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超高压处理对柚皮海绵层不溶性膳食纤维理化性质、结构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研究解析了超高压处理(600 MPa, 15 min)对3种柚皮海绵层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 IDF)理化性质、结构以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显著提高了3种柚皮海绵层IDF的溶胀力,其中琯溪蜜柚柚皮海绵层IDF的溶胀力(78.03 mL/g)最高。然而过高的压力会严重破坏膳食纤维的内部结构,导致柚皮海绵层IDF持水力和持油力下降。超高压处理后柚皮海绵层IDF微观结构更加疏松,并显著提高了柚皮海绵层IDF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和半乳糖的含量。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超高压处理后柚皮海绵层IDF的结晶度降低;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显示,超高压处理对柚皮海绵层IDF活性基团种类影响较小,但对其特征峰的吸收强度影响较大。此外,柚皮海绵层IDF经超高压处理后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率均有所下降,表明其抗氧化活性降低。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可改变柚皮海绵层IDF的理化性质、结构和抗氧化活性。该研究为柚皮海绵层IDF的多元化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超高压 柚皮海绵层 IDF 理化性质 结构 抗氧化活性


胶磨破碎和冷冻破碎对芒果浆品质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该研究以芒果为原料,比较胶磨破碎和冷冻破碎对芒果浆品质的影响。研究发现:两种破碎方式对芒果浆的水分、灰分、蛋白质、总酸、总糖、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胶磨破碎芒果浆的总酚含量、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27.42 mg GAE/100 g、9.04μmol TE/g,冷冻破碎芒果浆分别为31.18 mg GAE/100 g、9.75μmol TE/g,说明冷冻破碎能够更好的保护芒果浆的抗氧化活性。胶磨破碎芒果浆粒径为110.34μm,冷冻破碎芒果浆粒径只有59.49μm,说明冷冻破碎芒果浆质地更加细腻,分散程度有所提高。冷冻破碎芒果浆的L*值、a*值、b*值均显著高于胶磨破碎果浆(P<0.05);萜烯类化合物总量为1 805.56μg/L,明显高于胶磨破碎芒果浆的416.96μg/L。冷冻破碎芒果浆在芒果味、青草味、细腻度的感官评价指标评分更高,具有更好的色泽、风味和食用品质。综上,冷冻破碎芒果浆在抗氧化活性、微观结构、感官品质等方面更佳。冷冻破碎能够更好的保护芒果浆的品质,可作为一种新型芒果浆加工技术。


鸡场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养殖场鸡饮水中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为有效预防该病提供参考.[方法]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分离、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采用药敏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菌株对 25 种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通过PCR检测菌株携带的常见耐药基因.对其中 4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利用CARD抗性基因数据库预测耐药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从养殖场鸡饮水系统中共分离到 9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表明这些菌株呈现出多重耐药,仅对多粘菌素敏感.PCR检测发现,9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 13 种常见的耐药基因,其中,β-内酰胺酶类耐药基因CMY-1、BlaSHV和 BlaCTX-M,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KPC,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B、QnrS和Qnr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ph(3')-Ⅰa,磺胺类耐药基因Sul2 等 12 种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表现一致,而Mcr-1 基因与其表型相反.全基因组扫描分析结果显示,4 株肺炎克雷伯氏菌共携带了 59 种耐药基因,涉及 31 类抗生素药物,其中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基因最多,其次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基因;预测到覆盖度和同源性均在 98%以上的耐药基因共有 23 种,分别为FosA6、CRP、KpnF、KpnFG、KpnE、OqxA、OqsB、SHV-11、Tet(D)、CTX-M-27、QnrB65、DHA-1、Aph(4')-Ⅰa、MsrE、QnrB2、Aph(3')-Ⅰa、Sul1、CmlA6、FloR、AadA12、Ant(3'')-Ⅱa、ArmA、Sul2.[结论]在养殖场鸡饮水中分离到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耐药性严重,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其中在分离菌株上均检测到Mcr-1基因,但分离菌株均对多粘菌素敏感,且均未检测到D类碳青霉烯类酶OXA-48 基因.


结合信息物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自传播技术研究进展
《环境昆虫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昆虫病原微生物是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但其防治效果不稳定、速效性差、自然流行慢,因此探索增强昆虫病原生物流行技术是提升其防治效果的重要手段。自传播技术利用昆虫自身传播病原微生物以控制害虫种群数量,该技术提高了昆虫病原微生物在田间的传播效率和精准防控效果,是目前害虫防治具有开发潜力的技术之一。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关于结合信息物质的昆虫病原微生物自传播技术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自传播技术的原理、昆虫病原微生物类群、防治对象和装置等,并对该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控害虫效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昆虫病原微生物 自传播 昆虫信息物质 害虫防治 绿色植保


肉制品发酵技术对肉品品质的调控及应用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发酵是现代食品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加工技术,可用于大规模生产发酵肉制品.本文探讨了发酵技术对肉制品品质的调控作用,从发酵剂的筛选与构建、发酵剂的接种策略、影响发酵的因素及工艺优化三个方面概述了发酵剂和发酵工艺在肉制品加工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并讨论了发酵技术在我国肉制品产业应用中的发展趋势.总的来说,新型发酵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肉类产业的局限性,未来可针对不同发酵肉制品品质需求特点,调整发酵工艺和策略,生产符合现代人们生活需要的营养、美味、安全和多样化的发酵肉制品.


冬季不同带仔数对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我国肉鸽养殖业常采用 1 对种鸽哺乳多只乳鸽的生产模式,然而过多的带仔数可能会对种鸽的繁殖性能造成不利影响,特别是冬季气温较低,更容易引起种鸽生殖激素紊乱.为明确不同带仔数对冬季哺乳期种鸽生殖激素的影响,本研究选取 144 对 14 月龄欧洲Mimas肉种鸽,随机分为 3 组,每组 48 对,分别在哺乳期带 2、3、4 只乳鸽("2+2"、"2+3"和"2+4"),检测雌鸽哺乳期 0、7、14、21d的空腹血浆生殖激素含量.结果表明:雌鸽的雌二醇和孕酮含量随着带仔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催乳素和睾酮含量随乳鸽数增多而下降(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雌鸽在哺乳期第 7 天的体重损失与孕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哺乳期第14天血浆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与产蛋间隔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带仔数增加会显著影响雌鸽哺乳期血浆生殖激素含量,并可能进一步引起种鸽哺乳期体损失增加和产蛋间隔延长,造成种鸽繁殖性能下降.


粤西地区反季节菜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科技 》 2024
摘要:反季节菜用大豆经济效益高,市场应用前景广阔.文章针对粤西地区反季节菜用大豆生产中存在问题,总结反季节菜用大豆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播前准备、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和收获,旨在为粤西地区反季节菜用大豆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