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葡萄乙醛脱氢酶VvALDH10A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酶活性分析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引起的葡萄溃疡病Botryosphaeria dieback是葡萄上的主要枝干病害,严重影响葡萄产量和品质。鉴定和分析参与葡萄与葡萄溃疡病菌互作的基因,有助于揭示和阐明葡萄抗溃疡病的信号通路。本研究根据葡萄溃疡病菌侵染后的葡萄转录组数据信息,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克隆了一个受葡萄溃疡病菌诱导上调表达的乙醛脱氢酶基因VvALDH10A9(Vitis vinifera aldehyde dehydrogenase 10A9)。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拟南芥AtALDH10A8亲缘关系最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VvALDH10A9的表达结果表明:VvALDH10A9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在茎、叶和花中表达量最高,在根中表达量相对较低;葡萄溃疡病菌侵染后,VvALDH10A9在葡萄抗病品种中表达变化不明显,而在葡萄感病品种中该基因显著上调表达。利用原核蛋白表达系统诱导合成的VvALDH10A9蛋白,经纯化后可降解乙醛,表明VvALDH10A9蛋白具有乙醛脱氢酶活性。
关键词: 葡萄 葡萄溃疡病 乙醛脱氢酶 VvALDH10A9 原核表达


不同浓度硫素对韭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硫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研究无土栽培营养液中不同浓度硫对韭菜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确定合理的韭菜水培营养液配方提供依据。【方法】试验采用水培方法,以含硫2 mmol/L的日本千叶农试葱营养液(通用型)为基础,以硫酸钠作为硫源,设置了硫浓度分别为1、2、3、4、5 mmol/L的5个处理(分别用S1、S2、S3、S4和S5表示)。鉴于相对低浓度的Na+对植物生长发育影响较小,本试验结果忽略Na+的影响。在韭菜第二茬收获时测定了生长、生理、产量、品质指标及含硫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结果】适当增加硫素浓度,对韭菜生长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S1处理相比,S2处理韭菜的株高、叶长、假茎粗、叶宽和叶片数分别增加了2.6%、4.5%、5.6%、10.8%、7.2%,韭菜单株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6.9%、10.1%。韭菜根系活力以S3处理最高,比S1处理显著增加了25.7%,叶绿素a和叶绿素a+b与S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S1处理19.0%、19.3%。韭菜Vc、可溶性糖和硝酸盐含量均以S3处理最好,Vc含量显著高于S1处理18.8%,硝酸盐含量比S1处理显著降低33.3%。可溶性蛋白含量以S5处理最高。在韭菜中共检测出29种含硫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二硫化物和三硫化物,有少量的四硫化物,含硫化合物总含量以S2处理最高。韭菜产量以S3和S2处理最高,分别比S1处理显著提高了3.6%、5.6%。【结论】在应用日本千叶农试葱配方时,综合考虑韭菜生长、品质、芳香物质等指标,营养液中硫浓度以2~3 mmol/L为佳。


高光谱成像技术定量可视化检测熟牛肉中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
《现代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熟牛肉在冷藏过程中的新鲜状况,尝试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熟牛肉中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进行定量可视化分析。采集400~1000 nm范围内样品高光谱图像,采用变量组合集群分析法(VCPA)提取出6个光谱特征波段变量,针对特征波段图像,利用Tamura算法共提取出18个纹理特征变量,基于RGB颜色模型,分别计算出R、G和B分量图中共9个颜色特征变量。利用粒子群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PSO-LS-SVM)算法分别建立了不同变量组合的TVB-N含量预测模型。经分析比较,基于光谱与颜色特征融合的PSO-LS-SVM模型展现出最优的预测能力,预测集决定系数(R2p)和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55和1.093。利用最优模型将TVB-N含量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融合高光谱图像中光谱与颜色特征并结合PSO-LS-SVM算法对熟牛肉中TVB-N含量进行准确的预测与可视化表达是可行的,该研究可为其它肉及肉制品新鲜度检测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熟牛肉 挥发性盐基氮 特征提取 可视化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化学计量学的水体COD实时测量方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17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谱学传感技术测量水体COD是现代环境监测发展的趋势,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在线连续检测的突出优势,适合对环境水体COD的实时监测。采集实际水样,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IBS)获取水样的光谱数据。通过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水样的COD定量预测模型,对水体COD的LIBS光谱测量方法的定量预测及相关模型参数进行分析。发现用基线校正叠加S-G求导预处理后的光谱建立的PLS模型得到最佳预测效果,校正集集R2为0.9958,预测集R2为0.975 3,RMSEC为4.438 7,RMSEP为9.733 9。通过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光谱传感技术可用于环境实际水体COD的定量预测分析,为开发便携式水体检测设备奠定了理论基础。


