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活体骨髓瘤细胞制备单克隆抗体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用活体骨髓瘤细胞SP2/0做融合提高融合率制备单克隆抗体,并与常规方法比较效果。方法:将SP2/0细胞打到8周龄的SPF级BALB/c小鼠皮下,待实体瘤生长到直径达2~3cm时无菌解剖取实体瘤,分离出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同时用培养基培养SP2/0细胞进行融合做比较,分两组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融合率以及两种方法制备出来的单克隆抗体的相对亲和力。结果:做了6次融合,实体瘤融合组融合率为70.4%,常规法融合组44.6%,两种方法制备单抗的相对亲和力均达到1∶100000以上。结论:利用活体实体瘤细胞进行融合能明显提高细胞融合率。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MAb)SP2/0细胞 活体骨髓瘤细胞 融合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郑单23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郑单23为试验材料,在30000、37500、45000、52500、60000、67500和75000株/hm2种植密度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郑单23玉米品种产量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郑单23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先增后减,产量在52500株/hm2时最高,达9141.67kg/hm2;在30000-75000株/hm2的密度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郑单23的株高、穗位升高,单株叶面积和单株干物质积累量减小,单株产量明显降低,经济系数表现为减–增–减的变化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免疫学特性的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改进的碳二亚胺法,将半抗原二氟沙星(DIF)与载体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得到二氟沙星全抗原DIF-BSA和DIF-OVA。采用紫外(UV),凝胶电泳(SDS-PAGE)进行鉴定;用BSA-DIF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和阻断ELISA选择细胞融合备用鼠;应用杂交瘤技术制备二氟沙星单克隆抗体(DIF mAb),并对其效价、亲和力和特异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BSA与DIF偶联成功,分子结合比为1:4.7,筛选出1H10、2F12、4D8共3株敏感特异的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效价细胞培养上清分别为1:5.12×102、1:3.2×101、1:2.56×102,腹水效价分别为1:2.56×105、1:1.28×105、1:6.4×104。同种亚型分别为IgG1、IgG1、IgG2a,亲和常数(Ka)分别为2.94×1010L/mol、1.72×1010L/mol和1.35×1010L/mol。亲和力最高的1H10对DIF的IC50为2.2ng/ml,单抗与其他氟喹诺酮类药物和磺胺类药物无交叉反应。通过试验获得高效价、敏感、特异的mAb,适用于动物性食品中DIF的残留检测的免疫学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论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实现产量突破的技术与途径
《河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论述了作物高产的遗传基础及其技术途径,认为作物理想型有利于提高群体光合产量,是实现作物高产的形态基础;利用不同基因型之间的互作关系将是获得作物理想型的一个可能的途径。随着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许多学者已将C4作物的高光效基因和转化高效基因导入C3作物,该方向的研究将可能获得作物产量的跨越式提高。另外,筛选具有高光效或耐光抑制特性的种质资源材料,也是进行作物高产育种的重要基础。就小麦而言,穗分化特性的改良也是提高其产量水平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作物高产 形态性状 高光效 耐光抑制 同化物运转 穗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的表达及纯化
《河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PCR方法从含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质粒T-HA上扩增HA基因,再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用E.coliBL21(DE3)原核表达,SDS-PAGE和Western-blot对表达蛋白进行鉴定。Western-blot结果表明,表达产物具有免疫学活性,蛋白的分子量约为60kD,位于包涵体中。包涵体经变性、复性处理,表达蛋白能与H5亚型AIV阳性血清特异性反应,具有良好的抗原性。ELISA检测结果表明,用此纯化蛋白作为包被抗原检测H5N1亚型AIV血凝素抗体具有良好的灵敏性。
关键词: 禽流感病毒 H5N1亚型 血凝素(HA)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郑白糯918不同种植密度效应研究
《河南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对郑白糯918糯玉米品种进行了5个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以收获鲜穗为目的,郑白糯918适宜种植密度为5.40万株/hm2;若以收获干籽为目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85万株/hm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