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金钱鱼生物学及繁养殖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学杂志 2018 CSCD

摘要:金钱鱼(Scatophagus argus)是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地区的广盐性鱼类,其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具有食用与观赏双重经济价值,且食性广、养殖成本低,是我国东南沿海及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重要养殖经济鱼类,苗种需求逐年增加。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金钱鱼在基础生物学、繁殖生物学、分子遗传学、人工繁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发展前景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金钱鱼种质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金钱鱼 生物学 遗传 繁殖 养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磺胺甲噁唑与吉富罗非鱼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淡水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磺胺甲噁唑(Sulfamethoxazole,SMZ)与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方法,实验研究了体外平衡透析法测定SMZ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最佳测定条件,从而推断出体内超滤法的最佳测定条件,最后进行了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SMZ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受温度影响,但具有pH依赖性和药物浓度依赖性.在4℃、pH 7.4条件下,体内外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结果如下:0.5~10.0μg SMZ/mL透析液范围内,体外SMZ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5.48% ~25.12%,10.0~60.0μg SMZ/mL透析液内,体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维持在14.65% ~15.48%内;在血浆含药浓度为1~5μg/mL内,体内SMZ血浆蛋白结合率为15.34% ~20.1%;在10~20μg/mL内,体内结合率趋于稳定,维持在12.7% ~14.9%内,与体外测定结果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通过两种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确定体内超滤法为SMZ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磺胺甲噁唑 血浆蛋白结合率 体外平衡透析法 体内超滤法 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niloticu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魁蚶中国群体与韩国群体杂交子一代养成期生长比较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中国群体(C)和韩国群体(K)为材料,进行了4个组合的杂交和自交实验,测定了各实验组魁蚶在养成期(10~15月龄)的壳长、湿重,并计算了杂交组合的杂种优势。结果显示,养成期杂交KC组壳长显著高于自交CC组、KK组和杂交CK组,CK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2.03%~5.44%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4.40%~14.74%之间,且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养成期杂交KC组湿重始终显著高于自交CC、KK组和杂交CK组,而杂交CK组仅在14、15月龄显著高于自交CC和KK组,2个杂交组合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为正值,CK组湿重杂种优势率在1.41%~7.71%之间,KC组壳长杂种优势率在5.32%~23.71%之间,且KC组湿重的杂种优势率始终高于CK组,在湿重性状方面杂种优势更明显。综合分析表明,杂交KC组的杂交子一代在壳长和湿重方面的杂种优势更加明显,是理想的育种材料。

关键词: 魁蚶 杂交 养成期 壳长 湿重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即食调味金鲳鱼工艺技术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丰富金鲳鱼(Trachinotus ovatus)加工产品种类,提高加工品质,开发符合大众口味的金鲳鱼即食调味产品,本文以金鲳鱼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感官评定为指标,确定即食金鲳鱼的调味配方和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配方为食盐12 g/100 g鱼重、白糖6 g/100 g鱼重、味精2.5 g/100 g鱼重、姜粉1 g/100 g鱼重、白米酒2.5 m L/100 g鱼重、生抽2.5 m L/100 g鱼重,该配方的感官评分为93.7。最优调味工艺为鱼与调味液比例按1∶3(g/m L)调配,25℃静置3 h,35℃烘制至水分含量为50%,该工艺下产品的感官评分为95.5。产品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具有低盐低脂高蛋白、鲜香突出、无需蒸煮、开袋即食等优点,是一款美味、营养、方便、健康的海洋休闲食品。

关键词: 金鲳鱼 即食 调味配方 加工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糖酸铬对锦鲤血清中4种激素及肝胰脏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不同葡萄糖酸铬添加量对锦鲤Cyprinus carpio血清中激素水平和肝胰脏中、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试验配制7种饲料,其中Cr~(3+)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0.1、0.2、0.4、0.8、1.6、3.2 mg/kg(饲料),选择初始体质量为(4.18±0.38)g的锦鲤525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25尾鱼,投饲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能显著降低锦鲤血清中皮质醇(COR)含量(P<0.05),Cr~(3+)添加量为0.8 mg/kg时能显著提高锦鲤胰岛素(INS)水平(P<0.05),胰岛素受体(ISR)水平在Cr~(3+)添加量≥0.4 mg/kg时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1 mg/kg组(P<0.05),而不同Cr~(3+)添加量未对胰高血糖素(GC)造成影响(P>0.05);饲料中Cr~(3+)添加量≥0.2 mg/kg时,能显著提高锦鲤肝胰脏中葡萄糖激酶(GK)活性(P<0.05),显著降低葡萄糖-6-磷酸酶(G6P)活性(P<0.05);Cr~(3+)添加量为0.1~1.6 mg/kg时,能显著提高丙酮酸激酶(PK)活性(P<0.05),显著降低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基酶(PEPCK)活性(P<0.05);Cr~(3+)添加量为0.4~0.8 mg/kg时,能显著提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H)活性,Cr~(3+)添加量≥0.8 mg/kg时,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升高(P<0.05);除Cr~(3+)添加量为3.2 mg/kg组锦鲤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外,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可有效提高锦鲤对饲料中糖类物质的利用能力,建议饲料中Cr~(3+)的适宜添加量为0.8 mg/kg。

关键词: 锦鲤 葡萄糖酸铬 血清激素 糖代谢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微卫星分析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