高密度二痒化碳处理压力对苹果浆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对苹果浆进行灭菌,以期维持苹果浆的品质.研究高密度二氧化碳处理压力(0 MPa~25 MPa)对苹果浆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处理压力增大,苹果浆中菌落总数降低,在压力为25 MPa时,苹果浆中菌落总数降低89.1%,总酚含量升高,Vc含量仅降低l2.4%;电子鼻分析结果显示(5~20)MPa处理对苹果浆的风味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采用20 MPa的高密度二氧化碳技术处理可以最有效维持苹果浆的品质和风味.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温度关系研究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籽粒成熟度与吐丝至成熟阶段热量条件显著相关,明确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灌浆阶段温度的关系,可为玉米籽粒发育调控和熟期选择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极早熟、中早熟和中晚熟3种熟期类型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和2015年在哈尔滨实施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熟期类型品种相比,中早熟品种的最大灌浆速率(G_(max))、达到最大灌浆速率时的生长量(W_(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_(mean))最大,极早熟品种次之,中晚熟品种最小;灌浆活跃期(P)和有效灌浆时间(t3)随品种熟期延长而增加,增加部分主要在灌浆缓增期。活跃灌浆期、有效灌浆期与快增期≥10℃有效积温显著正相关,与灌浆期日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与渐增期≥10℃有效积温、灌浆期日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与快增期≥10℃有效积温和渐增期日平均气温显著负相关。在热量资源有限的生态区,中晚熟品种进入灌浆缓增期后日平均气温较低,不利于籽粒灌浆,导致中晚熟品种粒重低于中早熟和极早熟品种;因此,在热量资源有限生态区,一味地延长熟期并不利于粒重增加,中早熟品种具有明显的灌浆优势,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水果萝卜新品种“京脆2号”的选育
《北方园艺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京脆2号"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0105-16和BH01-2杂交选育而成的水果萝卜新品种。该品种叶型为花叶,叶簇平展,叶片深绿色。肉质根椭圆形,根皮绿色,入土部分白色,肉色鲜红,肉质致密,味甘质脆,适于鲜食。营养成份丰富,维生素C含量66.7mg·(100g)-1FW,可溶性糖含量3.23%。生长期80~85d,抗病毒病和软腐病,适合北方地区秋季种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均为5 000kg左右,比对照("满堂红")增产约10%。2015年通过北京市品种鉴定。


北京主要绿化树种叶表面微形态与PM2.5吸滞能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北京大兴21个绿化树种为研究对象,应用气溶胶再发生器对植物叶片在自然状态和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进行定量分析,并应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其中8个最常见的树种叶表面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测定叶表面粗糙度等参数,阐释植物叶片吸附PM2.5机制。结果表明:21个树种自然状态下单位面积PM2.5吸滞量不尽相同,整体表现为针叶树种显著高于阔叶乔木和灌木树种,其中桧柏、白皮松较大,黄栌、紫薇吸滞量较小;饱和状态下,PM2.5吸滞量显著增加,但其吸滞能力排序与自然状态下基本保持一致。植物叶表面存在褶皱、沟槽,粗糙度相对较高的树种,PM2.5吸滞能力强;叶表面相对光滑,突起部位轮廓较平缓,粗糙度小的树种,其吸滞PM2.5能力相对较弱;不同树种粗糙度大小与其吸滞PM2.5能力排序基本一致,呈显著指数正相关(R2=0.707)。本研究为合理选择滞尘能力强的绿化树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城市植被净化空气环境的效率。
关键词: 绿化树种 PM2.5 叶表面微形态 原子力显微镜(AFM) 颗粒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