米种植面积。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波段反射率可以将农作物与其他地物区分开来,即当其反射率值大于0.37时,地物为农作物。对不同种类农作物识别时,选择NDVI>0.86、DVI>0.53、RVI>13.00、GVI>3 713.60作为分类阈值,可以将玉米与水稻和大豆区分,准确提取到玉米的种植面积。利用样本数据和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面积提取精度验证,总体精度为92.75%,说明基于多光谱特征指标建立分类阈值的方法可以准确提取玉米种植面积,该方法可以为江淮玉米种植区县域玉米种植面积的提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甘薯双生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双生病毒是中国甘薯上一类重要病毒,其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基因具有介体传毒、基因包被等多功能。揭示其分子变异,可以为病毒防治及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了24个甘薯双生病毒分离物的cp基因,采用SDT、Dna SP、RDP3、MEGA等软件对其进行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表明:24个分离物核苷酸序列均为765个碱基,一致率为88.3%~100%,编码254个氨基酸,一致率为94.5%~100%。中国甘薯双生病毒分离物系统进化树分为2个组,组I包括大部分分离物及本研究获得的22个分离物,又分为了2个亚组;组Ⅱ含有29个分离物,包括本研究中的XU8_2和XU8_3,这2个分离物与其他分离物可能为不同的种。非同义突变与同义突变比值大于1,说明cp基因处于正向选择即多样化选择。错配分布图除亚组1相对比较平滑外,其余组或亚组分离物均为多峰锯齿状,表明除亚组1种群呈突然暴发的状态外,其他组或亚种群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