海洋与湖沼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拟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连续3代选育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差异。通过筛选出的22对细鳞鲑微卫星引物,利用PCR进行扩增后进行毛细管凝胶电泳,利用Gene Mapper V4.1软件进行图像收集和数据分析。在3代共96个样本中共检测到181个等位基因,各标记检测的等位基因数为2—26个,平均为8.227个;3代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6.500—6.773,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356—3.649,3代间Na和Ne差异均不显著;3代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462—0.53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59—0.525,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494—0.566;F2和F3的Ho、He、PIC 3项遗传多样性参数均显著低于F1(P<0.05);Hard-Weinberg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细鳞鲑3代选育群体整体保持了遗传平衡状态,但经Bonferroni校正后,尚有2个标记在F1和F3极限著偏离遗传平衡(P<0.0005),3个标记在F2极限著偏离遗传平衡(P<0.0005)。细鳞鲑在选育过程中通过群体选育等方法注重了对稀有等位基因的保护,在细鳞鲑多代选育过程中保持了较高的多态性水平,但在选育过程中某些等位基因出现了富集现象,3代间的遗传分化也较小,仅1.49%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表明细鳞鲑群体尚具有持续选育的潜力。

关键词: 细鳞鲑 微卫星标记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饵料对皱纹盘鲍生长和C、N、P营养要素收支的影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不同饵料条件下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的生长和碳(C)、氮(N)、磷(P)营养要素的收支。实验设置了6个饵料处理组: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组、孔石莼(Ulva lactuca)组、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组、海带和孔石莼组、海带和龙须菜组、孔石莼和龙须菜组,编号分别为S、U、G、SU、SG、UG,其中S为对照组,混合组饵料中2种饵料投喂比例均为1∶1,养殖周期为12周。研究表明:(1)SG组的特定生长率SGR(1.18%±0.11%)显著高于其他几组(P<0.05),其次是S组(0.96%±0.09%)和G组(0.94%±0.05%),U组的SGR(0.66%±0.08%)最低(P<0.05)。(2)含有孔石莼的饵料组(U组、SU组、UG组)的排粪率显著高于另外3组,并且粪便中的有机氮含量也显著高于其他组,说明皱纹盘鲍对孔石莼的消化率较低。(3)S组与SG组的皱纹盘鲍对C营养要素吸收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SG组对N营养要素吸收效率显著高于S组(P<0.05);含有孔石莼的饵料组(U组、SU组、UG组)对C、N营养要素吸收效率都较差。U组、SU组和UG组排放到环境中的营养盐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龙须菜搭配海带作为饵料,可显著提高皱纹盘鲍N的吸收效率。因此,龙须菜搭配海带投喂皱纹盘鲍,不仅可以提高皱纹盘鲍的养殖经济效益,还可以提高养殖生态环境效益,值得在养殖生产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皱纹盘鲍 饵料 营养要素收支 特定生长率 营养要素吸收效率 营养盐排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藻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海洋渔业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产量的增长和种类的增多,导致传统优质饲料原料如鱼粉的需求和其有限的产量之间的矛盾急剧加大,迫切需要新的饲料原料来保证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螺旋藻(Spirulina)具有繁殖快、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就螺旋藻粉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主要包括不同水产动物对螺旋藻粉的适口性和消化率以及螺旋藻对水产动物生长、健康以及营养和品质的影响情况,并对今后螺旋藻粉的研究发展和利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螺旋藻粉 水产饲料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海浒苔漂移输运模式的建立与应用

海洋与湖沼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利用NCEPGFS预报风场和中国近海高分辨率三维MASNUM海浪-潮流-环流耦合海洋数值预报系统的预报数据,建立黄海浒苔漂移输运模式,用于黄海浒苔溯源和漂移输运数值模拟研究。使用2009年5月份黄海表层漂流浮标数据和2012年MODIS卫星遥感浒苔漂移分布资料对所建立的漂移输运模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模拟出浒苔暴发区漂流浮标运动状况,并能够有效地模拟出2012年浒苔漂移输运过程。最后运用所建立的模式开展2008年和2010年浒苔漂移输运过程,模拟结果与文献报道的卫星观测结果一致。模拟结果表明,受海洋表层流影响两年浒苔特征显著不同:2010年浒苔影响海域明显小于2008年,且2010年浒苔主体没有大规模在青岛近岸堆积。

关键词: 黄海 浒苔 漂移输运模式 数值模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底质和温度对金乌贼仔乌饥饿耐受能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以金乌贼(Sepia esculenta)初孵仔乌为实验对象,研究饥饿胁迫下仔乌的行为、体征等的变化,以及不同底质(细沙组、无底质组、沙泥组)和温度条件对仔乌耐饥饿能力的影响,以期为其增殖放流最佳时期的选择和放流海域的合理规划提供参考。结果显示,饥饿对仔乌的形态特征、行为方式、活力状态等影响较大,饥饿12 d时仔乌全部死亡。水温25℃条件下,细沙组、无底质组和沙泥组的饥饿不可逆点(PNR)分别为7.5 d、8 d和9.5 d;饥饿前7 d,各组的累积死亡率相差不大,之后由高到低依次为细沙组、无底质组、沙泥组;饥饿10 d后,3个实验组仔乌的体重损失率分别为7.72%±2.80%、6.95%±2.64%和5.30%±2.41%。无底质条件下,28℃组、25℃组和22℃组的PNR时间分别为7 d、8 d和9.5 d;28℃组的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饥饿10 d后,3组仔乌的体重损失率分别为8.90%±1.65%、6.95%±2.64%和5.79%±3.54%。实验结果表明,底质粒径较小的沙泥组对缓解仔乌饥饿起到积极影响,而粒径较大的细沙底质的作用与沙泥底质相反,随水温的升高会降低仔乌的饥饿耐受力,使其提前进入PNR。

关键词: 金乌贼 饥饿 饥饿耐受能力 不可逆点 累积死亡率 体重损失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